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其實這是因爲朱棣心裏是敬佩他的,畢竟徐輝祖忠於明朝、忠於皇帝,不管帝王能力和品性怎麼樣,臣子要做的就是始終不渝、至死方休,徐輝祖的“忠誠”是古代大夫精神的縮影,這種“忠義”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值得傳承的。

1370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第3個年頭,這年11月,寒潮也難阻激動心情,朱元璋親自出城到龍江迎接凱旋的徐達。

經過將近一年的北伐征戰,俘虜元順帝的嫡子,北元殘餘勢力遠遁漠北,此外,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重回中原王朝手中。

數天之後,明太祖朱元璋論功行賞、冊封功臣,徐達被封爲魏國公、右柱國、中書右丞相,年俸5千石,子孫後代世襲罔替,還賞賜免死鐵券。

朱元璋曾當衆褒獎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由此可見徐達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

徐達在明初朝堂極具影響力,當時能夠與徐達相媲美的常遇春已經去世,所有勳貴家族都對徐達禮敬三分,就連開國名將李文忠也是如此。

榮寵加身並沒有讓徐達驕橫跋扈,反而更加謙虛有禮,爲人低調謹慎,從不居功自傲、結黨營私,深諳君臣之道,比如朱元璋賞賜豪華府邸,徐達上奏婉言拒絕,仍然帶着家人居住在破舊宅邸。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徐達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家屬子女要求同樣嚴格,嚴令子女不準效仿勳貴子弟爲非作歹。徐達一生共有4子4女,全部都是朱元璋賜名,3個女兒嫁皇子(三女徐妙錦出家爲尼),四位兒子分別是徐輝祖、徐膺緒、徐添福、徐增壽。

慈母多敗兒,嚴父出孝子。徐達的子女都謹遵父教、恪守家訓,其中有3位子女最出名,一是長子徐輝祖是智勇雙全的名將,忠於皇帝、誓死守衛明朝,最後被禁錮而死;二是四子徐增壽支持朱棣靖難之役,被追封爲定國公;三是長女徐妙雲嫁給燕王朱棣,輔佐丈夫登基,做22年明君開創永樂盛世。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2張

今天,我們來了解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的“忠貞”人生。

徐輝祖的原名叫徐允恭,因爲建文帝名叫朱允炆,爲了避諱皇帝名字,這才改名爲徐輝祖。從外形上看,徐輝祖身高超過八尺,頗有才氣。

明史·徐輝祖傳》記載,“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

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徐輝祖的出生日期,但是在《弇州續稿》中有說到徐輝祖去世的時候,年齡40餘歲,據此推算,徐輝祖應該生於1365年,徐達長女徐妙雲出生在1362年,因此徐妙雲是徐輝祖的姐姐。

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天下局勢並不穩定,徐達常年在外征戰,雖然徐妙雲年齡更大些,但徐家主事的人還是徐輝祖,史料中用“家衆肅然”來形容徐輝祖的管理效果。

後來,徐輝祖又跟隨父親徐達到軍營鍛鍊。在明初“將二代”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器重的有兩個人,分別是徐輝祖、李景隆,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元勳李文忠的兒子。

1380年,朱元璋改革中央軍事機構,將大都督府分立爲五軍都督府,徐輝祖在左軍都督府繼續歷練。4年後,朱元璋命令徐輝祖暫管左軍都督府事,也就是說,此時徐輝祖已經被朱元璋委以重任。

同一年,即1384年,徐達留守北平期間患了背疽,經過醫治好轉。朱元璋聽說此事,專門命徐輝祖帶着手詔前往北平慰問徐達,並且在10月將徐達接回南京治療。

手詔,是指皇帝親筆書寫的詔書,是皇帝的墨寶,所以比一般的詔書更珍貴,從這裏也可以看到朱元璋對徐達的寵愛程度。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3張

1385年4月,名將徐達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久之後,徐達在南京病逝,終年54歲。

明太祖朱元璋悲痛萬分,仰天哀嘆“蒼天爲什麼要這麼快奪走我的良將”,親自到徐達府上參加葬禮,追封徐達爲中山王,特別恩賞徐達配享太廟,位列第一位。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一年十月,命中山武寧王徐達子允恭襲封魏國公。

1388年,徐輝祖3年守孝期滿,以長子身份繼承魏國公爵位。從此之後,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忠誠上,徐輝祖繼承父親徐達的風格品質,無愧於朱元璋的刻意磨礪。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4張

1392年,太子朱標突然去世,朱允炆被冊立爲皇太孫,爲避皇太孫名諱,正是這時候才改名徐輝祖的。

明太祖朱元璋對徐輝祖的培養持續進行,朱元璋的培養方式大部分以練兵整訓的方式進行,可以說,徐輝祖屯住的地方遍佈大江南北,比如徐輝祖曾經到陝西、北平、山東、河南、湖廣等地方練兵,到浙江沿海地區訓練軍士,增強對抗海上倭寇的邊防力量。

《明史》記載,“數出練兵陝西、北平、山東、河南。”

1393年,元朝降將阿魯帖木兒假意歸順的意圖被識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輝祖前往平定,連戰連捷,活捉阿魯帖木兒送回南京。朱元璋大喜,命徐輝祖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

《明史·徐輝祖傳》記載,“元將阿魯帖木兒隸燕府,有異志,捕誅之。還領中軍都督府。”

在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時期,昔日名將功臣遭到大量清算,像傅友德、馮勝等老一代名將全部都淹沒在歷史長河,徐輝祖作爲將二代中重點錘鍊對象,此時已經成長起來,在明軍中的名聲越來越大。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對徐輝祖格外尊重,登基後加封徐輝祖爲太子太傅,這是極高的榮譽,當年藍玉就是因此官職口出狂言。

由於建文帝忌憚藩王權力,登基後聽信黃子澄、齊泰的建議,迅速實施削藩計劃。衆位藩王當中,削藩最難的就是燕王朱棣,建文帝早已提前在北平佈置親信,燕王朱棣也在暗中鑄造兵器、囤積糧草。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5張

在朱元璋1週年祭日的時候,燕王和建文帝還沒有公開對立,朱棣心虛害怕只能裝病,但又害怕朱允炆發現端倪,所以派遣3個兒子代替自己到南京祭祀。

可是,當僅有的三個兒子全部到達南京後,朱棣就後悔了,害怕建文帝扣下兒子做人質,那樣的話,朱棣就會投鼠忌器,如果起兵奪取天下就要割棄兒子。

湊巧的是,建文帝身邊的謀臣黃子澄、齊泰也爲此事爭論不休,齊泰極力主張扣留燕王兒子們,黃子澄卻認爲應該放走,不宜打草驚蛇。建文帝在猶豫不決,專門召徐輝祖前來詢問意見。

雖然朱棣是徐輝祖的姐夫,但徐輝祖對建文帝忠心耿耿,他直言“3個外甥當中只有朱高煦勇猛強悍,不但不忠於陛下,還背叛朱棣,此人若不除掉,將來肯定會成爲大禍患。”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6張

要知道,此時建文帝和朱棣只是暗中較量,徐輝祖已經“大義滅親”,建議朱允炆殺死朱高煦,在忠君和護家之間,徐輝祖選擇忠於建文帝。

然而,建文帝並沒有採納徐輝祖的建議,又找來弟弟徐增壽,由於徐增壽是支持姐夫朱棣的,所以勸說建文帝放還朱棣的3個兒子。

有時候感覺朱棣能夠靖難成功是天意,建文帝錯過很多絕佳機會,總是選擇相信不該信任之人,這是建文帝的第1次“錯信”。

後來,果然如徐輝祖所說,朱高煦在戰場上異常勇猛、大殺四方,建文帝只能感嘆後悔,“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7張

1399年,建文帝密詔北平親信捉拿朱棣,結果心腹之人直接向朱棣通風報信,又是一次建文帝的“錯信”。燕王朱棣在北平殺死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迅速控制北平城,靖難之役爆發。

戰事之初,建文帝派遣耿炳文率領25萬大軍討伐“燕王逆賊”,結果在真定之戰中損兵折將,建文帝決定更換統帥。當時,明朝開國名將已經所剩不多,除了耿炳文之外,還有郭英疾病纏身,於是朱允炆就將目光放在新成長起來的“將二代”身上,最突出的兩個人便是徐輝祖和李景隆。

如果從軍事能力和個人威望上來看,徐輝祖要更勝一籌,但是建文帝考慮到徐輝祖與朱棣的親戚關係,最終派李景隆統帥兵馬迎戰。這是建文帝的第2次“錯信”。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8張

結果,李景隆在鄭村壩之戰中大敗,此時有人建議換徐輝祖上,但建文帝認爲是李景隆的權力太小難以調動軍隊,於是派人加急送去“黃鉞弓矢”,授予李景隆臨機獨斷之權。

第二年,李景隆準備在白溝河大戰燕軍,建文帝爲此徵詢徐輝祖的意見。徐輝祖坦言,最怕李景隆輕敵冒進,建文帝聽後認爲有道理,決定派徐輝祖帶領3萬人策應李景隆。

不曾想,徐輝祖大軍還沒抵達白河溝,李景隆率領的50萬南軍已經潰敗逃竄。南軍這次大敗,導致建文帝元氣大傷,需要很長時間來提振士氣、補充兵源,幸好有鐵鉉和盛庸固守濟南,暫時抵擋住勢如破竹的燕軍。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9張

雖然李景隆的大軍敗局已定,但是徐輝祖還是發揮巨大作用,畢竟是3萬大軍。當徐輝祖趕到德州附近的時候,正好遇見李景隆單騎逃往德州,徐輝祖立即率領大軍衝上去,奮力攔截追擊的燕軍,最後帶領大軍全身而退。

《明史》記載,“景隆單騎走德州,是戰也,魏國公徐輝祖帥軍爲殿,獨全軍而還。”

1402年,朱棣轉變思路,決定繞過孤城濟南,率軍越過它繼續南下,在靈璧之戰中,悍將平安和何福兩人都難以應付,徐輝祖受命支援。在靈璧西南的齊眉山,徐輝祖採用“先虛後實”的戰術,親自率領大軍衝擊燕軍大營,此戰斬殺朱棣麾下猛將李斌,導致朱棣大軍軍心動搖。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0張

不料,徐輝祖正在前線連戰連捷的時候,建文帝卻一紙詔書將徐輝祖帶回京城。

原來,當時南京城有傳言,稱朱棣已經率領大軍向北撤退,而建文帝認爲南京都城不能沒有名將鎮守,於是下詔命令徐輝祖駐守南京。這是建文帝的第3次“錯信”。

徐輝祖離開前線後,朱棣重整旗鼓,連創淮北的何福與平安所部,沒有徐輝祖的助陣,南軍再一次敗退。隨後,朱棣乘勝追擊,接連取得泗州之戰、揚州之戰的勝利,燕軍兵鋒直逼南京浦口。

在此關鍵時刻,建文帝朱允炆終於選擇相信徐輝祖,讓他帶領京師守衛部隊放手一搏。浦口之戰打得異常慘烈,朱棣的燕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始終不能突破徐輝祖的防守戰線。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1張

戰場正在膠着的時候,朱棣率先猛攻盛庸的水師,勝利後藉助水師戰艦的優勢,掉頭狠揍徐輝祖的防線,瞬間壓力倍增。

此外,爲了能夠奪取浦口,朱棣竟然對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朱高煦拼命破敵,將來給予太子之位。有了朱棣的許諾,朱高煦在戰場上更加勇猛,激勵着燕軍將士前赴後繼。

徐輝祖在多重壓力下難以支撐,朱棣順利渡江到達南京城的金川門,曾經被建文帝拜爲大將軍的李景隆,主動爲朱棣打開金川門,燕軍進入南京。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2張

就算朱棣大軍已經進入南京,但是徐輝祖仍然沒有放棄抗爭,徐輝祖和常升帶領軍隊兩路出擊迎戰燕軍,最終因爲力量懸殊過大,靠徐輝祖的兵馬無力迴天。

朱棣在祭拜先祖後,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在朱棣剛登基的時候,建文帝的舊臣並不擁護明成祖朱棣,後來沒過多久,在朱棣的恩威並施下,絕大部分舊臣都臣服新帝,而魏國公徐輝祖堅持不降服。

徐輝祖將自己關在徐達的祠堂裏,始終不去拜見朱棣,最後被官吏抓到監獄問罪。明成祖朱棣親自召見徐輝祖,結果徐輝祖始終閉口不言,始終沒有擁護朱棣登基的意思。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3張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記載,“惟輝祖不屈,帝親召問,輝祖不出一語始終無推戴意。法司迫取供招,操筆惟書其父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掌管刑罰的官吏逼迫徐輝祖招供,徐輝祖提筆在紙上寫下“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這是朱元璋賞賜給徐達免死鐵券上的內容。

朱棣十分憤怒,想要誅殺徐輝祖,但是因爲徐輝祖是開國功臣的後代,此外還是國舅,最終纔沒有處死徐輝祖。

後來,明成祖朱棣降旨命令撤銷徐輝祖全部爵位和俸祿,要求他回到魏國公府居住。

《明史》記載,“徘徊久之,竟從寬典,止勒歸私第,革其祿米而已。”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4張

幾個月後,朱棣將鎮守北平的徐皇后接到南京,徐妙雲以姐姐的身份親自上門勸說,但是徐輝祖不爲所動,始終認爲朱棣是篡權奪位的逆賊。

1407年,徐輝祖在家中病逝,1個月後,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能無後”爲理由,命徐輝祖的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成爲明朝第3代魏國公。

實際上,明成祖朱棣的理由非常“牽強”,因爲徐達並非沒有兒子,徐達次子徐膺緒在1416年纔去世,所以只能說朱棣有意恢復徐輝祖“魏國公”的封號。

因此,朱棣在內心裏對徐輝祖是佩服的,甚至可以說是喜愛的,因爲徐輝祖這樣的忠誠是帝王最喜歡的,可惜的是,徐輝祖始終站在對立面,朱棣是“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情。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始終不服朱棣,朱棣爲何卻能寬容他? 第15張

縱觀徐輝祖的一生,從1388年承襲魏國公爵位開始,到1407年獨居去世,在這20年的時間裏,徐輝祖始終不忘父親徐達的教誨,銘記太祖朱元璋的歷練提攜之恩,恪守忠君報國思想爲建文帝獻計獻策,可惜一直沒有受到朱允炆的信任,即便如此,徐輝祖仍然戰至最後一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