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顧愷之曾經參過軍,為何後來去繪畫了呢?

顧愷之曾經參過軍,為何後來去繪畫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6.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時期著名的大畫家。他曾經在大司馬桓温和荊州都督殷仲堪手下當過參軍,後來又做過通直散騎常侍。

顧愷之早年曾跟從大畫家衞協學習繪畫。他的畫題材非常廣泛,佛教故事、人物肖像、山水禽獸,都是他繪畫的內容,而尤以畫人物最為擅長。

顧愷之曾經參過軍,為何後來去繪畫了呢?

顧愷之20歲時,建康(今南京)修建瓦官寺,寺僧向士大夫募捐,沒有一個人捐款超過10萬錢,他卻慷慨認捐100萬。顧愷之家境貧困,大家認為他是講講大話,不可能兑現。後來,寺僧來要錢了,顧愷之要他們在寺中粉刷一堵牆壁。寺僧依他做了。於是,他關起門來,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牆壁上畫了一幅維摩潔(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的像。當像已經畫成,只等給畫上的人物點眼睛的時候,他叫寺憎開寺請人入觀,並且規定説:“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捨10萬錢,第二天施捨5萬,第三天就隨便他們施捨好了。”到接待觀眾的第一天,他當眾為畫上的人物點上了眼睛。畫像神采煥發,光照一寺。

施捨的人擁擠得把進出的通道都堵塞了,百萬錢頓時收足了。這個故事充分説明了他畫人物的才能。

顧愷之曾經參過軍,為何後來去繪畫了呢? 第2張

顧愷之的畫,內容豐富,風格獨特,既擅長肖像畫和宗教畫,又擅長歷史畫以及文學故事畫;既擅長畫動物,又擅長山水。用筆傳神,筆法綺秀。

顧愷之畫人物,最重傳神,被譽為“蒼生以來所無”的大畫家,從而改變了漢、魏以來古拙的畫風。他認為傳神的關鍵,全在所畫人物的眼睛上。他常常畫好人物,幾年不點眼睛。他説:“四體研雖,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這個)中。”有這樣一件事情:他給別人畫扇子,畫了嵇康和阮籍的像,卻不點眼睛。扇子的主人間他為什麼,他説:“哪可點睛,點睛便語。”可見他對點睛的重視了。

他畫人物,還注意描繪周圍的環境和人物的特點。他給謝鰓畫像,因為謝鯤喜歡遊山玩水,就在像旁畫上巖石。他給裴楷畫像,特地在臉頰上加畫三根毫毛,看的人都覺得裴楷面貌特徵十分鮮明。

顧愷之一生作畫很多,所作《雪霽望五峯圖》,開創了山水畫的先聲。流傳下來的有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這些畫生動地描繪了各種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周圍的環境,線條優美流暢,是古代名畫中的珍品。

顧愷之不但有高超的繪畫藝術,而且多才多藝,被譽為“三絕”,即才絕、畫絕、痴絕。所謂才絕,就是聰明穎悟,才藝過人。他學書法,手筆酷似大書法家王獻之;他寫詩詞歌賦,想象豐富,氣勢磅確,立意清新,辭章瑰麗。如他的《四時詩》:“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峯,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鬆。”就形象地表現出大自然在不同季節裏的百態千姿,一直為後人傳誦。所謂痴絕,就是説他對藝術創作的執着和專注。在常人看來,這樣一位聰明絕頂的才子,不用下什麼苦功,就會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可是,顧愷之的學習卻極為用功。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書畫詩文上,竟至通宵達旦,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直到晚年,他仍然保持着那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才絕”加“痴絕”,終於使他成為六朝時代最傑出的畫家和中國繪畫史上的理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畫絕”。他留下的大量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畫,都成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顧愷之還是著名的繪畫理論家。他的《論畫》、《魏晉勝流畫贊》和《畫雲台山記》三篇著作,是我國現存的較早的繪畫理論著作,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精闢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晉書》卷92有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