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文史 >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代表作品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代表作品

来源:飞飞历史网    阅读: 3.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汉卿(1234年前-约1300年),字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 67 部,现存 18 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 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代表作品

  关汉卿画像(现代国画)

 故乡成谜

关汉卿是饮誉中外的灿烂明星。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的故乡在中国。然而,国人并没有弄清他的故乡在哪里。关汉卿的生平事迹各书所载不同。

据元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叟。”大都即今北京。据熊自得的《析津志·名宦传》载:“关一斋,字汉卿, 燕人。”这样就不能肯定他是北京人了。清代邵远平《平史类编》则说:“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十六种。”这样,他又成了山西人。而且关于此谈的书籍还有《解州志·人物》、《山西志揖要·人物》等。另外,还有人说他是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人。乾隆时的《祁州旧志》和《祁州志》都说 “关汉卿故里祁州,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学,而艰于遇,……”如此一来,关汉卿就有了四个故乡:北京,燕,解州,祁州。而且专家们争论起来,也是各有各的见解,究竟谁是谁非,难下定论。关于他的名字来历,《录鬼簿》说: “关汉卿,号己斋叟。”《析津志·名 宦传》则说“关一斋,字汉卿。”这样,究竟哪一个是字,哪一个是号也成为疑案。

另外,他的生卒年也没有定论。

有一说他是金代遗民, 或是出生在金代,活到元代的人,那么他当生 1210—1227 年左右,卒于 1280—1300 年左右。一说他是元代人,生于 1240—1250 年,卒于1320—1323 年左右。还有人提出两个关汉卿的观点, 一个出生较早,解州人, 但不是大戏剧家;大戏剧家关汉卿出生元代,大都人。还有说他生于 1180 年左右,死于元初。再一种则认为他生于 1226 年左右,死于 1300 年,主要活动在元朝,写了许多杂剧,但没写《伊尹扶汤》。关汉卿如此有名,但为什么缺少关于他的记载呢?这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的反动是不无关系的。

但就目前来说,人们认为他是元代戏曲家。自蒙古进入中原后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各族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元代废除科举制度 80多年,使知识分子断绝了当官的途径。另外,统治阶级怕人们利用文艺鼓动造反,所以严禁文艺活动。关汉卿是社会地位低贱的知识分子,写剧作曲暴露统治者的丑恶又被视为非法;就在一般文人眼中,也因为历史的偏见,把戏曲创作视为背离传统的旁门左道加以鄙视。因此,在史书文献中,自然不会有关汉卿的记载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关于他的一些疑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个个问号,将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惊天呐喊

由于元王朝废除了科举制,一些下层知识分子便无出头之日,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于是投身到勾栏瓦舍,以求解脱。勾栏瓦舍是从宋金开始兴起的娱乐兼商业场所,里面不仅有各种店铺,还有表演杂剧、曲艺、 杂技、 歌舞的地方。到元代, 瓦舍勾栏非常之多,杂剧也成为当时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但繁荣也带来了竞争,为了争夺市场,勾栏之间也相互斗争。这就迫使一些戏班子不断提高演出水平,不断推陈出新,以确保自己的饭碗。因此戏班子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也格外尊重知识分子,把他们视为才人、 宝贝。这样不少中下层知识分子便投身到勾栏瓦舍。在无形中促成了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的结合,提高了杂剧的创作水准。在随着戏班子的流动演出过程中,关汉卿广泛深入地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知道他们的悲惨遭遇,看到了暗无天日的统治,于是决心为处于水深水热中的百姓呼号。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大悲剧《窦娥冤》,虽然写的是一位少妇受屈含冤,惨遭杀害的故事,而女主角在行刑前的血泪控诉和质问,实际上是剧作家对黑暗现实的声讨。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代表作品 第2张

  现代国画《窦娥冤》

在异常黑暗的年代,这种空前大胆的呐喊,真可谓惊天动地。

作家往往是借题发挥,借物抒情。同样,关汉卿在这里借剧中人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悲苦不平的心境。 据元代文献载,元代官吏俸禄很少,甚至不发,因此官吏便以受贿、 搜刮民财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元代还不准妇人上诉。因此,不管窦娥多有理,一上公堂,就已注定要失败。

总之,悲剧《窦娥冤》是黑暗的元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窦娥的悲剧是整个元代人民悲剧命运的反映,同时也是关汉卿对残酷的社会发出的战斗檄文。

 口诛笔伐

社会的腐败,吏治的混乱,给 广大人民带来了极深重的灾难,关汉卿对元朝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拍案而起,怒不可遏。蒙古人原是游牧民族,一贯靠对外掠夺发财致富,侵占中原以后,他们仍是恶行不改。

关汉卿深谙人民的疾苦、不幸,他想将所有的滥官污吏、 权豪势要都杀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却受到种种保护,虽为非作歹,却逍遥法外。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在善良的人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他希望有包公出现,主 持正义,为民作主。于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包公形象,他们使那些为非作歹的恶棍遭到报应。虽然其中有许多经不起推敲,但他却让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舞台上得以实现,从而为老百姓出了气。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代表作品 第3张

  关汉卿像

引吭高歌真善美

作为艺术家,关汉卿并不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发表什么评价,而是让人物自身用自己的行为来塑造他们的形象。在《金线池》中既有为追求美好理想而顽强斗争的蕊娘,也有挖空心思陷害亲生女儿的老鸨。《绯衣梦》中有批判嫌贫爱富的行动。《拜月亭》中的瑞兰,同样也为自己的爱而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她们的这些行动都显示出她们忠于爱情的高尚品质。

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下,一般人惯于做顺民,听天由命,任人摆布,把自己的欲望压抑下去,不敢外露。可是,关汉卿笔下的燕燕,虽身为奴隶,却能无视封建教条,敢于突破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敢做敢为,并不求人恩赐,怜悯。在关汉卿的作品中,这样的人物可谓别具一格,人物不大,意义却不小,作者对之充满同情和喜爱。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关汉卿善于发现、 描写,并突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对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进行讴歌,并使之成为自己创作的主旋律,从而使得他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并高于同时代的作家。 因此,他的杂剧作品,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