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績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李靖並稱。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唐初諸多將軍當中,李績是唯一一個被後世公認,能夠和戰神李靖平起平坐的猛人。在演義小說當中,李績更是成了瓦崗軍的軍師,成了那位足智多謀的徐茂公。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猛人,卻曾有好事者稱其爲長敗將軍。

其實,這種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其實也不算完全錯誤。因爲在李績年輕的時候,確實是打過好幾次大敗仗。不過,這些敗仗,卻恰好是李績能夠逐漸成長起來的養分。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如果說,同時代的李靖和李世民,是那種生來就會打仗,而且從不會打敗仗的戰爭天才。那麼李績則是恰好和他們相反,李績的戰爭天分,未必有他們那麼高。但卻可以從一次次的失敗當中,吸取足夠的經驗和教訓,最終同樣成爲真正的頂級名將!

李績的失敗史,說起來有點長。要想說清楚他打過的那幾場敗仗,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李績,本名徐世績,字懋(mào)功。這也是爲什麼他在演義小說當中,被稱爲徐茂公的原因。後來,因爲他歸降李唐立下大功,所以被賜姓爲李,改名叫了李世績。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後,因爲要避諱李世民的‘世’字,所以又改名叫了李績。

和演義小說裏說得不太一樣,徐世績他們家,祖上其實是相當顯赫的。徐世績的曾祖徐鵲,曾任北周濮陽郡守;祖父徐康,曾任北齊譙郡太守。後來北齊滅亡之後,因爲改朝換代,徐家略有衰落。到了徐世績的父親,徐蓋這一代,已經不再做官。不過,徐家祖上積攢下來的家業,還是很可觀的。就算不做官,憑藉家業成爲當地的富豪,還是很容易的。

不過,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徐家的小日子開始難過了。因爲徐家當時生活在河南浚縣一帶,這地方在當時屬於隋朝重點壓榨地區。隋朝的幾個超級工程,修大運河、征討高句麗、造洛陽城,幾乎都要從這地方抽調人力物力。所以,經過楊廣一番壓榨之後,這地方的人也開始紛紛起義。世道亂了,到底都是農民軍和土匪,再加上隋朝的官員又經常過來打秋風,覬覦徐家的產業。徐家就算祖上遺留下來的家業再大,也扛不住啊!

所以,當時徐世績的父親徐蓋,乾脆把心一橫,直接投奔了農民軍。

這一年,徐世績只有18歲而已。

不得不說,徐家之前在當地,人緣還是不錯的。雖然很有錢,但從來不壓榨百姓,反倒是經常賙濟窮人。所以,徐家起義之後,周圍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也開始跟着徐家一起造反,於是徐家父子就輕易拉起了一支隊伍,而後加入了當地的一股農民軍。

這股農民軍,就是由翟讓創立的瓦崗軍。

徐家父子加入瓦崗軍的時候,瓦崗軍還只是剛剛起兵,並不是特別強,人數也就只有數千人而已。所以,徐家父子率領這支隊伍加入,對於瓦崗軍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大概也就是在徐家父子加入的同時,還有個山東人,也帶了一夥隊伍加入了瓦崗軍。這個人,就是演義小說當中大名鼎鼎的單雄信。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翟讓、單雄信還有徐家父子,基本上就是瓦崗軍的最高領導人了。

不過,加入瓦崗軍之後,徐家父子很快發現,這股農民軍和他們之前想得不太一樣。雖然在演義小說裏面,農民軍一般都是正面角色,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反對朝廷的暴政。但在正史上,其實絕大多數的農民軍,初期都只是一夥打家劫舍的土匪而已。此時的瓦崗軍,就處於這樣的狀態。

徐家祖上好歹也是時代做官,眼界自然不低。知道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瓦崗軍遲早會被隋朝官軍剿滅,根本沒有半點前途。所以,經過仔細思考之後,徐世績當時向翟讓獻了一條妙計:不再打劫周圍的百姓,而是走遠一點,去打劫運河上的商人。

徐世績的這個辦法,對於瓦崗軍而言,意義極大。原本瓦崗軍只是一夥單純的土匪,但是當翟讓採納了他的建議之後,瓦崗軍不但在周圍地區,取得了足夠的公信力,而且靠着打劫運河商賈,財力也突飛猛進,可以招收更多的人。沒過多久,瓦崗軍就擴張到了近萬人的規模。

在這個過程當中,瓦崗軍也沒少被隋朝官軍圍剿。而徐世績率領瓦崗軍作戰的時候,也沒少打敗仗。不過,有了錢總歸是有了根基。所以,此後的一年裏,瓦崗軍的擴張,還是在穩步進行。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第2張

但是,達到這個水平之後,瓦崗軍卻開始陷入了發展停滯的狀態。因爲不管是徐家父子,還是翟讓或是單雄信,都不是那種搞事情的天才。到了這個規模之後,接下來該怎麼發展,誰都說不清楚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瓦崗軍,也改變了徐世績的命運。

這個人,名叫李密。

雖然在演義小說裏面,李密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在正史上,李密其實是個相當厲害的角色。李密原本是隋朝貴族,後來因爲參加叛亂反對隋煬帝,兵敗逃亡,東躲西藏了兩年。逃了兩年之後,李密終於決定,加入瓦崗軍,通過農民軍實現自己的報復。

加入瓦崗軍之後,李密幫助翟讓,迅速整合周邊的農民軍勢力,擴大影響力,同時又擊敗了隋朝名將張須陀。而後以滎陽爲中心,佔領了很大一塊地盤,成了一股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軍政權。再之後,李密又率領瓦崗軍,一路攻佔了隋朝最大糧倉之一的洛口倉。憑着洛口倉的糧食,李密迅速招募災民,擴充農民軍兵力,一躍成了擁兵近三十萬的強大農民軍。

對於徐世績來說,淵博的家學,算是他在打仗方面的第一個老師。但徐家祖上並不是將軍,所以能夠叫徐世績的十分有限。而李密,則是徐世績的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老師。在李密加入瓦崗軍之後,徐世績按照李密的指引,南征北戰,打了不少勝仗。在此期間,徐世績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從一個野路子出身的農民將軍,逐漸變成了一個能夠領導千軍萬馬的能將。

然而,好景不長的是,隨着李密逐漸勢大。瓦崗軍內部的領導者的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原本瓦崗軍是由翟讓創立,也是有翟讓做老大。但李密加入之後,瓦崗軍的實際領導權,卻逐漸落到了李密手裏。對此,翟讓最初倒也很識趣,直接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然而此後,李密卻逐漸發現,只要翟讓存在,他的領導地位,就始終會受到威脅。

所以,李密最後決定,邀請翟讓吃飯,然後趁機幹掉翟讓。

在那場酒宴上,李密趁機幹掉了翟讓。但同時,亂戰之中,徐世績也被砍了一刀。作爲瓦崗的元老,徐家父子一直被視作翟讓那邊的人。多虧了李密惜才,讓人及時住手,徐世績這才保住了一命。

此後,李密獲得了瓦崗軍的全部領導權。徐世績也沒有想要替翟讓報仇的意思,直接歸降了李密。在徐世績眼裏,李密或許本就是老師一樣的人物,是值得他尊敬和服從的。而這場內亂結束之後,李密開始領導瓦崗軍,進攻洛陽。經過一場大戰之後,瓦崗軍順利擊潰了洛陽守軍,卻因爲當時天氣寒冷,不得不暫時退去,只能等到第二年春天再來進攻。

然而,就在第二年春天剛剛到來,李密準備繼續進攻洛陽的時候。江都那邊卻忽然發生了兵變,楊廣被麾下的禁軍勒死,麾下十多萬精銳,盡歸宇文化及所有。爲了防止腹背受敵的局面出現,李密果斷和洛陽議和,轉頭去打宇文化及。

在打宇文化及期間,徐世績鎮守黎陽,在關鍵時刻,和李密內外夾擊,大敗宇文化及,立下了大功。最終,瓦崗軍經過一番苦戰之後,也確實擊潰了宇文化及。但就在這時,已經在旁邊恢復實力的王世充,忽然率軍前來偷襲。瓦崗軍此時正是人困馬乏的時候,自然抵擋不住王世充,最終被打得慘敗。

瓦崗軍戰敗之後,徐世績率領本部兵馬,撤退回瓦崗軍的地盤。然而作爲首領的李密,卻帶人前往關中,企圖通過藉助李淵的力量,東山再起,擊敗王世充。可惜李密到了長安之後,李淵識破了他的計謀,根本不給他一兵一卒。後來李密發現李淵的打算之後,想要再逃回瓦崗軍的地盤,結果卻被李淵的麾下給截殺了。

李密被殺之後,徐世績的處境,就很微妙了。

一方面,此時的徐世績,剛剛二十多歲,便手握重兵,而且擁有了一片相當大的地盤。如果徐世績願意的話,完全可以自立爲王,稱雄一方。但另一方面,徐世績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徐世績知道,如果自己真的獨立稱霸的話,用不了多久,自己絕對守不住瓦崗軍的地盤,絕對會徹底敗亡。而且,當時李密也還活着。如果徐世績自立爲王的話,瓦崗軍內部能有多少人聽他的調遣,也是個未知數。

所以最終,徐世績直接投降了李唐政權,而且是帶了原屬於瓦崗軍的大片地盤,投降了李淵。

對於李唐政權來說,徐世績的投降,自然是一個天大的喜事。所以,徐世績投降之後,李家直接給徐世績賜姓爲李。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徐世績改名爲李世績。

李世績加入到了唐朝這邊的同時,因爲地盤已經到手,所以李淵就對李密下了殺手。此時的李世績,因爲已經歸降了唐朝,所以也無可奈何,只能聽從唐朝方面的安排。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第3張

李世績加入唐朝方面之後,李淵讓他繼續鎮守瓦崗軍的地盤,企圖從兩面包抄,圍攻洛陽的王世充。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印證了李世績之前的猜測。瓦崗軍經過之前的大敗之後,本就人心渙散。再加上李密被殺,早已成了一團散沙。雖然他投降了李唐政權,但瓦崗軍下面的很多小股農民軍,還是各有打算。所以接下來,當瓦崗軍周圍的幾個強敵,比如王世充、竇建德之流,開始圍攻瓦崗軍的時候,李世績根本抵擋不住。

此時的李世績,雖然稱得上是能將,卻還遠沒到後面橫掃天下的時候。所以,當竇建德率兵前來進攻的時候,一場大戰之後,李世績被打得丟盔棄甲。甚至就連他的父親徐蓋,都被竇建德抓了俘虜。

在此之前,徐世績或許打過很多敗仗,但唯有這一仗,算是真正的大敗,真正開始決定他的命運。

父親被抓,李世績雖然逃了出來,但爲了父親的安全,還是不得不暫時投降了竇建德。剛剛投降了李唐政權,現在又投降了竇建德。這對年輕的李世績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打擊。此後,竇建德以李世績的父親爲人質,要挾李世績必須幫他鎮守黎陽。

爲了救出父親,李世績想過很多辦法。比如先在竇建德麾下征戰,取得其信任之後,再找機會殺了竇建德。然而最後,這個計劃卻因此敗露,李世績不得不率領幾十個親兵,開始逃亡,最後再次逃到了李唐政權那邊。

李世績叛逃之後,李唐政權和竇建德雙方,都給出了迴應。竇建德認爲,李世績是心懷故主,是個好人,所以並未殺了他父親徐蓋,只是將其繼續囚禁起來。而李唐方面,則是認爲李世績忠心於李唐,所以對李世績更加的信任重用。

再次回到李唐政權這邊之後,李世績被派到了李世民手下。

從年齡上來看,李世民其實比李世績還要小五歲。但在打仗方面,李世民卻成了李世績的第二個老師。在李世民麾下作戰的時候,李世績再次學到了很多東西。開始從一個能將,向一個獨擋一面的猛將進階。

李世績加入李世民麾下後不久,李唐政權便開始再次對洛陽的王世充開戰。此後,在李世民的領導下,李世績率兵接連取得大勝,唐軍很快就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城內。再之後,竇建德趁機率兵前來,企圖一石二鳥。但李世民卻親自率領麾下精銳,據守虎牢關,而後趁着竇建德大軍鬆懈,親自率軍衝擊竇建德大營,一戰生擒了竇建德。

洛陽之戰結束後,李世民一戰定雙王,唐朝名義上也就徹底統一了整個北方。當李世民帶着俘虜的王世充和竇建德,返回長安獻降的時候,李世績就跟在他身後,享受了極高的榮耀。而隨着竇建德被擊潰,李世績的父親徐蓋,也得以安然返回了長安。

但是,在這之後不久,徐世績就又遭遇了人生當中的另一次慘敗。

返回長安獻降之後,李世民因爲功勞太大,被李淵忌憚,所以被留在了長安,暫時擔任文職。而李世績則是被派遣回山東、河南一帶,接收竇建德的地盤。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竇建德剛剛在長安被殺之後不久,他的部將劉黑闥,就再次起兵造反,而且很快就勢不可擋。

劉黑闥起兵之後,李世績因爲兵力不足,想要撤退,但途中卻被劉黑闥率兵追上,打得全軍覆沒。事實證明,此時的李世績,雖然是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猛將。但在劉黑闥這種能夠和李世民正面硬剛的名將面前,還是不夠看的。

此戰之後,李世績被打得全軍覆沒,但好歹自己逃了出來。而後不久,劉黑闥橫掃整個山東、河南地區,李淵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派出李世民這張王牌。雙方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後,李世民總算打敗了劉黑闥,李世績也再次在李世民麾下,立下了不少功勞。然而劉黑闥戰敗之後,卻並沒有被抓住,而是逃往了突厥。等到李世民撤退之後,這哥們又回來搞事情了,而且很快又收復了原本的地盤。後來,李淵派太子李建成過來領兵,積極籠絡當地的士族,這纔算徹底解決了劉黑闥。

在這場戰爭的末期,李世績曾獨自率軍,擊敗了依附劉黑闥的徐元朗,拿下了兗州。此時的李世績,雖然還無法和李世民這個級別的名將相比,但和其他一流猛將相比,已經很強了。

而在這之後,李世績又遇到了自己的第三個老師。

這個老師,就是李靖。

打完徐元朗之後,恰逢江淮地區的農民軍領袖輔公祏,發動叛亂。輔公祏叛亂之後,李淵命令李世績和李靖,從兩個方向進攻,夾擊輔公祏。在多路唐軍的夾擊之下,輔公祏很快敗亡。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李世績和李靖在同一個戰場上戰鬥,也從李靖身上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戰法。

李績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爲何會被說是常敗將軍? 第4張

解決了江南的輔公祏之外,因爲北方的突厥蠢蠢欲動。李靖和李世績二人,又幾乎被同時調往山西,負責當地的防務。被調往山西之後,在和李靖共事期間,李世績再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在和突厥人的戰鬥當中,李世績也不斷驗證自己之前的所學,漸漸開始融會貫通。

此時的李世績,終於開始從一個猛將,逐漸成爲了頂級的名將,成爲了足以和李靖、李世民並列的頂級名將!

武德九年,玄武門事變爆發的時候,李世績因爲身在邊境,所以並未參加玄武門事變。但這倒也並不影響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因爲此時的李世績,已經成了整個唐朝範圍內,第三能打的頂級統帥型人物,僅次於李世民和李靖而已。

在李世民登基的同時,因爲避諱李世民的‘世’字,從這時開始,李世績也改名叫了李績。

一路走來,李績的名將之路,顯然是十分坎坷的。但同時,成爲頂級名將之後,李績便再無敗績。此後的幾十年裏,李績率兵先後擊敗了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諸多強敵,而且再也沒打過任何一場敗仗。

從李績的故事當中,我們不難得到一個啓發:名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歷史上確實有像李世民、李靖這種天生就會打仗的猛人,但更多的時候,很多人還是在一次次失敗當中,逐漸成長起來,最後成長爲真正的絕世名將。

所以,失敗其實並不可恥,甚至可以說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最關鍵的,是如何在失敗當中,找到失敗的原因,並且加以改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成爲真正的‘絕世名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