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蘇軾和杜牧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

蘇軾和杜牧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閲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和杜牧都是舉世聞名的大才子,自古才子多風流,那麼他們二位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代詩人杜牧少年時代,曾經流連揚州歡場,自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他花了十年時間,閲遍揚州美女,寫下了不少讚頌美人的詩篇。

其中最出名的,當數《贈別二首·其一》。杜牧在這首詩裏,寫了一名“娉娉裊裊”的十三歲絕色少女,還誇她長得像夏初盛開的“豆蔻”(即“鴛鴦花”)。

從那以後,世人就習慣用“豆蔻年華”這個詞,來形容一個女孩子正處於十三、四歲,最美好的年紀。

宋代大文豪蘇軾,少年時代也曾經有過一段風流往事。後來他也在自己的詞中吹噓:“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

於是,這個“風流帥”便寫下了一首歌頌美女的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詩中有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蘇軾和杜牧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

不過蘇軾這首詩成名後,人們一般只把它當着普通的風景詩來看。詩歌背後那個“西子”(王朝雲)卻隱形了。倒是西湖本身,因為這首詩得到了更好地宣傳。

同樣是寫美人,兩位古代的風流才子創作的詩篇,最後都成為了流芳百代的佳作,不過這兩首詩留給讀者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杜牧的詩歌是通過比喻、誇張的手法,直接讚美那位揚州路上的歡場女子。儘管字裏行間充滿了溢美之情,卻也顯得有一些“客套”的成分。

蘇軾的詩表面上看,雖然是一首風景詩,但是知道它的創作背景之後,卻讓人很難不聯想到詩中的愛情。

這兩首寫美人的詩,直接透露出了兩位詩人,在現實愛情生活中的真正情感狀態。正是:自稱多情本無情,道是無情又有情。當中的情情愛愛,除了當事人,沒有人能理得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兩位詩人是怎麼能通過寫美人,來曝露出自己正真的愛情觀的。先來看杜牧的《贈人二首·其一》。

一、杜牧《贈人二首·其一》賞析

《贈人二首·其一》——唐·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在這首詩中,先是從遠處描寫這位美少女的體態,描寫她的姿態是“聘聘裊裊”,這樣的用詞,容易讓人想起碧水池塘裏,迎着微風輕輕搖晃的荷花。

意喻這位少女雖然置身風塵,但是卻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然後杜牧用了一個比喻,把少女比喻成夏初盛開的“紅色鴛鴦花”。

這種花的花瓣不像普通的花朵那樣,分佈均勻。它的葉片是火紅色的,形態像飛鳶,美豔中帶着幾分瀟灑,很符合詩中女子的身份。

從詩的頭兩句來看,杜牧在寫這位美女時,不僅沒有采取通常的手法去描寫她的眉眼,而且也放棄了那些“明眸皓齒”的陳詞濫調,放棄了面部的細節刻畫。

因為杜牧採取了一種模糊“寫意”的手法,去描繪這位美女的嫻雅、風流的姿態,讓讀者自行去想象她的美。

詩的後兩句,杜牧借春天的揚州路,打造了一個生活場景。通過誇張的手法告訴讀者,這個少女有多麼美呢?就算是全揚州風月場所的女人一齊挑起珠簾來,在她面前也要黯然失色。

杜牧這首寫美人的詩,選取的視角是比較獨特的,同時他也善用烘托的手法,激發出讀者的自主想象。

但是這首詩在描寫這位美女時,主要還是在對她的外在美貌進行渲染,並每天寫出她的“內秀”。所以我們很容易感受得出,杜牧這首詩,是一首“應酬”之作。

儘管杜牧把這位女子誇得天花亂墜,但是他本身對這樣的美貌,可能是沒有什麼感情的。關於這一點,他在《贈別二首·其二》中,其實也承認了,他看似“多情卻總似無情”。

一個人如果見一個愛一個,他哪裏來的真情呢?下面,我們再來看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二、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北宋·蘇軾

蘇軾和杜牧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 第2張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嚴格來説,算不上是寫美人的詩,它的的確確就是一首寫風景的詩。只不過因為蘇軾在創作該詩的時候,恰好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真愛——王朝雲。

當時的王朝雲,也差不多就是一位十二、三歲的歌姬。那麼,王朝雲到底有多美呢?這首詩裏面只是提了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意思就是説,王朝雲像戰國的西施一樣,天生麗質,雖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單論對美色(無分美景還是美人)的描寫,蘇軾這樣的寫法,都談不上很有創意。

後來這首詩出了名,人們只是把西施和西湖掛上了鈎,絕對想不到這首詩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美女——王朝雲。

蘇軾和秦觀後來曾在詞中描寫,王朝雲美得像“巫山神女”。他甚至在詩中告誡王朝雲,跳舞的動作不要太大,也不要靠近窗邊。

因為蘇軾擔心王朝雲太漂亮,被窗外的楊花勾去,嫁給了春風。説完了王朝雲的美,我們還是説回蘇軾前面的那首詩歌。

在《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中,蘇軾對王朝雲的比喻有兩個:一是西子,即戰國美人西施;二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東家之子”。

西施和“東家之子”的皮相,固然是絕美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們其實也都是“有故事的人”。

西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女間諜,是攪動歷史風雲的女英雄。宋玉筆下的“東家之子”,雖然沒有幹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她卻是一個主動追求愛情的女子。

西施為國家犧牲個人利益,我們可以説,她的性格中帶着幾分“俠氣”。而王朝雲的個性也和西施有幾分相似,因為她在蘇軾被貶海南落泊的時候,毅然選擇陪伴他遠走蠻荒。

因此,後來蘇軾寫《西江月·梅花》,盛讚她“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被貶海南的時候,他過去姬妾裏面只有王朝雲一個人主動站出來,説要陪他去惠州。可想而知,王朝雲對蘇軾是有真感情的。

並且在這段感情中,王朝雲可能一直表現得比較主動。這一點就像是“東家之子”,仰慕宋玉的才情。只不過“東家之子”只是站在牆外偷看宋玉,而她則表現得更加主動。

所以説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其實也暗中透露出了他本人對愛情的幻想。他喜歡的一直是像西施和“東家之子”那樣,帶着幾分“俠氣”,對待愛情熱烈、大膽的美女。

結語

蘇軾和杜牧是如何用詩誇女子貌美的?誰寫的更好? 第3張

同樣是寫美女,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運用純熟高超的描寫技巧,把一千年前揚州路上的那一位絕色少女,描繪得栩栩如生。

“豆蔻年代”和“春風十里”兩個詞組,也因杜牧這首詩而成名。儘管詩中人很美,但是杜牧的筆墨卻並沒有直達人物的內心。他對筆下的美人,本身是缺乏認識和感動的。

因為杜牧暗戀的對象張好好,已經嫁給了別人。所以他在“揚州路”上其實是沒有愛情的,而且她也不需要愛情。

實際上,杜牧只是在借風月場所在麻醉自己,消解自己在仕途上的困頓罷了。所以這首詩更像是他在盛情難卻之下,應邀為當紅頭牌寫了一篇“廣告軟文”。

蘇軾寫《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的時候,才與十二、三歲的王朝雲初識。事實上,他也不可能瞭解這位美少女的內心世界。

不過蘇木藉助這首風景詩,在讚美西湖的同時,也盛讚了王朝雲的美貌。並在詩中,還透露出了自己在愛情中的“審美”傾向。

蘇軾喜歡的美女,除了一定要是人間絕色以外,她還得是一位性格熱情開朗,俠肝義膽的俏紅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