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仡佬族文學 仡佬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仡佬族文學 仡佬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仡佬族民間故事有哪些

在仡佬族文化中展示着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畫卷,古色古香,淳樸自然的民間生活令人神往不已。在仡佬族的民間有着很多的特色習俗,也流傳着許多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從仡佬族先民時代口耳相傳至今,意義非凡。

金角老龍王救始祖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裏,在大樹上搭窩棲息,以獵狩小型動物爲生。一日,先民們在山林裏尋找獵物的時候,與一羣猛虎不期而遇,短暫的相峙之後,先民們開始逃跑。他們逃到了山的最高處,虎羣也追到了最高處,他們爬上了最高的樹,虎羣就在樹下停了下來,圍着大樹,不住地咆哮,彷彿打定主意,非以先民們爲食不可。三天三夜過去了,虎羣仍舊圍困着先民們,眼看樹上的人們就要堅持不住了。

這時,天空中飄來一朵彩雲,東海的金角老龍王站在雲端,他是受天庭調派,在此方布雲行雨的。他搭手一看,便發現了相峙的人和虎。他想,地界上人本來就少,讓他們成了虎的食物,豈不可憐,讓我救他們一救。於是,龍王傾東海之水,傾瀉而下,漸漸的,水漫上了山頂,淹沒了虎羣。

仡佬族文學 仡佬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先民們得救了,他們十分感謝金角老龍王的救命之恩,同時,他們對洪水也產生了敬畏之情,給後人們留下了描述這次洪水的八字真言:“洪水朝天,淹(讀an)死老鷹”。後來,仡佬人爲感族龍王的救命之恩,把他們奔走山林間,腳上必須穿着的鞋叫做“八塊金龍”。

八塊是鞋由八塊獸皮縫製而成,金龍是指金角老龍王,意在祈望仡佬人穿上“八塊金龍”走在山野間,有金角老龍王的眷顧,能夠平安順利。爲了感謝他們的大樹,自此以後,他們每年都要祭樹,把山林中的大樹作爲神靈來供奉,讓有靈的大樹永佑仡佬人的平安。

田母的傳說

仡佬人在山林中生活,許多許多年後,人不斷地增多,而山林裏的野獸越來越少,有時,獵物甚至不能夠填飽肚子,人們開始焦急起來,爲尋找新的食物,狡盡了腦汁。恰在這時,天空烏雲密佈,並很快下起了大雨,他們居住的山腳下的河水開始上漲。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河水漲到了山腰,這時,先民們看見,一隻狗在水面上掙扎,試圖爬上岸來,於是,先民們救起了這隻狗。

狗上岸後,跑到先民們的頭領面前,抖落了它背上沒被水打溼的地方粘帶着的穀子、小米和包穀。頭領撿起一顆包穀放進嘴裏,頓覺清香甘甜,於是,他明白過來,這是族人們的新的食物來源,他把剩下的種子仔細收藏起來,並帶領族人們開墾土地。

他們專找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的地方開墾,把種子精心地種下去。當然,他們的勞動換來了收穫。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快的,平地便都被仡佬人開墾完了。由於有了新的食物來源,仡佬人很快繁盛起來,正當族人們爲部族的繁盛而高興的時候,突然,有一年,那些平坦的土地上,種下去的種子長出的禾苗枯黃矮小,也沒怎麼結糧食,一時間,老弱病殘全部餓死了,身強力壯的,靠挖野草艱難度日。

爲了能夠繼續生存,頭領帶着族人,求遍了山神、樹神、土地神,祈望來年能夠有一個豐收年景。但第二年,種的莊稼照樣沒有收成。飢餓使族人們越來越少,頭領沒有辦法,他坐在一塊大田裏,放聲大哭,這時,一個白鬚白眉的老人飄然而至,詢問頭領爲什麼哭泣。

[$HR getPages$]

頭領說:“種下去的莊稼沒收成,眼見族人們餓死,能不哭嗎。”老人說:“這也怪你們,有兒子不照顧母親的道理嗎。”頭領說:“我們沒有呀,我們的部族歷來敬奉長輩,決不會有不孝之人,得罪神靈,遭此報應。”老人說:“田土也是你們的母親呢”說完,飄然而去。頭領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帶領族人,開渠引水,翻土施肥,於是,莊稼又有了好收成。原來,那老人乃地神的化身。

再後來,仡佬人不僅敬奉田土如老母,而且,每年的播種季節,還要用田裏出產的糧食做成糕點,撒在田裏,燒香點燭,磕頭拜祭,名曰:祭田母。

無字棋傳說

和尚棋。傳說中說,有一個出家和尚,整天躲在山上唸經,沒吃的就下山化緣。有一天,和尚下山化緣空手而歸。他灰溜溜回到山廟裏,坐在地上,用木棍寫字渡日。他把自己的廟寫了“◇”形,在中間寫上個“十”字,又在廟下面寫個“田”字,又想到很多田,就把一個“田”字分成四個“田”字,並與廟相連。

和尚肚子餓得咕咕直叫,無心再寫,就在每個“田”字上打個“×”中嘰咕着:看來今天得餓肚皮了,他丟下了木棍,又隨地摸着了幾顆石子在手中。和尚盤腳坐着,手中倒胖着小石子直髮呆,有幾顆石子從手中掉在地上的圖中,和尚眼前一亮,來了精神。他要想辦法去智取化緣,不能白要,讓農夫心甘情願給他糧食。

仡佬族文學 仡佬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第2張

於是他把自己比着一個石子放在廟中的十字路中,把有糧食的農夫比着幾個石子擺放在大“田”字四周,把所有的筆劃都看成路,可四通八達。和尚設想,自己走一下,農夫走一步,不能在路上一見面就向別人化緣。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隻要在一條直路上,同時遇着兩個農夫,自己站在中間才能化緣,而且農夫都得給,這一着叫“挑”,農夫不願給,就要想法子改變路線,關鍵就看和尚自己怎樣走,才能把農夫的子全部“挑”完。只有這樣纔給齋飯。

和尚決定下山試試這個辦法。於是他來到一個院子,找了幾家農夫化緣,人家都不給,他就在地上畫出自己發明的圖形,再找幾顆石子,自己取一小節木棍替代,給大家說明各自的走法,誰輸了,誰就給糧食。大家一看,這個方法可以,又好耍,於是並做起遊戲來。後來民間把這種耍物叫“和尚棋”,也有人稱“五馬棋”。

比和尚棋更難走的要數“上天棋”,有些地方稱“三六九”。這種棋沒有幾番爭鬥是上不了天的。傳說有三個草寇皇帝,各在東、西、南造反,爭霸天下,不斷向對方攻擊,擴張地域。不知何年何月,三位大王兵分三路對峙於一處大壩之中。地勢三面高山環抱,只有北面有一大片田原,誰要想北上擴張,必經田原才通過。

三王爲減少傷亡,商議用走棋的方法,誰勝誰先走,大家都覺得這方法可行,於是命下人先在自己一方畫上一個“王”字,再寫上一個“十”字,連接三王中豎爲前進路線,另寫“田”字,連着“十”字空的一頭,再劃一“豎”,接“田”字中豎,爲上天獨路。頂上爲“天”字,這就是“上天棋盤”。

棋盤畫定,三王各自用不同顏色或大小石子表示自己,將一子放在“王”字底劃。每人規定手握三個或多個石子,用估子方法走棋,每次出石子多少由自己暗定,但必須將石子緊藏手中,握成拳劃出,並大聲喊出自己的猜數,亮掌確認,誰猜中所出石子的總和,誰爲贏先走步,如遇二人同說一數,不算重來,不得耍懶。

[$HR getPages$]

如果誰先走到某岔路口,下一次某方贏了,也要走被先佔的路口,先佔着就必須認輸退回原“王”字底劃上依次重走。尤其有趣的是石子走到“田”字下邊緣中間時,必須先從右至上到左至下,再由中豎直上,一個大迂迴,難免不碰對手,往往此時,勝與負情緒激動,性子急躁者會暴跳如雷,甚至耍賴。三位草寇用走“上天棋”爭天下,只是個傳說,最終還是靠戰爭解決了輸贏,但“上天棋”留了下來。

豬蹄叉棋。聽說是有二弟兄,爹媽死得早,自己又好吃懶做,就討口要飯過日子。一天,討得豬蹄叉一個,二弟兄爭了起來,平日都是哥哥讓弟弟,儘量讓弟弟多吃一點。可今天哥哥不能讓,他想多肥的豬蹄叉,好久沒進油暈了。但不能硬爭,得想個法子,哥哥在地上畫了個“豬蹄叉”樣子,先畫一個“冂”外框,又在裏面打個“×”,找來四顆石子,每人二顆,顏色不同,放在“岡”的四角。

對弟弟說:我們來走子,哪個把對方的子圍着走不動了就算贏,就歸豬蹄叉。結果哥哥輸了,但弟弟還是拿個叉叉給哥哥吃。從此以後,二弟兄只要討得好吃的,就用這個辦法分配食物。

狗卵蛋棋,是一種嘻罵棋,八九歲至十四五歲的放牛男娃最愛玩這種棋,誰輸了,誰就是狗卵蛋。棋盤也很簡單。二人各佔一方,每人三個子,但雙方顏色或形狀不同,隨地可找。各將棋子擺放左右兩邊,下邊三個圈表示“狗卵蛋”,誰將對方的子趕到三個圈中,誰就贏了,輸者就被贏家嘻罵“狗卵蛋”,圍觀者也趁此機會,摸輸家的頭或脫褲子摸雞雞取樂。

仡佬族文學 仡佬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第3張

不服氣者又來走,直到在場的個個都是“狗卵蛋”爲止才罷休。這種場合,往往是放牛娃回家後被爹媽一頓打。因走棋忘了管牛,牛吃了莊稼,別人上門找賠匠,活該捱打。但第二天上山放牛,放牛娃們又玩起“狗卵蛋棋”來。

六子棋棋格少,只有十五格,棋子各六顆,走法跟圍棋相似,誰圍困住對方,誰爲勝。象豬蹄叉棋、狗卵蛋棋以及六子棋這種簡單原始的走法,是否就是圍棋的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