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皇帝就不怕貼身侍衞被收買嗎?

古代皇帝就不怕貼身侍衞被收買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皇帝就不怕貼身侍衞被收買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朝時期先後設有二十六衞所,其中我們現在説的所謂“大內侍衞”。 在明朝時期就屬於宮禁侍衞親軍,錦衣衞,旗手衞等都是宮禁侍衞親軍之中的一類。而一般的各衞親軍,挑選途徑基本上都是自軍中挑選精鋭。

當然一開始都是這樣,軍中精鋭進宮保護皇帝,軍中不夠就去民間挑選良家子。但是後來的錦衣衞之中,就開始存在“父死子繼”亦或者是“官員子弟蔭補”這樣的潛規則,所以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大內侍衞基本上都是官員子弟。

古代皇帝就不怕貼身侍衞被收買嗎?

後來到了清朝時期,基本上是延續明朝的侍衞制度。只不過他們的侍衞選拔制度更為嚴格,清初時期基本所有的侍衞都是選自於上三旗之中。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的時候,才有:“擢武進士之擅於騎身者為侍衞,附於三旗。”這樣的説法。

即使侍衞這個職位已經對外開放了,但依舊還是歸附於上三旗之中。知道康熙三十七年(1698)的時候,宗室侍衞才開放。所以在清朝時期,侍衞一職一直都是由皇帝的親信所任,被人買通之説毫無緣由。

而且御前侍衞更多的其實是被皇帝當成一種榮耀,一種獎賞來拉攏臣子。因為御前侍衞更多的是在皇帝的身邊做事,所以更容易入得皇帝的眼。幾乎清朝時期所有的侍衞都是從功臣勛舊,王公貴族之中的選拔,他們本就和皇帝息息相關。

而這些人去選拔當侍衞,也並不是就意味着一輩子都當侍衞了。通常侍衞只是他們當官的一個起點,讓皇帝可以更容易看到他們的才能。清朝的官員都分為九品十八級,而一等侍衞就是三品官。

而根據皇宮中的潛規則,侍衞外放去當官最少都是官升一級下放。若能有幸當上一等侍衞,那麼侍衞熬完了就是二品了。即使是登基最低的藍翎侍衞,也有六品。那麼出去之後就是從五品大員,所以説當侍衞,更多的要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古代皇帝就不怕貼身侍衞被收買嗎? 第2張

就比如説乾隆最寵愛的寵臣和珅,曾經就是乾隆的御前侍衞。但是他1777年一出來,就擔任的是正二品的户部侍郎,很快就成為了户部的核心人物。歷史上還有比較出名的納蘭明珠,索額圖,肅順等等就都是侍衞出身,最後成為一品大員的存在。

當然並不是左右的御前侍衞都能順利的從武職轉文職。武職轉文職一般叫做“改任”,而清朝時期由侍衞“改任”的基本上都會成為政治核心人物。但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就地“升遷”,就是不適合轉文職的。也會加一級送到綠營去,改為二品副將等武職。

所以至少在清朝,侍衞是絕不會被人買通的。首先買通侍衞的人家中必須要比過侍衞本身富貴,這就很難了,因為沒有侍衞是出身平民的,最少都是個旗人。其次就是買通侍衞給到的前途,必定要比侍衞本身工作的前途要好,這也幾乎不可能。

更何況,其實皇帝要個侍衞基本上就是擺看的。古語有云:“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所以説皇帝對十步之內的防禦一向都是慎之又慎。自清朝時期羣臣就不能持兵器上殿了。

而且天子的所有近衞都必須離天子十步之遠,"非有詔不得上”,歷代沿襲。這樣一來,就算是侍衞要刺殺都很難。而且侍衞雖説可以帶刀上朝,但是在唐朝時就有規定:

"非敕遣用,不得輒拔刀子。其有誤拔者,絞。左右並立人,見其誤拔,皆須執捉。不即執捉者,流三千里。"

所以,在某一個御前侍衞有異動的時候,基本上在他到還沒帶刀到天子面前的時候,其他的侍衞就已經做出反應將其制服了。侍衞這種東西更多的是變成了一種門面臉子,也是天子施恩與臣子的手段。提拔提拔親近官員的家中子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