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晉孝武司馬曜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司馬曜

晉孝武司馬曜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司馬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中國東晉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他是晉簡文帝司馬昱第六子,母爲李陵容。

司馬曜四歲時被封爲會稽王,372年晉簡文帝駕崩前夕被立爲皇太子並繼承皇位,時年十一歲。最初由大司馬桓溫輔政,373年桓溫死,又由從嫂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376年太后歸政,實權由謝安爲代表的陳郡謝氏掌握。383年在謝安等的輔佐下,擊敗前秦大軍,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保全了東晉王朝的國運。

司馬曜利用士族門閥人才斷層的空檔期,致力於衝破門閥政治的格局,恢復司馬氏皇權,遂以其弟司馬道子代替謝安執政,併成爲東晉開國江左以來最有權力的君主。但他耽於享樂,沉湎酒色,又與司馬道子爭權,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造成朝政日趨昏暗。後因司馬曜與寵姬張貴人酒後戲言,導致張貴人一怒之下殺了他,享年三十五歲。死後廟號烈宗,諡號孝武皇帝,葬於隆平陵。

司馬曜擅長書法和文學,有集二卷,已亡佚;《淳化閣帖》收錄其書法作品《譙王帖》。

晉孝武司馬曜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司馬曜

歷史如何評價司馬曜

宋明帝劉彧所撰《文章志》的評價是:“帝聰惠,推賢任才。”

魏收等《魏書》的評價是:“昌明年長,嗜酒好內,而昌明弟會稽王道子任居宰相,昏醟尤甚,狎暱謅邪。於時尼娼構扇內外,風俗頹薄,人無廉恥。”

唐代某“公子”(可能是唐太宗)與虞世南的對話:“公子曰:‘(東晉)中興之政,鹹歸大臣,唯孝武爲君,威福自己,外摧強寇,人安吏肅。比於明帝,功業何如?’先生(虞世南)曰:‘孝武克夷外難,乃謝安之力也,非人主之功。至於委任會稽(司馬道子),棟樑已撓,殷(仲堪)、王(恭)作鎮,亂階斯起,昌明之讖(指“晉祚盡昌明”),乃驗於茲。加以末年沉晏,卒致傾覆,比蹤前哲(晉明帝),其何遠乎?’”

房玄齡等《晉書》的評價是:①“太宗晏駕,寧康纂業,天誘其衷,奸臣自隕。於時西逾劍岫而跨靈山,北振長河而臨清洛;荊吳戰旅,嘯叱成雲;名賢間出,舊德斯在:謝安可以鎮雅俗,彪之足以正紀綱,桓衝之夙夜王家,謝玄之善斷軍事。於時上天乃眷,強氐自泯。五盡童子,振袂臨江,思所以掛旆天山,封泥函谷;而條綱弗垂,威思罕樹,道子荒乎朝政,國寶匯以小人,拜授之榮,初非天旨,鬻刑之貨,自走權門,毒賦年滋,愁民歲廣。是以聞人、許榮馳書詣闕,烈宗知其抗直,而惡聞逆耳,肆一醉於崇朝,飛千觴於長夜。雖復‘昌明’表夢,安聽神言?而金行頹弛,抑亦人事,語曰‘大國之政未陵夷,小邦之亂已傾覆’也。屬苻堅百六之秋,棄肥水之衆,帝號爲‘武’,不亦優哉!”②“君若綴旒,道非交泰。簡皇凝寂,不貽伊害。孝武登朝,奸雄自消。燕之擊路,鄭叔分鑣。倡臨帝席,酒勸天妖。金風不競,人事先凋。”

王夫之評價司馬曜爲“昏湎之主”,並認爲“晉亡決於孝武之末年”。

蔡東藩《兩晉演義》中的評價是:①“惡習都由驕縱成,家無賢弟咎由兄。尊親尚且難施法,假手羣臣亂益生!”②“家無賢子弟,家必敗,國無賢子弟,國必亡。……彼晉孝武帝之縱容道子,弊亦相同。道子固同母弟也,然愛弟則可,縱弟則不可。道子不法,皆孝武帝釀成之,委以大權,與之酣飲,迨至道子貪婪驕恣,寵暱羣小,乃始欲分置大臣以監製之,何其謬耶!而王國寶輩更不值評論也。”

史學家呂思勉的評價是:“晉孝武帝性甚愚柔,雖以苻堅之送死,幸致肥水之捷,此乃適值天幸,非其有戡亂之才也。帝任會稽王道子,政治大亂,逮至大權旁落,又用王恭、殷仲堪以防之,所任亦非其人,肇致桓玄之篡竊,劉裕因之得政,而晉祚終矣。”

史學家田餘慶的評價是:“史籍所載,孝武帝是昏君,司馬道子父子是亂臣,這些都是事實。但,在這些昏君、亂臣的某些行事中,卻體現了門閥政治向皇權政治的轉折。回覆皇權政治,是回覆中國古代歷史的常態。這是客觀的歷史趨勢,與評價門閥政治無關,也與評價人物無關。或者還可以說,正由於昏君亂臣當朝,本來是可能有所收穫的恢復皇權的活動,纔沒有出現真正的成效,徒然成爲一陣噪音,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