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爲何沒除掉武三思呢?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爲何沒除掉武三思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柬之,這個人名也許在著名的影視作品神探狄仁傑當中比較常見,劇中經常在武則天身邊出謀劃策,對這個歷史人物可能他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情是發動神龍政變,通過這場政變,張柬之等人推翻了武周政權,重新恢復李唐神器!

但是在神龍政變後沒過多久,與張柬之參與政變的其他四人都沒有善終,而這個結局的一個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及時地除掉武則天孃家侄子的勢力集團,因而今天主要是探究一下張柬之何以不殺武三思?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爲何沒除掉武三思呢?

神龍政變的時期無法實現這個目的

張柬之所以敢發動政變,是因爲武則天病重;若不是武則天病重,就算有人以死相逼,張柬之等人也不會發動政變,因爲健康的武則天把朝堂的權力牢牢把握在手中。

同時朝堂的具體情況武則天都很清楚,包括張柬之等人一心要恢復李唐天下也是公開的信息;並且張柬之作爲狄仁傑推薦、武則天親自提拔的宰相,張柬之對武則天有着感恩之心,不到萬不得已張柬之肯定希望和平地讓唐中宗李顯繼位;

可惜現實的情況讓張柬之等人已經等不及了,因爲武則天的病重,武則天原本用來平衡政治局勢的“二張”面首,導致局面進入微妙的狀態,隨時會失去控制,所以二張就是當時政權的定時炸彈。

只要武則天臥牀不起,但是又不死,“二張”就能利用武則天搞事情,因而張柬之經過一番考量之後,決定武力解決問題,於是發動了神龍政變!

張柬之要想神龍政變真正的成功,武力基礎是最關鍵的一環;張柬之發動武力奪權,並不是計劃好一切,然後直接行動就可以的,即便張柬之已經聯合了禁軍統領,但是這個只能保障可以向武則天發動武力逼迫,並不能實際解決問題;

因爲武則天的孃家武氏還有軍事力量,以及其他態度不明的勢力,這些勢力在武則天在位時不會發生什麼意外,但是武則天一旦被張柬之等人逼迫退位,其他手中有兵權的人都可以找藉口發動戰爭,即便唐中宗李顯繼位都很難阻止這個問題發生!

因爲張柬之只是一個臣子,不管是以什麼理由發動政變,都是給其他勢力留下造反的口實,所以張柬之爲了保證自己的政變安全落地,因而聯合了武三思勢力集團,這才讓神龍政變平穩的達成目的!

通過以上兩點分析,可以發現,張柬之的政變還是依靠聯合武氏集團才能成功,因此張柬之在政變的階段沒有實力去過河拆橋,只能與武三思等人虛與委蛇,所以張柬之在看上去最能除掉武三思的時刻,完全沒有能力去做到這件事!

唐朝當時的現實問題讓張柬之等人並沒有主動權

1,唐中宗李顯得平庸無能

張柬之發動政變的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有唐中宗李顯作爲名義上帶頭人,並且張柬之等人的政變目的也是爲李顯復位,因此按照常理,唐中宗李顯即便不興高采烈,也不應該過河拆橋!

很遺憾,這位父親母親弟弟等都是當過皇帝的帝王,就是一個被母親武則天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懼母男”,甚至可能患上了恐母症,所以在張柬之找到他,跟他商量應該發動政變時,李顯竟然說不能這樣做,其實就是李顯的心中害怕母親突然起來再次廢了他!

因此,這位在外漂泊十幾年的廢帝,心理素質沒有絲毫長進,內心也沒有擔當,完全沒有認清這個時候的局勢,若是當時不發動政變除掉面首“二張”,別的人不說,李顯等來的絕對不是繼位爲帝,運氣好是貶爲庶民,運氣不好就是被賜死!

因爲武則天病重,身邊只有二張,二張完全可以以武則天的名義做很多事情,所以張柬之和武三思都認識到這個關鍵,因而他們才聯合在一起!

正因爲李顯的平庸無能,所以在登基之後,朝堂的局面逐漸被韋后把控,也許會認爲這是李顯的謀略,可這個只能體現出李顯的謀略太差勁了!

假設李顯真的要扶持武氏集團與張柬之等功臣集團達成平衡,那麼張柬之等人就不應該被流放,最後都死得憋屈!反過來應該是既重用張柬之等人,還要扶持武三思等人,這樣才能避免一家坐大,所以唐中宗李顯的平庸是張柬之無法清除武三思的一個關鍵!

2,武氏與李氏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武則天在上位之後,一直在傾力地誅殺或者打壓李氏皇族,然後扶持自己的武氏集團,但是一直殺下去是不現實的,正所謂物極必反,因此武則天改變戰略,通過強硬的政治態度讓李氏和武氏進行聯姻,然後李氏和武氏逐漸地融合在一起。

但是這樣的局面在政治鬥爭面前應該很容易土崩瓦解纔對,可唐朝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李顯竟然在繼位之後,依然更深度地貫徹母親武則天的聯姻政策,讓自己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子,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幼女安樂公主則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武氏和李氏聯繫得更加緊密,同時也奠定朝廷大方向是穩定,不是在動干戈,因此這個時候即便張柬之鐵了心表示要清除武氏一族,也沒有了政治條件,反而是給自己找麻煩!

3,李顯妻子韋皇后的參政

韋皇后,一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在李顯第一次登上皇位之時,就曾表現得非常強勢,硬是要求李顯提拔自己父親爲宰相,也因爲這次強勢,導致李顯得罪裴炎等人,加上武則天的不喜,最後李顯被降爲廬陵王!

但是降爲廬陵王之後,這個韋皇后一直不離不棄,跟隨在李顯身邊,因此可以看出這個女人能屈能伸,所以李顯感念自己妻子的生死相依,在第二次登基之後,對韋皇后的參政要求,李顯也是欣然答應!

因此,韋皇后開始成爲唐朝新的“武后”,韋后在享受權利地帶來的樂趣之後,越來越無法自拔,心中產生當女皇的做法,於是主動聯合武三思等人,在朝廷形成一股與李氏皇族分庭抗禮的勢力集團,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張柬之要想再殺武三思,已經成爲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張柬之一行五人心態產生變化成爲關鍵因素

首先,看張柬之這個人的心態變化;在神龍政變時張柬之已經80歲高齡,作爲一個具有治國理政能力的輔政大臣,肯定是希望自己能輔佐一代帝王成就一番事業和後世名。

而通過狄仁傑的不斷推薦,張柬之最大的願望已經實現,所以他一生中還剩下恢復李唐神器這一個願望,而神龍政變又讓張柬之完成了這個願望,所以基本上張柬之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

因此,從小編的角度來看,張柬之安安穩穩在李顯身邊做一個臨時過渡的輔助大臣就可以了。

雖然張柬之極大地提醒過李顯要清除武氏一黨,但是看到的局面是武氏越來越受重用,因而張柬之的內心肯定是越來越沒有心力,基本上也知道殺武三思的事情也不可能實現了,所以張柬之最後是認命了,只是沒想到其他四人的心態發生更大的變化!

其次,神龍政變爲首的五人團,除了張柬之,其他還有桓彥範、敬暉、崔玄暐、袁恕己,其他四位在當時還比較年輕。

甚至有兩位正處於年富力強的階段,在神龍政變之後,他們成爲唐中宗李顯和恢復李唐神器的大功臣,在論功行賞時,他們五人得到最大的賞賜。有句話叫做人心難測!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爲何沒除掉武三思呢? 第2張

其實就是在說人心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人與人之間最難把握就是各自的內心,張柬之老了,更多是想着平穩渡過就好,而這四人在面對朝廷大權,心中難免產生無限的慾望,而且他們得到的崗位也的確把控了當時的一大半權力。

因此他們內心的膨脹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發生變化,所以讓李顯感覺到不安,於是李顯纔會默許韋后聯合武三思等人把這四人清除掉,至於張柬之即便想老老實實地安享晚年,那也不可能,畢竟張柬之也是與他們有着致命的利益關係!

總而言之,張柬之在最有可能的階段沒有實力幹掉武三思,反而還要依靠武三思集團,這個也說明張柬之對武三思沒有太多的主動權,等政變結束,主動權徹底不在張柬之手,因此最後反而讓武三思致自己一行人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