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人喝酒,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可以説,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根深葉茂的酒文化亦是如此。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皆有飲酒的習慣,他們或是借酒言志,或是飲酒吟誦,並且,還留下了許多代代相傳的佳作。正因酒與詩詞相伴發展的特殊性,中國的酒文化也烙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古人不同於今人,喝酒亦有着許多的講究。譬如:魏晉人喝酒必須得有氣氛,唐人喝酒則愛玩情調。可是,在這些五花八門的飲酒文化中,當屬漢代人的慣例最驚世駭俗。因為,他們不僅愛喝美酒,飲酒時還必須有美女作陪,即:通常所説的“陪酒女”。

根據史籍記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酒館,應出現在先秦時期,《鶡冠子·世兵》中提到的“伊尹酒保”中的“酒保”,便是指酒館招徠顧客的店小二。可以説,漢代酒文化的崛起,與其高度發達的餐飲業,有着離不開的關係。如同今日飯店的設計一般,古代酒館的老闆也會將店裏的好酒展示在門前的高台之上,高台旁則會特意安排一位美女攬客。

或許是因為“廣告”過分“活色生香”,人們特別喜歡光顧這些街頭酒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曾提到過一位頗為有名的“促銷小姐”——卓文君,相傳,她與才子司馬相如私奔後,通過變賣馬車在四川開了一家小酒館。兩人為了讓酒館的生意變得更好,便定下了“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規定,即:司馬相如負責洗盤子,卓文君則只需在酒罈旁靠美色攬客。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第2張

除了在門口以色誘客外,酒館老闆一般還會僱傭年輕貌美的女子做“服務生”。樂府詩《隴西行》中便提到了一位堪稱天姿國色的“陪酒女”,時人稱之為“好婦”。相傳,好婦十分擅長陪酒,所謂“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正是形容其老道熟練的迎客方式。雖然,“陪酒女”被歸為“娼”,但是,很多“酒妓”卻是隻“賣藝不賣身”的。可是,即使規定如此,很多陪酒女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性騷擾”。

辛延年曾在其《羽林郎》中寫過一個故事: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昱爚,翠蓋空踟躕。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餚,金盤膾鯉魚。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即:霍將軍門下有一個賓客叫馮子都,因為受到主人寵信,故其常常在街頭酒肆仗勢調戲賣酒女。相傳,當時有一陪酒女胡姬,生的美貌無比,馮子都每次都對她動手動腳。一次,馮子都給她送了一面鏡子,不堪受辱的胡姬竟當朝翻臉,警告馮子都:“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第3張

歷朝酒文化的發展皆伴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嚴格來説,魏晉時期算不得酒文化發展的昌盛期,且當時朝局動盪,酒禁十分嚴厲。《魏書·刑法志》曾提到魏文帝於公元458年頒佈的禁酒令,即:“釀、沽、飲,皆斬之”。可是,既然魏晉禁酒令如此嚴格,酒文化又是怎麼蓬勃發展的呢?

原來,禁酒只是一時的規定,大多數時候統治者還是持開放態度的。簡單來説,魏晉人的酒文化更體現在“氛圍”層面,即:時人飲酒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飲食行為,而是上升至以歌舞助興的精神階段。曹植曾在其《箜篌引》中寫道:“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奏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這也是算是從文學角度佐證了當時的歌舞昇平。

魏晉時期,大多達官顯貴家中都有藝妓,這些女子或專為賓客演奏,或為其跳舞、陪酒,種類無不繁多。僅負責陪酒的藝妓被稱作“酒妓“,每當賓客欣賞歌舞時,酒妓便會陪賓客飲酒。據悉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王愷,每次設宴必會讓家中藝妓出場。根據《晉書·王導傳》的記載,王愷對這些藝妓的要求極為苛刻,若賓客喝酒不盡興,沒有喝光杯中酒,陪酒的藝妓就要被砍掉腦袋。

除了飲酒必須有歌舞相陪外,晉人還賦予了酒精神意義。譬如:阮籍、嵇康等文人,無一不在酒中探尋過精神家園。葉夢得在其《石林詩話》中曾提到:“晉人飲酒至沉醉者,或因方時艱難,或因人各怯禍,大抵皆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借酒消愁”。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第4張

到了唐代,唐代世風開放,酒文化自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布衣百姓,無人不愛光顧酒肆。正如劉禹錫在其《百花行》中描繪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的盛景一般,長安城東、西市街頭酒肆林立,酒客往來不絕。

至於唐朝的酒肆究竟熱鬧到什麼地步呢?

《資治通鑑》中曾寫道:“時禁中不釀,命於坊市取酒為樂。”即:宮裏皇帝要喝酒,還得派人到坊間酒肆取酒,可見,其繁華程度。根據《開元天寶遺事》的記載,唐朝從昭應縣城至長安城東門幾十裏的官道,兩旁皆開着酒肆,趕路的行人大可“量錢數多少飲之”。

相傳,這些酒肆售賣的酒水不僅口感好,價格也十分便宜,時人稱之為“歇馬杯”。在這數量眾多的城郊酒肆中,當屬渭城酒肆最富盛名。因地處通往巴蜀和西域的要道,人們為親友送行多在此地踐客。詩人王維最著名的《渭城曲》靈感便來源於此,所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短短四句詩便道出了渭城酒肆經久不衰的本質原因。

唐人喝酒亦愛講究情調,所以,酒肆老闆為了吸引顧客,往往也會效仿前朝僱傭“陪酒小姐”,也稱“女藝人”。當然,若是一些酒肆沒有酒妓,賓客還會直接將情人帶至酒店飲酒。李白口中的“妾勸新豐酒”就是指這種情況。長安如此,遠隔千里的建康、涼州亦是如此。元稹在其《西涼伎》中提到的“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文中的“卓女”便是指陪酒女。

古人喝酒到底是什麼樣的 花樣繁多,還有這類女子作陪 第5張

並且,唐代文人除了愛去普通酒肆外,還十分喜歡去“酒家胡”飲酒作樂。就如字面意思般,“酒家胡”是指胡人經營的酒館,因酒館內有胡地美女服務員,沒錢也可賒賬,所以,生意極好。時人稱胡地美女服務員為“胡姬”,相比於蘇州一帶的“吳姬”,“胡姬”更是風情萬種,更加的温柔熱情,李白曾在其《前有樽酒行》中大加讚揚了胡姬的美貌和熱情,稱“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可見,胡姬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

到了宋遼金元時期,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酒業繁盛、酒店遍佈,宋代酒店強調名牌的文化個性,當時,朝廷甚至鼓勵“以妓佐酒”,讓妓女在酒肆招攬生意。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飲之風,有着濃厚的酒文化底藴,金代有着燒鍋酒文化。而元代出現了燒酒(阿剌吉酒)。此外,宋代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到了明代,起義烽煙不斷,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處遷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進“酒域文化”的產生。明、清以後,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飲品,每逢佳節節令,“專用酒”十分流行。明清兩代可以説是中國曆代行酒道的又一個高峯,飲酒特別講究“陳”之字,以陳作酒之姓,“酒以陳者為上,愈陳愈妙”。此時也有陪酒女,但是,此時的陪酒女跟以往不同,多數都是青樓女子了。

參考資料:

【《鶡冠子·世兵》、《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隴西行》、《羽林郎》、《魏書·刑法志》、《石林詩話》、《資治通鑑》、《渭城曲》、《西涼伎》、《前有樽酒行》】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