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西漢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如今的中國是漢文化盛行,這樣的局面並不是偶然,但是,很多後人總結,如若漢代並非如此早的出現在歷史長河中,又對於前朝所有的文化進行了高度的總結和昇華,那麼中國並非一定會呈現漢文化如此鼎盛的局面。然而,如果漢代也如同秦代一般短命,就算取得多麼高的成就,曇花一現般出現在歷史之中依舊無法讓漢文化如此深入人心。

所以,考究漢文化如此卓越的同時,還要考究漢代如何能成為歷史中為數不多的值得人們敬畏的朝代。由此,當然要看向中國封建王朝的運轉規律,通常都要依靠一個人一生的意志來運轉,即便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特點的統治者團隊,但是,每一個卓越的朝代的確與卓越的帝王有着很深的關聯。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劉邦劇照

自劉邦創建西漢,再到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西漢存在的二百多年間,先後經歷了十二位帝王,而在這其中,在西漢不同的歷史階段和國情之下創造輝煌政績的君王之多堪稱歷代奇蹟。讓後人難忘的莫屬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和漢宣帝劉詢。

開國皇帝劉邦固然明白建立偉業的艱難,而他以及背後的統治者團隊也就更加的明白守業的重要,所以,在對後世守業的諸位繼承人也提出了很多為政要求。後人總結,與其説西漢統治者都是英明神武的存在,不如説,他們都做到了為政得當這一點,才迎來了西漢的鼎盛。

所以,除了西漢初期的統治者是實戰出英雄的代表,其餘統治者只能一開王室的不斷教育得以傳承更好的治國思想。歸根到底,如此明君輩出的西漢,我們不可忽視的就是太子教育文化。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2張

第一任太子劉盈劇照

一、太子教育傳統的來源

在古籍記載中,對於太子教育的情況只能追溯到周代,因為,王位繼承製度也是從周代開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有了太子繼承製度的周代,自然也就會存在太子教育的傳統。

從西周開始時,王位的繼承一般都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繼承者真正代表了統治者團隊的整體利益,是否能做到良好的統治與管理,對於統治者團隊的長治久安有着決定性的作用,由此,統治集團才會有計劃並不惜代價的來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一)、最早開創太子教育先河的周公

周公是周成王的叔叔,也是周成王的啟蒙老師,在周成王從小到大乃至繼承王位,周公對其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周公始終負責周成王的起居與學習生活,待周成王長大,還政於正主。在這期間,周公在《無逸》中告誡周成王:“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稿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周公始終在告誡周成王,一定要從夏商滅亡中吸取教訓,更要明白先祖們創業的艱辛,任用賢人、摒棄奢華,更要知道體恤百姓。所以,在後人看來,周公對於周成王的教育算得上是歷史中太子教育的開端,而且,也將道德教育放在了太子教育的首位,由此,為後世的太子教育奠定基礎。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3張

周成王

(二)、逐步完善的春秋戰國太子教育

在這一時期,對於不同國家太子教育在古籍中可見一斑。其中,經典的記載有申叔對於太子教育的見解。申叔提出,教育太子,一定要從學習“春秋”、“世”、“詩”、“禮”、“樂”、“令”、“語”、“故志”、“訓典”九個不同的文獻古籍開始,而且,在這其中對於太子成長的重要更是不言而喻。雖然,這九種不同的文獻還有着思想教育與行政教育的區別,但是,本質上,也都是教育太子要以史為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算的上是對於太子教育的進一步完善。

(三)、太子教育的反面教材——秦代

短命的秦代,後人總結了很多不同的短命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的短命王朝與統治者的統治手段有着分不開的關係。秦代只講究法治,且秦代君王又並沒有在道德規範領域有所建樹,所有需要運用德行取信於人的方面,秦代統治者依舊選擇法治的強硬手腕,所以,就出現了失道寡助、最終滅亡的結局。不重視德行教育的秦代也就成為了歷史中少有的太子教育的反面教材。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漢統治得以建立,也更加的吸取前朝對於太子教育的優點與教訓,才能更好的運用到自身的王位繼承人教育之中。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4張

昏庸秦二世胡亥劇照

二、太子教育的基本情況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時,逐漸明白了“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當漢高祖開始重視文治,也就開始了引發西漢統治者對於接班人培養的傳統開端。

涉及到教育,我們也更應該知道施行教育的老師對於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性,所以,有關於西漢太子教育的基本情況,還要從施行者以及教育內容兩大方面進行了解和探尋。

(一)、嚴格選拔的教育施行者與教育職責

和普通家庭教育一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責無旁貸的,帝王之家的特殊,想要讓後代成為良好的統治者,當然是身為帝王的父母才能給到孩子最真切的統治心得。

劉邦甚至在遺詔中對於劉盈的教導依舊是讓其認識到德行的主要,以及要注重學識修養。當然,出身草莽的劉邦,當年對於儒學是十分不屑的,但是,劉邦後來聽取了陸賈的建議,接受了叔孫通“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的思想,開始重視儒學,逐漸改變自己過去認為讀書無用的思想和不好學的態度。劉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太子劉盈學習、德行對於做人的重要。從此開始,西漢統治者身體力行教育下一代的例子還有很多。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5張

叔孫通劇照

所以,皇帝合乎規範的言行舉止也是教育太子的一種方式。西漢很多皇帝都親身踐行道德行為準則,有的躬身節檢,有的親耕,有的進行封禪,都試圖以此來對太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除此之外,西漢主要負責太子教育的是由太子二傅組成。太子二傅分為太傅和少傅,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太子的能力,保證太子在知識、能力以及品行方面成為可以繼承大統的存在,才能在日後治理天下。除此之外,太子的這兩位重要的教育者更是太子的支持者,除了教育的職責外,還要起到輔翼及保養的責任。

除了二傅之外,太子的老師中還有一位身為宦官的中傅存在,但是,中傅的職責主要就是來輔助太子太傅和少傅來教導太子的,當然,還要承擔太子的一些對外事務等等。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6張

太子時期的劉徹劇照

(二)、相對理性的教育者資格選拔

因為太子二傅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太子的一生甚至是整個國家的未來,所以,西漢向來對於太子教育者的選拔都是十分嚴格並且尤為的理智,雖然,西漢前期後期對於二傅的選拔依舊有着不同之處,但是,總體説來,還是遵循了幾點原則。

最重要的一點事,西漢統治者團隊認定,太子二傅要選用天下賢才擔任,所以,太子師傅通常都是先由羣臣提名,之後經過大家的討論,最後再由皇帝決定,絕對不會出現任憑皇帝喜好來決定太子老師的人選問題。當然,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太子師傅是身份十分尊貴的朝廷要員,所以,這也是十分榮耀的位置,統治者當然也要充分利用二傅的職位來彰顯自己對於功臣的尊重。

所以,二傅的首選人士就是過往的功臣以及名門之後,當然,這些人員也完全可以擔任起教導太子的工作,更是通過過往的經歷對太子起到良好的教育與警示的作用。而太子的老師中,還有很多是名儒博學者。西漢的太子教育是以文化知識的傳授為主,正是有了這些博學的太子之師,使得太子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同時,他們也為太子提供了高質量儒學教育,從而保證了太子在即位前的文化知識儲備,這也是西漢出現許多文學造詣很高的皇帝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在德行方面,對於太子老師的要求也是正直廉潔的,他們的品質對於太子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幾乎可以超越父母的存在,所以,單從西漢帝王很多都懂得勤儉的這一點來看,西漢的太子師傅的確大多都做到了在德行方面的言傳身教。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7張

劉恆劇照

三、太子教育的特點

當然,無論怎樣看待西漢的太子教育,我們依舊要明白,這一切的行為都是帶有政治色彩的,也就是説,一切的太子教育行動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西漢的長治久安,單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明白太子教育是不同於其他教育的存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政治行為。從這一點來看,西漢太子教育有着很多鮮明的特點。

首先,在整個太子教育過程中,十分注重帝王的道德品質培養,因為,西漢的整體政治思想來源於儒家學説,在這其中,重君道的理念下,儒家思想更是認為聖王之道就是儒家學説道德體系的最高層次。所以,兩漢宗室教育主要內容以儒家經學為主,也正是因為如此,漢代諸帝通過對儒家經典的學習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儒家的君道思想,塑造了一些賢明的君主形象。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8張

劉啟劇照

其次,西漢的所有太子教育都突出了為政治服務的目的性,教育的根本就是在為政治服務,也是西漢太子教育的最終歸宿。在這其中,儒家思想也得到了更好的貫徹,因為,儒家思想要想真的在西漢深入人心,日常的社會宣導要深入,而從太子的日常教育入手,更是會在日後更好的做到愛民惠民,否則,又如何能出現眾多的西漢統治者從成為帝王之時就十分注重休養生息以及因時制宜的政策選擇。

然而,在太子的教育上,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一點就是,太子師傅往往還有其他的朝廷官職,但是,為了避免太子與這些教職人員形成強大的聯盟,對於當時的當權帝王造成威脅,這些教職人員原本的職位普遍不高,這也是西漢太子教育的一大特點,畢竟,在權力的誘惑之下,每一個在位的帝王都要從自身統治安全的角度上對於各種事物做出判斷和約束。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9張

四、太子教育的終極目標依然是穩定並鞏固西漢王朝發展

秦代創造了中國歷史的諸多奇蹟,但是,在打造一個王朝的鼎盛卻忘記了照顧子民的生活安樂,這樣的統治註定是失敗的,從秦代的短命就可見一斑。然而,西漢的太子教育雖然名義上是為了天下統治的穩定,以及教育統治者用德行、仁治征服天下,但是,本質上依舊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而為根本出發點。

所以,明君的背後,至少能説明一點,人們在歌頌着明君,享受着幸福的生活,而統治者的最高利益也就得到了保證。在這樣的氛圍下,漢代統治者的太子教育進一步鞏固了嫡長子繼承製的重要性,也在統治思想上做出了相應的改變,更讓後人明白一個道理,社會政治是決定太子教育方向的根本。我們要明白,明君輩出的西漢,所有的太子教育都是為了讓西漢政權巋然不動,保證統治者團隊最根本的利益。

西漢時期皇帝為何總是出明君 這和太子的教育分不開關係 第10張

劉詢劇照

結語

賈誼在《新書•保傅》中記載“太子之善,在於聖諭教於選左右,心未濫而先諭教,則化易成也”,這樣的有關於繼任統治者的言論和見解在西漢的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足以説明當時的統治者對於太子教育的重視程度。

雖然,西漢這樣的“教育興國”與現今的“教育興國”有着本質的差別,但是,在歷史中,西漢統治者家族運用教育使得帝王成為明君,造福百姓還是為後世做出了表率。

所以,西漢王朝明君輩出,既保證了整個朝代的強大生命力,又博得了後世的美名,這些功績的集結點都在太子教育這裏得到體現,真可謂卓越的統治哲學。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

· 蘇鑫《漢代儲君制度》

· 亢靈芝《漢代太子教育》

· 粱雲影《西漢皇位繼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