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聽琴圖》是宋徽宗時期流傳的一幅非常有名的畫作,這是一幅不同於以往的畫作,它的色彩相對來說更多,但是也非常的和諧。畫上一共畫了三個人,一個人彈琴,兩個人聽琴。但是不知道,這畫中的三個人分別都是誰呢?彈琴者的穿着非常樸素,難道畫中這個彈琴之人就是宋徽宗本人嗎?那聽琴的人又是誰呢?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在位25年。是一位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均無建樹卻在藝術方面無所不精、無所不能的一代帝王 。尤其他獨創的瘦金體書法,剛健瘦硬、頓挫有節、筆勢勁逸、秀麗多姿,顯示出他極高的藝術天賦。

《聽琴圖》是北宋人物畫中的傑作。畫幅右側上方有趙佶瘦金書題:“聽琴圖”三個字,下另書“亓”押,據說此畫押整體爲“天”,下半部爲“下”,上下兩部分又可認作“一人”,以取“天下一人”之意。

《聽琴圖》軸是一幅優秀的中國人物畫。畫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黃冠緇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着頭,雙手置琴上,輕輕地撥弄着琴絃。聽者三人,右一人紗帽紅袍,俯首側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氣就像完全陶醉在這動人的曲調之中;左一人紗帽綠袍,拱手端坐,擡頭仰望,似視非視,那狀態正是被這美妙的琴聲挑動神思,在那裏悠悠遐想;在他旁邊,站立着一個蓬頭童子,雙手交叉抱胸,遠遠地注視着主人公,正在用心細聽,但心情卻比較單純。三個聽衆,三種不同的神態,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這幅畫的背景和道具處理得十分簡練,主人公背後,畫松樹一株,女蘿攀附,枝葉扶疏,亭亭如蓋。松下有竹數竿,蒼翠欲滴,折旋向背,搖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僅一幾,几上置薰爐,香菸嫋嫋。主人公對面,設小巧玲瓏山石一塊,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這些外,別無它物。使人感覺到,這是一個高級的園庭,但卻經過了作者精心剪裁。所有佈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圍繞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個畫面的氣氛,彷彿使人覺得,在這靜謐之中,有一陣陣的琴聲,混合着微風吹動松枝竹葉之聲,從畫中傳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詩來形容,其妙處那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 第2張

畫面上方,有"六賊"之首蔡京所題的七言絕句一首,“吟徵調商竈下桐,鬆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趙佶所書瘦金書字體的"聽琴圖"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畫押,這樣一來,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其實這一幅作品是他畫院裏的畫家繪畫趙佶本人行樂時的狀況。

圖中共有四人,正中端坐的撫琴者爲宋徽宗;左側青衣仰觀者是王黼,身邊一童子拱手而立;右側俯首恭聽者即是蔡京。他們各個都凝神靜聽,沉浸在這美妙悠然的琴聲中。此時威風凜然、風度翩翩的君王是絕不會想到日後他會被金人俘虜,悲慘地病死在他鄉的啊。

在故宮博物院裏,珍藏着一幅北宋名畫——《聽琴圖》,被傳爲宋徽宗所創作,與傳統的水墨畫不同,這幅畫用了很多顏色去繪製,色調古雅清麗。

此畫描繪在樹下撫琴聽曲的景象,畫面正中央撫琴的人穿着道士的打扮,身旁放着香爐,只見他微微低着頭,雙手輕輕撥動着琴絃,撫琴之人倚靠着大樹乘涼,,枝繁葉茂,,樹旁翠竹數竿。聽琴的有三人,其中兩人身穿朝服,一人頭戴紗帽身着紅袍,一人頭戴紗帽身着綠袍,一人手持扇葉放於膝前,另外的手閒適在石墩上,俯首側坐,另外一人兩手相握於袖中,擡着頭身子微微前傾,他們像是朝廷官員,相互對坐,思緒遊離在天地之間,都被琴聲所動,側耳恭聽。有一童子站立於身後,也被這琴聲吸引着目光。畫面上僅僅只有幾株簡單的植物來表現庭院的寧靜,悠揚的琴聲在這之間流動,構圖非常的平衡,人物成黃金三角的構圖,上下兩株植物相得益彰,人物神情刻畫的非常傳神,體現出人物醉於琴聲的心理動態。

這幅畫到底是誰畫的了,畫面上很難找到真正作者的提款。畫面上方,有七言絕句一首,寫着蔡京詩題,右上角有皇帝對這幅作品的命名,左下角有皇帝一人的印章。它的作者到底是誰,一部分人認爲此畫出自宮廷畫師;一部分人認爲,此畫就是皇帝親筆所爲。

《聽琴圖》是誰畫的?圖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 第3張

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皇帝,建立宮中畫院,是極力主張寫生花鳥的畫家,而從他流傳下的作品看,他人物、山水都很擅長。但風格卻呈現出多樣性,所以後人認爲,很多歸在他名下的畫,不可能都出自他之手,許多是畫院中的人的代筆,大概真筆只可觀望並不能真正見識到的。

對於畫中所畫的人物是誰也有很多猜測,大部分人認爲,畫中彈琴的道人就是皇帝本人。

因爲宋朝是以道教昌盛,皇宮附近都是道觀,經常請道土講道,而道士們也把皇帝吹捧成道教聖人,所以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道士模樣,在宮中彈琴給大家欣賞,而且還命人把他仙風道骨姿態畫出來,也不足爲奇。這幅畫以皇帝爲中心是沒錯的,以他信奉道教爲背景,這不是一般的人的畫像,這個依據是可信的,裏面包含許多有關政治、宮廷、宗教、藝術等方面的內容。

有的說,這幅畫是他的最喜歡的作品;也反對的人說,這幅只不過是宮中畫師所畫,畫的只不過是宮中生活。最主要的說法認爲,確實很像北宋那個時期的畫,畫面細膩中又透着豔麗但又不俗氣,但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從他的流傳到現在的作品來看,與他以往的筆法有很多不同之處。

那麼畫上的人物又是誰了?是幾個閒散的宮廷官員,還是皇室成員?被認可的觀點是:這幅作品是宮廷畫師描繪皇帝娛樂休閒的場景,其中還畫上了他的臣子,那個題詩之人。

爲什麼一個普通官員的題詩會在前頭了,有書中記載,他敢公然指責皇帝不是,但是我們以他豐富的政治經驗思考,他絕無膽量、也不可能做落人口實的事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有兩種原因,一是,皇帝批准,可以將題詩高過自己的親筆。二是,格式限制。紙張過於窄了,一首詩句,不應安排到畫面下方,也不好配合皇上,找別處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