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春天裏的耶穌》油畫暗藏重重殺機:連殺33人

《春天裏的耶穌》油畫暗藏重重殺機:連殺33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俄羅斯帝國女沙,爲政期間改組中央政權,高度集中沙皇專制權力,大力發展軍備和擴張,使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  

《春天裏的耶穌》油畫暗藏重重殺機:連殺33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葉卡捷琳娜二世曾把一幅油畫送給寵臣大衛·奧爾洛夫,結果導致其家族26人死於癌症;該油畫後被捐贈給蘇聯政府博物館後,結果導致7名管理員死亡。那麼,這幅畫爲何會害死這麼多人呢?這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1967年,日採科夫出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3歲時,他的父親因一樁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西伯利亞服刑期間失蹤。年輕守寡的母親丟下他,嫁給一個匈牙利男人。年幼的他由叔父養大,他對叔父有着一種無比深厚的感情。叔父是一位退伍軍人,終身未娶,對惟一的侄兒視同己出,叔侄兩人相依爲命。

蘇聯解體前,日採科夫在一家國營化工廠當化驗師。1991年蘇聯解體,他所在的化工廠倒閉了,他失業了。1993年,經在聖彼得堡博物館當管理員的叔父介紹,日採科夫進了這家博物館當清潔工。

1999年,叔父忽感身體不適。彌留之際,他告訴侄兒:“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畫殺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畫管理員,都死於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採科夫把叔父的臨終遺言整理成一篇報告,希望館方立刻撤下那幅殺人的油畫,讓它以後不再害人。

博物館館長卻認爲這幅叫做《春天裏的耶穌》的畫是“鎮館之寶”,它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成就,深得觀衆喜愛。從1953年起,它便在博物館公開展出,被陳列在展廳的正中央。所以他拒絕了身份卑微的清潔工的建議。

日採科夫決定自己解開這個謎。他在博物館的資料室看到此畫的檔案。原來,這幅畫屬於羅曼諾夫王朝的一個貴族家庭,創作於1764年春天。1947年,畫主人將它無償地獻給國家博物館,從1953年開始,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展出。由於這幅畫的主人奧爾洛夫家族在羅曼諾夫王朝地位顯赫,而且這個家族的幾次興衰都與王朝有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這幅畫又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賜給奧爾洛夫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

就畫作的藝術成就而言,這是一幅超凡絕世的珍品。雖然有評論家認爲畫作的整體風格不太一致,懷疑爲多人合作,但這並不影響它日益崛起的聲譽。

日採科夫還發現,檔案裏有一封信。在信中,日採科夫發現了該畫捐贈者的聯繫地址——裏海邊一個叫舍甫琴夫的小城。寫信人是這幅畫的捐贈者,名字叫做斯維爾德·米伊·奧爾洛夫。信中回答了博物館館長關於這幅畫是否曾有過什麼“靈異現象”的提問。斯維爾德回信很簡單:“這幅畫在家族裏流傳了200多年,是家族的傳家寶。”  

《春天裏的耶穌》油畫暗藏重重殺機:連殺33人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採科夫設法找到了80多歲的斯維爾德,斯維爾德向他講述了家族的歷史。1762年,斯維爾德祖先大衛·奧爾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衛隊的高級軍官。在大衛·奧爾洛夫兄弟等人的幫助下,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祕死亡。

由於大衛·奧爾洛夫兄弟在政變過程中立下了大功,葉卡捷琳娜二世賜給大衛兄弟高官厚祿,並把油畫《春天裏的耶穌》送給他們。從此,這個家族成爲顯赫的貴族,一直延續到“十月革命”。

可是,從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奧爾洛夫家族有26名成員死於癌症,導致這個家族一直沒有興旺起來。1917年“十月革命”,居住在古比雪夫城的最後3位奧爾洛夫家族成員被蘇維埃政權處決,而當時還在襁褓中的斯維爾德被母親抱着,逃到中國的哈爾濱。1947年,30歲的斯維爾德回到蘇聯。他回到自己家的城堡,仔細研究了家族圖書館的文件。他發現所有死於癌症的26位祖先都曾經在同一間臥室居住過,這間臥室牆上掛着那幅《春天裏的耶穌》的油畫。

他毅然決然地把這幅畫捐贈給了政府。斯維爾德也不是存心想害人,他認爲這幅畫也許附着什麼陰魂,把它捐贈給政府,陰魂也許就不會害人了。

日採科夫追蹤到古比雪夫郊外奧爾洛夫家族的城堡,去查看其家族圖書館。在那裏,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文件記載,這幅畫由3位畫家共同創作,其中一位叫做克比。資料證明,克比出生於貴族哈坦加家庭,父親德剋剋勳爵原來是彼得三世的貼身警衛官,在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中爲了保衛沙皇被殺。聯想到幫助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政變的皇家衛隊軍官大衛·奧爾洛夫兄弟,日採科夫忽然悟到了什麼。

他歷盡艱辛,找到了克比所屬的哈坦加家族居住地——高加索山區的一個古老的城堡。在這裏,日採科夫得知離這裏不遠的一座山谷,被當地人稱爲“死亡谷”。那裏草木蔥蘢,卻沒有任何動物,人去了,回來就會生病。

日採科夫不顧別人的勸阻,獨自來到“死亡谷”。正是早春時節,但這裏的草木早已鬱鬱蔥蔥,他登上山頂,向下望去,發現山谷裏有一處類似隕坑的坑。他走近那個坑,忽然感到身體一陣不舒服,好像要嘔吐,頭昏腦脹。他看了一下手錶,發現表上的指北針在瘋狂地旋轉。他意識到這裏存在巨大的輻射場,對人體十分危險,他迅速地逃走了。

那天夜裏,住在鄉村的小旅館裏,日採科夫失眠了。他構思了一個古老家族的復仇情節:德剋剋勳爵在葉卡捷琳娜發動的政變中被殺後,他的畫家兒子克比立志報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在給葉卡捷琳娜作畫時,他在顏料裏拌入從“死亡谷”裏取來的土石物質。於是,在畫中就產生了一種能致人於死地的輻射能量場。而葉卡捷琳娜把這幅畫送給了大衛·奧爾洛夫,造成了這個家族300多年來的悲劇。

日採科夫買了一個小桶,冒險來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樣本,來到莫斯科,找到一位核物理學家——帕維爾教授。教授經過試驗發現,這些土石材料有一種強大的能量場。這種能量場之強大,遠遠超過了一臺遠距離軍用雷達所產生的能量,足以對人體產生破壞性作用。  

《春天裏的耶穌》油畫暗藏重重殺機:連殺33人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帕維爾教授向俄羅斯國家文物管理局作了彙報,提出對聖彼得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春天裏的耶穌》進行研究。得到批准後,2002年12月,研究小組進駐博物館。

研究小組的工作進展很快。帕維爾教授先請油畫鑑定專家對此畫進行鑑定,專家認爲這幅畫分左、中、右3部分,分別屬於3個人的創作風格。而中間部分,尤其是耶穌臉上的顏料格外的厚,從藝術表現手法而言,這是沒有必要的。

帕維爾教授獲得博物館同意後,從畫上耶穌臉部刮下一點點顏料粉末,經過化驗研究,顏料的成分幾乎與日採科夫帶回來的樣本相同。

研究小組發現,在畫作的5米之內,確實存在一種巨大的能量場,指北針在這裏偏離了方向,小白鼠在這裏顯得躁動不安,拒絕進食。最令人不解的是,把一杯水放在畫像前,10分鐘後,這杯水就帶上了電荷,能夠吸引碎紙屑。將這杯水與一杯普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裝有麥種的碗裏,用前者浸泡過的那碗小麥長勢更好。這樣的試驗反覆多次,結果都一樣。

研究小組認爲:油畫的確能產生一種強大的能量輻射,這種輻射能使人的大腦高頻率振動,這種振動並非每個人都能承受。經試驗表明,暴露在油畫面前的人容易出現高血壓、全身不適與頭疼。如果長期遭受輻射,人就會大腦衰竭或患癌症死亡。

一個古老的復仇故事由此初見端倪,最後試驗小組一致認爲:這幅《春天裏的耶穌》正是殺死博物館7名管理員的兇手,加上之前殺死的26名奧爾洛夫家族成員,這幅畫至少殺死了33人。2003年8月30日,《春天裏的耶穌》這幅畫從聖彼得堡博物館的展廳裏撤走了。

至此,通過日採科夫等人的步步深入研究,最終運用科學方法,揭開了“油畫殺人”的奧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