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康熙帝簡介 康熙帝的兒子們

康熙帝簡介 康熙帝的兒子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順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61年)。

看待歷史人物的話,我們應該奉行唯物史觀,不要帶着有色眼鏡,也不要用階級史觀去批判幾百年前的歷史人物

如果能認可這段話的話,請您繼續看下去 不認可的話,就忽略我的回答。

作爲“皇帝”這一角色,我對康熙的評價是:清朝第一帝,毫無疑問的明君,盛世開創者。在整個中華歷史上,都屬於最頂尖的那一檔君王。

康熙帝簡介 康熙帝的兒子們

  影視劇中的康熙

《康熙王朝》等電視劇,的確誇大乃至神話了康熙,但是近年來因爲“滿人”的身份,我在許多論壇(包括知乎)看到不少稱“滿清只有雍正一個明君,康麻子算不上”的言論。

我不得不說這是完全錯誤的,請大家冷靜思考一下,以康熙帝的事蹟,如果他是漢人皇帝,他會有怎樣的評價?

1.論文治。

康熙帝接受了傳統儒家的思想,治國基本秉持“寬仁”的總方針(不殺鰲拜與廢太子),開始不拘一格重用漢臣。修水利,繪地圖,掃弊端,南書房改革。

有效緩解滿漢民族矛盾,穩定國內政局,發展了清朝國力,加強了對邊疆的控制力。

另外,關於康熙帝將泰西之學束之高閣的說法是刻板印象甚至可以說是謠言。康熙帝僅僅對印有與傳統儒家觀念不符的人體構造圖的書籍下了禁令,其他均允許傳播。

康熙本人開明,而且重視漢族人才,治理國家也卓有成效,文治當屬一流。

 2.論武功。

以布庫兵智擒滿族第一勇士(巴圖魯)鰲拜是,時年不過16。

平三藩之亂,其中“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吳三桂堪稱名將。徹底將雲貴地區收歸中央。

重用降將施琅,並仗之收復臺灣,擊潰綿延數十年的最後一股大規模反清集團。

東北方向,兩次雅克薩破沙俄,平等條約尼布楚,保證此地百年和平。

西北方向,御駕親征準噶爾的噶爾丹,昭莫多,烏蘭布通,面對大象戰陣怡然不懼從容破敵。

四個角都是康熙征戰並穩定。其實康熙年間還有不少勝利,比如著名的十四阿哥大將軍王的戰果,但是意義不如上述重大,也就不單列出來了。

武功,雖不能媲美秦皇唐宗明祖(和漢武我認爲見仁見智),但在歷代帝王裏也屬一流。

康熙帝簡介 康熙帝的兒子們 第2張

  康熙皇帝畫像

 3.論繼承人問題。

許多在位時間長的明君都沒處理好這個問題。

始皇在扶蘇與胡亥之間搖擺了很久,儘管最終決定傳位扶蘇,卻被沙丘之謀葬送,成爲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高祖在趙王劉如意和太子劉盈之間搖擺,甚至一度偏向劉如意,但是未充分考慮呂后的強勢,爲漢室帶來了危機。

漢武雄才大略,然而晚年竟被江充輕易欺騙,“巫蠱之禍”,衛太子何其冤!儘管昭帝確實也是個合格的繼承人,但這屬於補救措施。(不過漢武比高祖狠,直接砍了鉤弋夫人)

宋祖也算一代人物,可惜北宋皇位竟被弟弟竊取,“燭影斧聲”,連皇位都直到南宋才重歸自己一系。

明祖打仗治國皆是好手,唯獨繼承人不是個好選擇。我相信,假以時日,排除其他障礙,朱允文在某個平行時空會是個仁政愛民的好皇帝,可惜沒有如果。

做了這麼多對比,我們發現,歷史上那些功績煌煌,威名遠揚的君王把繼承人問題解決好的不多。(我印象裏唐宗和明成祖做的還可以)

而康熙帝,儘管九子奪嫡,八阿哥也確實優秀,但是他還是明智的選擇了四阿哥胤禛。不得不說慧眼如炬。雍正皇帝的的確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繼承人。

4.論即位局面。

漢武承文景之治,宋祖接世宗好局。唐宗打天下艱辛,然而即位之時,大唐的基本盤已然不差。連秦皇都可以說是繼六世之餘威,御長策於宇內。

然而順治皇帝,留給康熙的,着實不算啥好位置。

作爲丈夫,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感情應該歌頌。可是作爲皇帝,“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生在帝王家”這種詩都寫出來了。“世祖”這個廟號,和朱棣或者忽必烈一比較,算了。

康熙即位之時,輔政大臣四位。索尼老邁,神勇的額亦都生了個膽小的遏必隆,蘇克薩哈出身有問題,於是權臣鰲拜就開始擅權,甚至有些無視皇權。

搞定了鰲拜,蹦出來三藩,搞定了三藩,蹦出來臺灣。

收復了臺灣,毛子不老實。教育了毛子,西北開始放肆。

對內,順治帝解決了一些問題,然而,滿漢民族矛盾仍然尖銳,對地方掌控力不夠,皇權不夠集中,如何完全從割據勢力轉變爲統一王朝,政治制度架構等等,這些問題順治皇帝一股腦都扔給康熙了。

就別提更多的宗教矛盾,滿蒙問題,八旗戰鬥力腐壞之類的了。

把一個爛攤子指引向了盛世,這能力夠看吧?

 5.導致了中國的落後?

我一向覺得這是無稽之談,我知道很多人喜歡拿彼得大帝說事。

然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 ,歷史原因,政治架構等等能直接和清朝對比嗎?

斯拉夫人離英法德比大清可要近的多。更何況,直到康熙去世,工業革命也沒完全展開啊。珍妮紡紗機都是幾十年後的故事了。

你說康熙看見了泰西之學,那爲什麼不向西方學習。

這太正常了,儒家傳統觀念視這些爲奇技淫巧,不過是微末之學的領先怎麼可能引起政治的變革,這不是開玩笑嗎?

順便,利瑪竇來華是在明朝,爲啥就沒人說萬曆導致了中國的落後?這不是雙標嗎?

一個政體的進步變革是緩慢的長久的,不列顛從1640年到1688年光榮革命,然後之後還有王權反覆死灰復燃。

法國從處處斷頭臺的大革命,然後又到帝制復辟,到19世紀70年代才建立起法國曆史上“長壽”的法三共和國。

美國的獨立戰爭打的還挺快,然而之後國內又通過南北戰爭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才徹底完成資本主義化。

再看看鄰居們,從彼得一世到1861年改革,俄羅斯花了多久?

黑船事件到明治維新(這還是重大外力襲擊)用了多久?

印度獨立要了多久?

一個政體的變化歸咎於一個皇帝的責任,我認爲是可笑的。

這更多的是中國的地緣政治,歷史形成的政治體制,根深蒂固的理學影響等等多重因素的原因。

綜上所述,我對“名曰守成,實同開創”的康熙皇帝的評價:當得起“祖”這個高規格廟號,也無愧諡號“仁”。內政外交,文治武功,個人才華品行均無可挑剔。在中國所有帝王中,處於一流帝皇的最頂尖。(那些超一流的大多數是開國之君)

作爲皇帝,他已十分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