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吳充:北宋時期宰相,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吳充:北宋時期宰相,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充(1021年12月18日卯時-1080年4月15日)字衝卿,建州浦城人,北宋官員。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景祐五年(1038年),吳充考中進士,調谷熟縣主薄。康定元年(1040年),入爲國子監直講、吳王宮教授。慶曆八年(1048年),被任命爲判禮院、權判尚書、吏部南曹。至和元年(1053年),出知高郵軍。至和二年(1054年),召還爲羣牧判官。此後歷知陝州,爲京西、淮南、河東轉運使。治平三年(1066年),改任鹽鐵副使。熙寧元年(1068年),任知制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罷相,遂代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與王珪並相,請召還司馬光等。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遭王珪、蔡確詆譭,罷爲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四月,吳充去世,贈司空兼侍中,諡正憲(一作正獻)。

吳充:北宋時期宰相,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人物生平

出入官場

景祐三年(1036年),吳充蔭補爲太廟齋郎。

景祐五年(1038年),未滿二十的吳充考中呂溱榜進士。

寶元二年(1039年),吳充調任應天府谷熟縣主簿。

康定元年(1040年),吳充進入京師任國子監直講兼吳王宮教授。與他年紀相當的人大多和宗室玩狎,顯得不莊重,吳充年齡最小,卻由於嚴肅而使人敬畏,相繼設席受經,吳充作《六箴》進獻朝廷,叫作視、聽、好、學、進德、崇儉。宋仁宗讓人繕寫賜給皇族子弟,當時宋英宗還在藩邸,將《六箴》書寫在屏風上來約束自己。

慶曆三年(1043年)九月,其兄吳育知開封府,吳充爲避嫌而辭官,被授予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慶曆六年(1046年),因父親去世丁憂解職。

慶曆八年(1048年),吳充被任命爲判禮院、權判尚書、吏部南曹。

被貶出京

至和元年(1053年),選人胡宗堯是翰林學士胡宿之子,因小事受牽連獲罪,不能改任京官。主管官吏選拔的歐陽修替他求情,歐陽修的仇家就誣陷歐陽修袒護胡宿,於是皇帝下詔貶歐陽修出京知同州。吳充上奏說:“歐陽修以忠正提拔爲侍從,不應因讒言而驅逐出京。如果認爲我這是偏袒歐陽修,那我願意與歐陽修一起被貶。”這樣歐陽修又留任,吳充則改知太常禮院同年,張貴妃去世,辦理喪事的規模超過了既定的等級,判寺王洙讓屬吏用印紙來發布文書,不讓其他同僚知道。吳充下移文於開封府懲治王洙屬吏之罪,這違背了執政大臣的意圖。吳充被貶出京,知高郵軍。

吳充:北宋時期宰相,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第2張

一路升遷

至和二年(1054年),吳充回朝任羣牧判官,賜五品服。此後先知陝州,後又先後出任京西轉運使、淮南路轉運使。

治平二年(1065年),吳充改任河東轉運使、江南工部郎中。

治平三年(1066年),吳充改任鹽鐵副使,賜三品服。

熙寧元年(1068年),吳充任知制誥。宋神宗告知任用他的意思,說:“先帝瞭解你很久了。”於是同知諫院。吳充上奏說:“士大夫雙親去世後,有的殮而未葬數十年,有傷教化,應當限期讓他們安葬。”詔令把吳充的建議定爲律令。

熙寧二年(1069年),河北發生水災、地震,吳充臨時出任河北路安撫使,安撫地方。同年,完成安撫任務後回朝,因親家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吳充爲避嫌而解除諫職,轉而知審刑院,權三司使,任翰林學士。

熙寧三年(1070年),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擔任宰相

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奪取洮州,吐蕃部族酋長木徵逃離,吳充請求收回舊地,用官爵來安撫吐蕃人,讓他們各自統領自己的部落,永遠爲外臣,不要建置郡縣,耗盡財力。這時宋神宗正將開拓洮州的任務交付給王韶,所以吳充的建議沒有被採用。

吳充:北宋時期宰相,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第3張

熙寧八年(1075年),吳充任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樞密使兼羣牧制置使。吳充雖與王安石連姻,而心裏並不認同王安石的變法,曾多次向宋神宗上奏政事新法不便於民。宋神宗覺得他不偏袒任何一方立場中立,便想讓他任宰相。

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罷相,宋神宗就讓吳充代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吳充想要有所變革,請求宋神宗召回司馬光、呂公著、韓維、蘇頌,並推薦孫覺、李常、程顥等數十人。司馬光也認爲吳充可以以言相告,就給他寫信說:“從新法實行後,朝廷內外怨聲載道。老百姓受到各種苛捐雜稅的重負,被迫自殺,愁苦埋怨到處流浪,輾轉死在山溝深谷。日日夜夜翹首以待,希望朝廷能夠覺察醒悟,一舉改變這種壞法,像這樣將近一年了。如今要挽救天下的危機,如果不能罷除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停止征伐的打算,卻想收有成效,就像不想讓水開,卻不斷地添柴鼓動風箱一樣。要罷免這五項措施,必須先分辨利害,從而使皇上心裏覺悟。要做到讓皇上覺悟,必須打開上言之路。如今危害雖然十分嚴重,但還沒有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如果失去了現在的機會不進行整治,就會成爲難以治癒的頑疾。”吳充沒有采用司馬光之言。

王珪與吳充共同擔任宰相,嫉妒吳充,暗中牽制吳充。吳充向來討厭蔡確,吳充之子吳安持捲入相州“劫盜殺人”案,蔡確審理相州官司,捉拿了吳安持及其親戚,並進行拷打審問,想以此來讓吳充求情說話,幸虧宋神宗心中明白吳充沒有徇私枉法。到蔡確參預朝政時,吳充與蔡確在宋神宗面前議論變法,多次被蔡確枉曲。安南軍出征沒有建戰,知諫院張璪又說是吳充給郭逵寫信,讓他停止進兵纔會無功。吳充多次受到同僚們的詆譭,身上一直長有病瘤,由於憂慮擔心,毒瘤更加侵蝕身體。

因病去世

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吳充罷相,改任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四月,吳充去世,終年六十歲。追贈司空兼侍中,諡號正憲(一作正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