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韓信“三不殺”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韓信天生會打仗,一生征戰,攻無不克,未嘗敗績,漢朝江山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但韓信也只會打仗,卻不會玩政治,他就是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當江山已定,王朝重心從戰場轉移到朝堂的時候,韓信的這個弱點便成了一把催命長刀。他的功有多高,這把刀就有多鋒利,最終讓他身首異處,父母妻三族全被誅殺。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韓信 劇照

有人說殺韓信是因爲劉邦鳥盡弓藏,這個說法雖不無道理,但同爲漢初三傑張良蕭何爲何活得好好地?

所以,韓信之死一定有其非死不可的作死之道。最終他是在當初一力舉薦他的蕭何的謀劃之下身首異處,留下一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傳了千年。

那麼,劉邦當初對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的承諾到底是怎麼回事?韓信究竟有何作死之道?蕭何是如何幫呂后謀劃殺死韓信的?呂后又是如何劉邦對韓信“五不死”的承諾的?

帶着這些問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兩千年,翻開一代戰神韓信之死的歷史之篇。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2張

韓信之死 劇照

韓信到底有多牛?他的功究竟有多高?這麼說你就懂了,國士無雙這個成語就是因爲他纔有的!

公元前206年,一直鬱郁不得志,年二十五六歲的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受劉邦登臺拜將奉爲大將軍,從此開了一代戰神橫掃天下之路。

韓信拜將之後,首先“漢中獻策”,直接確定了劉邦集團的軍事行動方針。然後又立即幫劉邦謀劃誅滅了項羽分封的三秦王,奪得三秦之地,使劉邦邁出了統一天下的第一步,是爲“還定三秦”。

奪得三秦後,劉邦意氣風發,於是不顧韓信的勸阻,一意聯絡各路諸侯共率56萬大軍去攻打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而韓信則被留在後方圍攻三秦的最後一城:雍王章邯據守的廢丘。

但讓劉邦沒有料到的是,在彭城之戰中,他的56萬大軍遇到項羽的3萬鐵騎竟然被敗得摧枯拉朽,此一戰讓劉邦嚐到了起兵以來的最大慘敗,幾無翻身之力。

關鍵時刻又是韓信站了出來,他將劉邦潰散的人馬全部收集然後與劉邦會合,之後又率軍阻擊項羽,使楚軍無法西進,讓劉邦在滎陽(位於今河南鄭州)穩住了陣腳。

隨後,劉邦被項羽步步圍困,又是韓信率軍向北去開闢戰略空間,他幾年征戰,一手締造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千古傳奇,先後滅掉了魏、齊等數個諸侯國,征服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域,實現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使項羽的失敗已呈不可逆轉之勢。

最後,又是韓信統領30萬漢軍,在垓下全殲項羽的10萬楚軍,使項羽絕望自刎,讓劉邦成功奪得天下。同時,韓信在此戰中又一力締造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成語和傳奇。

以上功績足見韓信的軍事才能,說他以一己之力打下漢朝半壁江山也毫不爲過。今天我們見到的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如戰無不勝、國士無雙、獨當一面等等都是因爲形容韓信所以纔有的!

《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3張

劉邦賜韓信五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無捆他之繩,無殺他之刃

彭水之戰大敗以後,劉邦退守滎陽,而韓信則去征伐北方各路臣服項羽的諸侯,以開闢新的戰略空間。

韓信經過幾年征戰,一路平定了魏、代、趙、燕、齊幾方諸侯國,徹底實現了對項羽的戰略反包圍。

在攻下齊國都城臨淄(位於山東淄博)後,韓信上書劉邦,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且南邊又與項楚相鄰,不如就在此分封一個諸侯王,以安齊國局勢。於是自請劉邦封他爲齊王。

當時劉邦正被項羽緊緊圍困在滎陽,形勢危急,見信後火冒三丈,大罵韓信不率兵來救滎陽之困,竟然想趁勢自立爲王。

《史記·淮陰侯列傳》: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

張良見狀立馬上前勸告劉邦,說現在漢軍正形勢危急,不如干脆就封韓信爲齊王,以安他之心,讓他率兵攻打楚軍。

劉邦經張良提醒後立時明白過來,於是便派張良前去封韓信爲齊王,然後徵調他的部隊去攻打項羽的楚軍。同時,爲了籠絡韓信,劉邦還寫下敕書賜他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無捆他之繩,無殺他之刃。

這便是劉邦對韓信“五不死”承諾的由來。但承諾大多都是用來背叛的,君王的承諾尤是,君王在這種情況下的承諾更是。韓信在軍事上有鬼神之才,在這一點上卻不知是否會有預料。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4張

“五不死”都無法保住的取死之道。

1、情商低,初次見面就當場直言劉邦不如項羽。

韓信在剛被劉邦拜爲大將軍時,與劉邦有一場著名的談話,歷史上稱爲“漢中對”。劉邦集團之後的整個軍事行動方針就是在漢中對時確定的。

在二人談話時,韓信直接拿出項羽與劉邦進行對比。他問劉邦:“大王覺得你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各方面能否比得上項羽。”

劉邦沉默無言,半天后才說:“我不如他”!

韓信馬上接口道:“大王英明,我也認爲你不如他!”

劉邦:“……(心中有一萬隻馬在奔騰)”

剛與領導第一次見面,就直言領導在各方面都不如他的競爭對手,由此可見韓信的情商着實不是太高。劉邦雖然不好明說,但從一句“漢王默然良久”的記載,就足可看出他當時的不悅。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5張

韓信拜將,漢中獻策

2、不識時務,緊急時刻攜功要挾劉邦。

韓信在自請封爲齊王的時候,他剛剛把齊國給滅了。但劉邦卻正被項羽苦苦圍困在滎陽,整個漢集團的當務之急都是想着如何解決當前的軍事危機,以保全主公性命。

而韓信卻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不是馬上帶兵去解劉邦之圍,而是先寫來一封信討封。劉邦看到這樣的一封信如何不火冒三丈?於是從此前被韓信看輕的不悅迅速上升到了不滿。

也就是在這一次,劉邦爲了更好地籠絡韓信,以擺脫自己目前的困境,於是在給韓信封王的同時,索性再賜他“五不死”。

其實以韓信的功績得到這種封賞本也無可厚非,但他在這種時候作出這樣的舉動,卻在劉邦心中深深地種下了一根刺。劉邦能賜“五不死”,自然就能賜“五必死”!

3、無政治頭腦,盲目自信,當斷不斷。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級的人物,一定是頗爲自負的。在他剛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爲齊王的時候,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說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必有性命之憂。

但韓信雖在軍事上有鬼神之才,卻毫無這樣的政治見識,他自以爲功勞高,而劉邦是個明主,必然不會動他,“自以爲功多 , 漢終不奪我齊”。

殊不知劉邦是明主不假,但他的“明”自有他的標準,即明察自己的利害得失,明曉何人對自己有無威脅,再明確對他的生殺予奪。結果劉邦一“明”之後,韓信更必須得死了。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6張

劉邦 劇照

4、既觸怒了劉邦,還陷自己於不仁不義。

綜上幾條,劉邦對韓信已甚爲惱怒。在韓信率兵滅亡了項羽之後,劉邦便馬不停蹄趕到韓信軍中,奪了他的兵權,然後將他改封爲楚王,封地改爲更便於自己控制的楚國舊地。

韓信早前在項羽軍中時與一個名叫鍾離眛的將領來往密切,項羽身死後,鍾離眛就來投靠韓信。劉邦鍾離眛到了楚國後,便讓韓信逮捕他,但韓信卻沒有聽從劉邦的命令。

鍾離眛是西楚名將,多次給予劉邦沉重打擊,劉邦恨不得吃他的肉。這樣的甲級戰犯、皇上不共戴天之敵,你韓信也敢收留? 在劉邦看來,韓信這是在向自己示威呀。

於是劉邦率兵到楚國準備攻打韓信,但韓信心理上壓根就沒打算謀反,又害怕劉邦的打擊,於是便逼死了鍾離眛,提着他的頭孤身去見劉邦。不料剛到地兒就被劉邦下令捉拿,成了階下囚。

從此,曾經懷瑾握瑜的韓信,如此反覆無常,在觸怒了劉邦的同時,又逼死朋友,將自己陷入了不仁不義之地,不僅失掉了王位、利益,也失掉了讓人讚賞和敬佩的一切。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7張

韓信逼死鍾離眛

5、拙於交往,心高氣傲沒朋友。

韓信被劉邦綁在囚車上後,不由悲呼:“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聽後,直接輕描淡寫幾個字予以回答:“有人告你謀反”。

可能也是韓信功勞確實太高,當時漢朝初立,劉邦也不好用莫須有之罪對這樣的功臣下殺手。到了洛陽城後劉邦便將韓信放了,將他貶爲淮陰侯。

但韓信即使被貶了,也絲毫沒有被貶的覺悟,他自負一身才華,被貶後滿腹牢騷,對劉邦越來越不滿。並看不起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周勃、樊噲、灌嬰等人。甚至敢坦然接受呂后的妹夫,對漢朝居功至偉的樊噲的跪拜,並當面直言:“沒想到我這輩子竟然會與你這樣的人爲伍!”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爲伍!”

以韓信這樣的情商和政治覺悟,此時的他在洛陽城中已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了,如果他出了點什麼事,即使別人不落井下石,但估計也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

即使是當初一力舉薦他的韓信,後來不是也積極幫助呂后出謀劃策要害他性命麼?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8張

囚車裏的韓信

韓信之死

韓信雖然近似於被劉邦軟禁在了洛陽城,但只要他還活着,劉邦對這樣一個已經對他心生不滿的戰神級的人物是絕對不會放心的。

與其說是呂后誅殺了韓信,不如說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早就處於非死不可的地位。劉邦此前寫下的“五不死”敕書是配合當時的形勢和韓信手中的兵權一起使用的,而此時漢朝已立,韓信亦無兵權,敕書自然也就失去了效力。

謀不謀反什麼的並不重要,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怎樣他都必須死!於是呂后便找上了蕭何,讓他謀劃一起誅殺韓信。

韓信是蕭何一力舉薦纔有後來的成就的,蕭何瞭解他。同時蕭何更瞭解劉邦的心思,於是略施小計便將韓信誆到了長樂宮中,被呂后派人團團包圍。

到了這時,韓信還心存浪漫主義,他說皇上賜我五不死的,你怎麼殺我?呂后說,你在殿中見不到天,腳踏地毯見不到地,此時你也見不到君王,我也不用繩困你,也不用刀殺你。於是命人一擁而上將韓信亂棒打死,之後又盡誅韓信父母妻三族。

劉邦曾諾過韓信三不殺 呂后爲何還是把人給弄死了 第9張

結語,拜將臺埋伏着斷頭臺,封侯路隱藏着葬身路。

蕭何當初一力舉薦韓信,讓韓信登上拜將臺的那一刻,又何嘗不是同時將韓信推上了斷頭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在軍事上出神入化,但在政治上卻單純幼稚。所以他在軍事上取得了滔天之功,卻因爲政治上的幼稚而把這份功勞變成了自己的斷頭之刀,最終倒在了這把屠刀之下。可悲,亦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