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湖南苗族的“吊腳樓”是什麼樣的?“吊腳樓”簡介

湖南苗族的“吊腳樓”是什麼樣的?“吊腳樓”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湘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其傳統民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樸素的地方文化特色,這裏的傳統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動、直觀地展現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特徵,是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爲了適應周圍環境,合理利用地形條件和生存空間的必然結果。同時由於深受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及道家哲學思想的影響,湘西傳統民居在城鎮的佈局上不求方正規矩,而是依山就勢、靈活變化,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其中尤以苗族土家族吊腳樓獨領風騷。

“吊腳樓”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獨特的建築型式,一般建於山坡或河岸邊,主要因爲這些地方平地不多,爲了擴充屋場,擴大使用面積而爲之,竟產生了一番意外的審美效果,山間、水邊隨處可見,它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築,這其中要以湘西鳳凰古城吊腳樓最爲典型,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間,在河岸外懸挑建屋,下用大木構架支撐而形成吊腳,有些下面還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極具地域特色。

吊腳樓一般分爲兩層,大都爲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鬥式木結構。上層寬大,下層依地形變化,佔地並不一定呈規則形狀。上層製作工藝複雜,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杆及門窗。

湖南苗族的“吊腳樓”是什麼樣的?“吊腳樓”簡介

下層不作正式房間,由於湘西地區屬山地地形,地表潮溼,且常有各種爬行毒物侵入居室,架空的底層既可通風防潮、避暑防寒,又可保證居室生活的安全。吊腳樓無論是在結構、裝飾還是佈局上,都能不同程度地適應土家人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等。土家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巧妙利用自然空間進行佈局成獨特的建築風格。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土家先民便在“幹欄式”建築的基礎上創造了吊腳樓的建築類型。

湖南傳統建築——湖南湘南傳統民居的建築景觀特點

湘南位於湖南南部地區,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區以及邵陽益陽部分地區,此處主要是漢族及少數瑤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其傳統民居相對較多,保存的也相對完整。湘南的民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位魅力清秀的少女,一直保存着它的神祕面紗。

其整個建築除了在建築形式本身上獨具特色,同時在裝飾方面也有許多令人欣賞之處,湘南在傳統民居裝飾上採用了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相互結合的形式,這就擺脫了其他地方傳統名居建築的單一性同時也增添了些許新意和特色。在湘南隨處可見古井、寶塔、石板路等特色建築;其中青磚、黑瓦、古民居,則是湘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羣。

湘南境內山巒起伏,水網密佈,地形多變,因此建成的傳統民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傳統民居因地制宜,建築根據需要隨地形靈活佈置,在設計上以家庭爲單位組合而成的建築羣體,根據地形地貌,重視建築平面的佈局和空間組合的整體性和序列性,通過漸進的層次變化,空間的靈活組合與分割以及空間的因借,結合天井,庭院和綠化,以達到創造出舒適的空間環境的目的。

湖南苗族的“吊腳樓”是什麼樣的?“吊腳樓”簡介 第2張

湘南傳統民居佈局基本上是以三合或四合天井院爲基本單位,以長方形的小天井院落巧妙地與基本單元平面有機組合,靈活佈置廚房等用房,及採光通風,有形成了變化的空間和豐富的造型。同時許多地方還採用了虛實對比的方法,使其顯得既豐富有無比協調。現存的湘南民居多爲明清代流傳下來,最老的建築距今已有約1000多年歷史,民居發展到明清時已日漸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由於湘南多山地少平地,所以部分住房建爲樓房,以增加使用面積,用材尺寸減少,裝飾附加增多,磚木石雕處理較爲普遍,門窗櫺格的圖案紋飾花樣翻新,在藝術上表現出華麗的風格。後來由於社會形勢及社會背景的變化引起了建築形式的改變,此後,在結構上磚木混合結構及其他手法的廣泛使用,直接影響到民居的建築外形,同時由於湘南民居接近廣東沿海地區,建築形式受到西方建築的影響,瓶式欄杆,山花,拱券,柱頭等西洋裝飾逐漸出現在當地的民居之中,形成了有別與湖南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