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武則天時代的第一女官,上官婉兒可謂榮耀至極,不過隨着考古學家及史學家對於這位重要人士的不斷挖掘研究,竟然發現更多鮮爲人知的祕史。  招魂葬是虛擬的葬禮,是在屍首全無情況下爲了禮數不得已而爲之,朝廷不會輕易進行。作爲罪人的上官婉兒即使當時屍體已經找不到,朝廷也不會爲其行什麼招魂葬。當然婉兒的墓中究竟有無屍骨,以及墓的情況究竟如何,還有待考古發現以證明。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網絡配圖

近日媒體報道了武則天女官上官婉兒墓葬的發現。上官婉兒其人其事早先曾編入話劇,又因近年電視劇的播出,以致一般百姓都耳熟能詳。墓的發現使得其生平及葬事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了不少的關注。但目前的報道十分簡略,從中僅能知道其墓距唐長安城約二十五公里,形制是帶有五個天井的單室磚券墓。但室內無棺槨,僅發現少量性質未定的碎骨,並存有一方楷書墓誌和志蓋。墓誌記載其葬於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八月,志蓋上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表明其人確實是以二品的昭容入葬。其室內並無盜洞卻破壞嚴重,以此爲上官婉兒的葬事留下了諸多懸念。

史書關於婉兒的死記載很簡單,只說韋后和安樂公主毒害中宗,婉兒作爲同黨也深陷其中。只是她早因節愍太子李重俊謀反事看出依附韋氏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自是心附帝室,與安樂公主各樹朋黨”。當其年六月庚子(二十日)李隆基衝入宮中時,她拿出之先草擬的遺制,表示已有使相王(李隆基父、中宗之弟睿宗)參政的謀畫,卻仍然沒有獲得赦免而被當即“斬於旗下”。

其後婉兒的葬事如何,完全沒有記載。但是《舊唐書·后妃傳》說韋后與安樂公主被梟首展於東市,“翌日,敕收後屍,葬以一品之禮,追貶爲庶人。安樂公主葬以三品之禮,追貶爲悖逆庶人”。“翌日”就是明日,唐朝的帝王后妃陵墓都是死後再建,雖然被殺被貶,但是既然按品禮葬,再草率也不能第二天即辦,所以次日收屍後入葬大概還等了一段時間。根據記載,韋后貶爲庶人的詔書是在睿宗即位後的景雲元年七月乙亥(二十六日)頒下,下令禮葬大體在此同時。婉兒如何入葬不知,但以二品入葬的決定恐怕也是在這個時候,真正完成葬事可能在八月以後,所以婉兒的墓誌如果說在八月時間是吻合的。

例如唐初外戚、功臣柴紹的兒子柴令武尚巴陵公主,永徽中公主和房玄齡兒子房遺愛謀反,令武連坐。朝廷“遣使收之,行至華陰自殺,仍戮其屍,公主賜死”,是人死了屍首也要再戮一遍。高宗朝宰相郝處俊,自己死時非常風光,不但高宗親至“光順門,舉哀一日不視事”,給與高額的賻贈,而且令百官赴哭,給靈並將家口遞送還鄉,官供葬事。但是由於他的孫子郝象賢坐事伏誅,臨刑言多不順,招致則天大怒,令斬首後再支解其身體,併發其父母墳墓,焚燒屍體,郝處俊也被斫棺毀柩。武則天時李世的孫子徐敬業起兵反叛,兵敗後被追削祖父官爵,剖墳斫棺,複本姓徐氏。一人犯罪牽連已葬的父祖都被毀屍滅跡,本人的屍首自不用說。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有武三思與武崇訓父子被節愍太子李重俊所殺,重俊失敗又被左右殺害。中宗將其首獻於太廟及祭三思、崇訓之柩。但是李隆基取勝後,不但活着的“武氏宗屬,誅死流竄殆盡”,而且追削武三思父子的官爵諡號,“斫棺暴屍,平齊墳墓”。竇懷貞諂事韋后和安樂公主,取韋后乳母爲妻,號稱“國夫”(夫意爲父),韋氏敗後他投奔太平公主,結果公主與李隆基矛盾激化,欲謀作亂事泄,懷貞懼罪,投水而死,追戮其屍,改姓毒氏。足見政治鬥爭你死我活,斫棺戮屍是常見的報復手段。

更何況看看上官婉兒死時的情況,也不難得知宮廷內外殺戮現場的混亂。據說李隆基聯合了羽林軍首領葛福順等攻入玄武門,殺死三人後,又分遣萬騎收捕韋后餘黨。當時不僅中書令宗楚克及其弟、左僕射韋巨源被殺,馬秦客、楊均、葉靜能這些韋氏徒黨也被梟首,而且兵部侍郎崔日用還率軍殺入韋氏親族聚居的城南杜曲,“襁褓兒無免者,諸杜濫死非一”。杜曲、韋曲是門宗強盛的韋、杜兩大家族的聚居地,民間歷來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其時韋氏被滅族,連杜氏也無辜受害,官兵大開殺戒,嬰兒不免、血肉狼藉的場面可以想見。且兵衆踐踏之下,首罪者的頭顱、屍身能否存留更是一個問題。

另外,如果沒有朝廷的允許,無論家屬或親戚朋友都是不敢光明正大去收屍的,當然也不能舉行切合本人級別身份的葬禮。韋后及安樂公主的收葬乃朝廷明令,上官婉兒恐怕也不例外。其墓葬和墓室、俑人等都是二品的規格,而且磚券的墓室在短時間內修成也要費不少人力人工,如若不是朝廷下令,有關部門按制執行,是不可能有此規模設施的。其葬事應當是完成的,只是其屍身是否保存完整不得而知。

其實,即使本人屍身完整,棺柩俱全,也難保一定能入土爲安。因爲不但子孫犯罪殃及父祖,即自身由於某些政治原因或者死後發現罪責也可以被斫棺棄屍。上官婉兒沒有直系親屬,受後世牽連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是否會由於其他原因而墓室被官家所毀呢?須知在此之後不久還有一樁公案,這就是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的企圖政變和最終被殺。

史書說太平公主多權略,武后以爲“類己”,婉兒由於武則天之故,與太平的關係自然密切。太平公主於中宗朝權柄不殊,中宗崩後,立溫王重茂爲太子,以韋后和相王輔政的遺制就是由太平公主和婉兒同擬。玄宗朝宰相張說在爲婉兒文集題序的最後說:“鎮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嘗共遊東闢,同宴北渚,倏來忽往,物在人亡。憫雕管之殘言,悲素扇之空篋,上聞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敘蘭臺之新集,凡若干卷列之如左。”意思是太平公主由於昔日的同行共處,悲憫婉兒的死亡,痛惜其才情的流逝,故以保存宮廷故事爲名,請求皇帝將其著作收爲文集。也就是說,婉兒的文集其實不是常說的由唐玄宗,而是由太平公主在其死後不久就提出編纂了,時在太平被殺之前,可見兩人感情之深。太平公主被玄宗及其手下認爲是兇滑無比,相比韋后和安樂,對玄宗政權更有切身之害、錐膚之痛。那麼,玄宗會不會因爲發現婉兒與太平勾結的更多罪證,或者從對太平的憎恨殃及婉兒,追加其罪而下令再行拋棺棄屍呢?當然這樣說目前尚無依據,只是一種揣測罷了。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第3張

網絡配圖

總之,李、武政權的帝位和奪權之爭一直延續到玄宗朝,其間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參與者的命運自然因政變而死生。不過大多數政敵常常不是直接被殺,而是被放逐遠地,歷來對重大犯罪也都是如此,皇子王孫概不例外。武則天時代李氏子孫就多被放逐遠州,他們常常是流放後再被殺,或者因條件艱苦而病亡。而一旦貶官流放,本人及家屬無論生死,沒有朝廷的赦免是不能回到京師的,所以死後大多也只能葬在貶所,只有獲得朝廷批准才能將棺木或屍骨重新遷歸京師。

中宗至玄宗是爲流貶者平反最多的時期,皇族或外戚被平反遷葬後,往往重新舉行隆重葬禮。章懷太子李賢和中宗李顯都有過流放的歷史。李賢被流於巴州,死於武則天酷吏丘神之手。雖得追封雍王,但直到中宗反正,才由其子迎柩還京。睿宗景雲二年(711),又被追贈太子。據他先後的兩方墓誌說,朝廷派遣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楊玄琰和正議大夫、太子率更令賀蘭琬爲其監護喪事,冊贈司徒,陪葬乾陵,自京給鼓吹直達墓所,說明葬禮是按照皇帝下詔葬事、有護喪使的“詔葬”標準進行的。其妃房先忠之女也得合葬。房先忠之女是高宗親自看中配與李賢爲妻的,但從不久前公佈的房先忠墓誌來看,他卻受李賢牽連流配五嶺之外的辯州。死後“崎嶇靈櫬,狼狽荒陬”,雖然被千辛萬苦歸返鄭州,卻只能“權殯道側”,直到中宗景龍二年(708),才得與妻子合葬,歸入其父房仁裕陪葬昭陵的墳塋旁。

無獨有偶,中宗的岳家韋氏也未能倖免。韋后父玄真被配流欽州,其子四人也死於容州。中宗復辟後,與韋后親自爲岳父全家舉行遷葬之禮。可以知道的是,當時不僅贈後父爲太師、酆王,所謂“廟號褒,陵號榮先”,竟給以帝王陵、廟的名義;韋后的兄弟們也都封王陪葬。韋后弟韋的墓誌記載了爲其送葬的儀式。葬禮不僅有喪事官給,賻贈粟帛等優厚待遇,且竟用了禮部尚書韋溫、太子詹事陸頌、祕書監虢王李邕、試雍州司馬崔日用等四人護喪,唐朝皇帝下詔葬事一般只有護喪使二人,護喪使一次用四人的規格極爲少見。墓誌還誇耀了葬事“賜東園祕器,葬日給班劍人,羽葆鼓吹儀仗,送至墓所往還。長安調卒,將作穿土。會五月之侯家,交兩宮之節使。車徒成列,達靈文之寢園;鐃吹相喧,震京兆之阡陌”的諸般待遇和熱烈氣氛。“長安調卒,將作穿土”,是說喪事鹵簿皆由官給兵卒組成,並由將作監爲之造墓。班劍(四十)人和羽葆鼓吹儀仗也是給詔葬大臣的最高禮遇。可見葬禮處處踵事增華,帝子皇孫也無從相比。爲給其送葬,不但大臣都排列在城西青門之外,中宗和韋后也親赴長樂宮等着喪車經過。更奇特的是,葬禮竟然還爲韋選配了崔道猷女以行冥婚,可以說已是遷葬儀式的登峯造極。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第4張

網絡配圖

當然,對絕大多數歸葬的官員來說,並不會有這樣的榮耀。他們最多隻是獲得贈官,而未必會有經濟補償和重大儀式。相反,他們的棺柩及其家屬的迴歸往往歷經千辛萬苦,甚至要動用所有身家積蓄並藉助親朋之力。但是對家族而言,能夠將屍柩遺骨遷返另葬已經是最大的心願,不僅唐前期如此,唐後期也是如此。唐朝的著名宰相如長孫無忌、褚遂良、劉晏、宋申錫、李德裕等也都有着被殺被貶,而終究棺柩迴歸的過程。唐代風俗,特重歸葬。犯罪官員的遷葬迴歸,也成爲其中引人注目的特殊一景。

回過頭來再說上官婉兒的葬事。婉兒的葬事自然與平反遷葬等無關。但是,墓葬中棺木全無的情況確實給人留下了疑問。我們已經談到了屍體可能不全或者棺木被毀的情況,那麼唐朝有沒有墓冢中確實不見屍骨的實例呢?這就要說到一種特殊的葬式——招魂葬。

招魂葬由來久遠。傳說黃帝有衣冠冢在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北),後世即將無屍骨的招魂葬作爲一種葬式。據說漢高祖起兵野戰,其父母喪於黃鄉,天下平定後,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漢以後朝廷、民間都有行之,儘管歷代禮家多有非議,但史書的記載卻說明招魂葬歷久不絕。

唐朝廷的招魂葬是起自中宗和思皇后趙氏。趙氏是中宗爲太子時所納的妃。母高祖女常樂公主,爲武則天所惡,妃也被幽禁廢死。其父趙參加越王貞謀反被殺,常樂公主坐死。神龍元年贈後諡爲恭皇后。中宗既崩將葬定陵,必須選擇陪的皇后。時韋后已得罪,定議改後葬,追諡“和思”。但皇后原來葬在何處已經不知道了,所以決定實行招魂葬之禮。太常博士彭景直上言,說古無招魂葬之禮,不可備棺槨和棺車。宜據《漢書·郊祀志》所言葬黃帝衣冠於橋山的故事,以皇后衣(禮服)於陵所寢宮招魂,置衣於魂(即安置靈魂牌位的車)上,以太牢告祭。並將衣移放寢宮,置於御榻之右,再以衾被覆蓋而葬,於是最後的葬禮就這樣形成了。

此後可以知道的是,睿宗即位後,爲他的兩位妃子,即昭成、肅明二後也舉行了同樣的葬禮。二妃都是被武則天所殺,景雲元年追諡皇后,將招魂葬行於東都洛陽城南,分別葬入靖陵和惠陵。睿宗崩,均被遷橋陵。還有唐後期憲宗爲其曾祖母沈氏也舉行了類似的儀式。沈氏是代宗妃、德宗母,安史之亂中失散洛陽,生死未卜,德宗即位多年尋訪未果。故憲宗永貞即位,在舉辦德宗葬禮時,也爲沈氏的魂靈找到歸宿。這就是事先準備好皇后衣一副,在爲德宗送葬的同日爲曾太皇太后沈氏發哀,令內官以衣置於幄內,並擇日將其廟,並於代宗元陵宮,其葬之意是與上面相同的。

招魂葬是虛擬的葬禮,是在屍首全無的情況下,爲了禮數不得已而爲之,朝廷不會輕易進行。以上幾位皇后的死完全是因宮廷政爭或者戰亂所導致。爲她們舉辦招魂葬也是爲其正名和復位,這與上官婉兒的情況完全是相反的。可以說,作爲罪人的婉兒即使當時屍體已經找不到,朝廷也不會爲其行什麼招魂葬。當然婉兒的墓中究竟有無屍骨,以及墓的情況究竟如何,還有待考古發現以證明。不過若能因此更多地復原一段唐朝真實的歷史,婉兒墓發掘的價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揭祕上官婉兒情愛祕史 竟與武則天共事二夫 第5張

網絡配圖

上官婉兒墓誌五大未解之謎

上官婉兒墓誌上的982個字,記載了不少史書上未曾有的內容

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殞千餘年後,去年9月,其墓現身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備受關注。而完好的墓誌,982個字的志文,究竟給我們還原怎樣一個真實的上官婉兒,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7日,上官婉兒墓誌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與文物》期刊發表,披露或者顛覆了很多史書記載的內容,墓誌記載的情節,堪比今天的古裝劇。記者採訪多位唐史研究專家和考古專家,還原歷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說,上官婉兒墓誌,青石質,正方形。出土於甬道正中,出土時志蓋覆於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長寬均爲74釐米,厚15.5釐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總共有982字。

記者發現,志文主要記載了其家族的來歷,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儀的官職就羅列有10多個。而對上官婉兒的經歷描述則頗爲簡略,主要記載了上官婉兒年十三爲才人(唐朝嬪妃等級,相當五品官。後提到的婕妤、昭容、昭儀均高於才人),神龍元年(705年)42歲冊爲昭容,之後請求皇帝貶自己爲婕妤(jiy),唐隆政變(710年)被殺,死時47歲。

五大揭祕

墓誌內容遠超此前考古專家所說“沒有什麼爆炸性內容”,雖然不足千字,多位專家卻從中解讀出諸多歷史顛覆:

揭祕

祖籍:家族從南方遷到甘肅後又有分支

長期以來,由於婉兒祖父上官儀的墓誌明確記載爲唐朝陝縣(今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婉兒也就是三門峽人。但是在墓誌上,則說上官婉兒是“隴西上(guī)人也(今甘肅天水一帶)”。

該墓誌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顓頊(zhuānxū)高陽氏(五帝之一),到了戰國時代,因爲楚懷王之子子蘭被封爲上官大夫,以官職爲姓,這也是上官姓氏的來歷。而子蘭也就是歷史上讒言陷害屈原的人。

爲何上官儀是河南三門峽人,而婉兒卻是甘肅人呢?陝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狄仁傑真相”講座主講人於賡哲解釋說,漢代,上官家族從南方的楚國遷徙到甘肅天水,之後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就是三門峽人,這與婉兒墓誌所說的祖籍甘肅並不矛盾。

揭祕二

先後嫁父子兩皇帝經歷堪比武則天

上官儀在唐高宗(李治)時位居宰相,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被殺,且連累全族,婉兒剛出生就進入掖廷(y tng宮女居住和犯罪家屬婦女宮中勞動之處。)爲奴。《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年十四,武后召見,有所製作,若素構。”婉兒是因文采被武則天所發現和起用的。之後嫁給了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在嫁給唐中宗期間,曾與武三思等人私通。

然而,墓誌明確記載婉兒13歲時被封爲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爲唐中宗的昭容。“這在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也顛覆了以往的記錄。也就是說,婉兒先後嫁給了唐高宗和唐中宗這兩位父子皇帝。”於庚哲說,其經歷與武則天頗爲相似,武則天十四歲入宮,成爲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宮中,冊封爲“昭儀”。

於庚哲說,上官婉兒雖然是高宗才人,但他推測可能是武則天指定的,爲了給婉兒一個名份,擺脫官奴或宮人身份。

揭祕三

拼死阻止安樂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

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陝師大教授杜文玉說,史書上記載,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后最寵愛的女兒,恃寵而驕、飛揚跋扈。曾在韋后的默許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當儲君。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后一黨關係十分緊密。而墓誌則顯示,婉兒並非與韋后一夥,而是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

墓誌以詳盡篇幅記載婉兒勸阻的過程,曾四次向唐中宗進諫,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爲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後,最終婉兒採取了“請飲鴆(zhn毒酒)而死,幾至顛墜。”以死相諫。婉兒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後婉兒多次請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將其降爲婕妤。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之夢,最終也沒能實現。

針對婉兒自殺一事,杜文玉說,此前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由此也推翻了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后是一夥的說法。

揭祕四

上官婉兒之死:亡身於倉卒之際

史書記載,公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韋后,上官婉兒表忠不成而被殺。李旦繼位,即唐睿宗,睿宗之後就是兒子李隆基,也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陝師大歷史專家、博導王雙懷錶示,墓誌中記載,上官婉兒是在唐隆政變時,亡身於倉卒之際。上官婉兒的政治立場唐中宗、唐睿宗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不是韋后一夥,而李隆基則爲了免除後患,在倉促之中將婉兒殺害,可見在當時並沒有對婉兒進行審判或者詳細調查。

揭祕五

誰安葬誰毀墓?皆因太平公主

在墓誌中記載完唐睿宗下詔安葬後,還明確記載“太平公主哀傷,遣使弔祭,賻(f)贈五百匹,詞旨綢繆”。意思是說,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相當於今天的份子錢。五百匹絹在唐代是一大筆錢,相當於今天50萬元左右的購買力。

李明推測說,上官婉兒死後,睿宗懦弱,太平公主權勢極大,在太平公主的遊說下,睿宗下詔按級別修建了上官婉兒墓。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懿淑天資、賢明神助”,並以唐睿宗的名義,爲其篆刻墓誌銘,還獲得了“惠文”的諡號(唐代女性只有皇后和幾位公主能夠獲得諡號)。這與同時被殺的韋皇后、安樂公主貶爲庶人、悖逆庶人則是無法比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