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劉邦是如何脫險的?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劉邦是如何脫險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登之圍是西漢初年,劉邦匈奴圍困在山西平城白登的一次失敗戰役。是平城之戰中最重要的戰役,通常被用來代指整場平城之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白登之圍當中,劉邦之所以能脫困,是因爲當時劉邦採納了謀士陳平的建議,向匈奴單于的妻子行賄,藉助這場枕頭風,讓匈奴單于意識到根本吃不下漢軍,所以才最終退兵了。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簡單來說,就是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曾經率軍和北方的匈奴開戰。但是在戰爭過程當中,劉邦率領的軍隊,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山上整整七天,最後脫困的事情。不過,這事說起來簡單,但這件事所帶來的歷史影響,卻極爲深遠。

要想說清楚白馬之圍,我們還得從楚漢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說起。

公元前202年,隨着垓下之戰結束,楚霸王項羽自刎而死。就在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後不到一個月,劉邦便在幾個異姓諸侯王的推舉下,正式登基稱帝,西漢也就此開國。

不過,西漢開國之後,劉邦卻並沒有像童話故事裏描寫的那樣,從此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相反,此時的劉邦,需要面對一個巨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異姓王的問題。

當年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劉邦便是其中之一。楚漢戰爭開始之後,劉邦爲了對付項羽,儘可能地拉攏其他諸侯,一起針對項羽。而且,爲了擊敗項羽,劉邦自己也封了幾個異姓王。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站在項羽那邊的諸侯王,逐漸被劉邦消滅。而支持劉邦的諸侯,則開始和劉邦聯合,一起進攻項羽。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劉邦是如何脫險的?

歷史上真實的垓下之戰,便是劉邦聯合幾大諸侯王,圍毆項羽,最後成功逼項羽自殺。而項羽自殺之後,劉邦也正是在這些人的支持之下,順利登基稱帝。

此時的劉邦,雖然已經稱帝,但其實並沒有統一全國。而劉邦如果想要統一全國的話,就勢必要解決這些異姓王!

到了這個時候,劉邦和這些異姓王,已經從之前的盟友關係,逐漸變成了敵對關係。

不過,劉邦也沒那麼傻,不會傻乎乎地直接和這些異姓王開戰。所以接下來,劉邦開始用上了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地剪除這些異姓王勢力。

當時的異姓王,一共有七個。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兵仙韓信。不但掌握了整個山東地區,而且手下的軍隊也最多。不過,就在垓下之戰結束的同時,劉邦悄悄潛入韓信的軍營,偷了韓信的虎符,直接剝奪了韓信的兵權,而後又將韓信改封爲楚王,暫時解決了一大隱患。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劉邦首先剪除了北方的燕王。此後不久,韓王因爲種種原因,選擇投靠了匈奴,和匈奴一起進攻漢朝。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劉邦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北上征討韓王。

韓王造反這個事,說起來比較複雜。簡單來說,當時劉邦把這位韓王,封在了山西朔州地區。這地方在漢朝初年的時候,是漢朝和匈奴的邊境。劉邦的本意,大概是想借匈奴幹掉韓王,然後自己再摘果子。但是韓王也不傻,看到燕王被殺之後,心裏自然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所以,當匈奴進攻韓國,漢朝這邊又遲遲不派援兵前來的時候,這位韓王也沒了選擇,乾脆直接倒向了匈奴,跟着匈奴一起進攻漢朝。

這就是白登之圍發生之前,漢朝這邊的詳細情況。

說到這裏,我們暫時打個岔,再來說一下匈奴那邊。要不然我們恐怕很難理解,後面白登之圍發生的那些事情。

不知道大家在看漢初歷史的時候,有沒有產生過一個疑問:爲什麼在漢朝之前,中原北方一直沒什麼特別強大的敵人?但是漢朝開國之後,北方的匈奴忽然就強大起來了?而且在這之後,上千年的歷史當中,北方草原上的強敵,始終不斷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長城!

在秦朝之前,北方草原上其實也有很多遊牧部落。因爲當時中原地區沒有統一,北方也沒有完整的長城,所以這些遊牧部落,在遭遇天災的時候,可以輕鬆南下搶劫。至於爲什麼要搶劫,這不是文明的問題,而是生存的需要。

但是,隨着秦朝開國,北方建造了萬里長城。這些遊牧部落,再想以小規模的部落形式,南下搶劫,實在是不太可能。而爲了生存的需求,他們又不得不搶。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北方草原上的統一,也就逐漸成了一個趨勢。

就在這個時候,匈奴內部出現了一個強大的首領,名叫冒頓單于。冒頓單于掌權之後,不但統一了整個匈奴,而且還向西發展了不少地盤,一直打到了中亞那邊。漢朝建立的時候,正是匈奴最爲強大的時候。據史書記載,當時冒頓單于手下的軍隊,至少在三十萬以上!

不過,匈奴那邊,其實也很忌憚中原。畢竟,之前秦朝的時候,實在是太能打,着實把匈奴給打疼了。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時候,匈奴也沒有及時入侵中原。而隨着漢朝開國,這位韓王又投靠了匈奴,劉邦又率兵前來進攻。漢朝和匈奴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第一個回合,韓王投降,和匈奴大軍一起進攻漢朝,兵鋒直指太原。在這個過程當中,匈奴人讓韓王的軍隊做先鋒,匈奴軍隊殿後。

韓王進攻太原的時候,劉邦已經率軍入駐太原。所以接下來,韓王的軍隊被劉邦打得一敗塗地,漢軍首戰告捷。就連這位韓王,也不得不逃往匈奴避難。此後,韓王的部將擁立另一位韓王即位,繼續帶領殘兵,和匈奴人聯手進攻漢軍。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劉邦是如何脫險的? 第2張

第二回合,匈奴這邊見到韓王被打垮,乾脆直接自己上了。韓王戰敗之後,冒頓單于派了兩萬多騎兵,和韓王麾下的殘部聯合,屯兵于山西代縣陽明堡地區,企圖阻止漢軍北上。但是,此時的漢軍,正是士氣最鼎盛的時候,兵力又佔了絕對的優勢,哪是區區兩萬匈奴騎兵能擋得住的?

所以,接下來,漢軍一路追着匈奴打,三戰三捷。

連番的勝利,讓劉邦產生了一個致命的戰略誤判,或許所謂的匈奴,也沒那麼強大。但實際上,之前漢軍所遭遇的,並非匈奴的全部主力,所以才能打得那麼順利。

正是因爲這個戰略誤判,接下來,當劉邦得知,匈奴的主力可能駐紮在山西省繁峙縣的時候,果斷指揮漢軍全軍出擊。而匈奴這邊,則是耍了一個花招。在漢朝使臣和間諜前來探查的時候,故意把精銳軍隊隱藏起來,示敵以弱,給漢軍設了一個圈套。

而劉邦這邊,在多次得到匈奴主力並不強大的諜報之後,自然也進一步誤判。接下來,劉邦率領麾下輕騎,脫離主力部隊,搶先抵達山西大同,生怕匈奴人逃走。但結果,劉邦這次貿然突進,卻直接撞入了匈奴人早已佈置好的口袋。慌亂之中,劉邦只能率領軍隊,逃往大同城東的白登山,依託山地固守。

這下,麻煩大了。

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已經是整個漢朝的皇帝了。如果皇帝戰敗被殺,那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不過好在,劉邦麾下的這支輕騎,倒也沒那麼弱。匈奴人幾次進攻,都被打退了回來。所以最後沒辦法,冒頓單于只能選擇圍而不攻,想要困死劉邦。

這一招,確實很厲害。

之前劉邦是率輕騎突進,根本沒帶什麼補給。所以,當匈奴人開始圍而不攻的時候,劉邦也有些慌了。接下來的七天時間裏,劉邦和麾下的軍隊,幾乎被困死在白登山上,沒有任何補給,也沒有任何援軍。因爲之前劉邦突進得太快,導致漢朝主力軍隊,就算是連夜行軍,也不可能在七天之內趕到。

到了這個時候,劉邦似乎已經是必敗無疑,被匈奴人活捉,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實際上,其實並非如此。

在這場攻守戰當中,雙方真正比拼的,其實是耐心。

匈奴是遊牧民族,自身補給其實也不多。能夠圍困劉邦七天,自身的消耗已經很大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漢朝大軍全面來援的話,匈奴主力大概率會戰敗,而且會損失慘重。所以在這場攻守戰當中,看的就是劉邦先扛不住,還是漢朝援軍先趕到。

到了第七天,局面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白登山上的漢軍,已經堅持到了極致,馬上就不行了。但同時,漢朝的主力軍隊,再有一日時間,就會抵達。這個時候的匈奴,其實也是騎虎難下,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白登山上,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給劉邦出了個計策。讓劉邦花重金去賄賂冒頓單于的夫人,借這位夫人之口,給冒頓單于吹枕頭風,分析形式。

接下來,劉邦採納了陳平的計策,而冒頓單于的夫人,收到禮物後,起初並不打算替漢軍說話。但是接下來,漢朝使臣聲稱,如果劉邦被擒,漢朝會給匈奴獻上很多美女。這位單于夫人,擔心自己會失寵,所以才答應了下來。

歷史上真實的白登之圍是怎麼回事?劉邦是如何脫險的? 第3張

此後,單于夫人開始給單于吹枕頭風,進行了一番冷靜分析。首先,漢軍的援軍即將抵達,一旦援軍抵達,匈奴極有可能戰敗,損失太大。其次,就算抓住了劉邦,漢軍主力未損,以漢朝當時的國力,也不是匈奴能夠一口吞下的,意義不大。

另外,那位韓王的殘部,原本按照約定,此時應該已經前來匯合,但卻因爲一些意外沒有出現。這也讓冒頓單于進一步懷疑,或許他們和漢軍那邊有勾結。

在一番權衡利弊之下,冒頓單于發現,繼續圍攻,似乎也沒什麼好處。反倒是就此撤退,和漢朝簽訂一些協議,好處更大一些。

於是,匈奴人開始漫天要價,劉邦開始坐地還錢。最後,雙方決定以和親的形式,建立一種友好的關係。如此一來,雙方都不用再打仗,劉邦可以安然撤退,匈奴也能得到巨大的利益。所以在被圍七天之後,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清晨,匈奴人將包圍圈放開了一個口子,劉邦藉着大霧,終於安然撤退了。

白登之圍,雖然只是一場接觸戰,但卻讓匈奴和漢朝雙方,都認清了對方的實力,意識到對方並不是一個好對付的敵人。匈奴這邊,當時雖然很強,但想要全面入侵中原,乃至吞併中原,根本不可能做到。而漢朝這邊,剛剛開國,也急需休養生息,沒有實力去和匈奴全面開戰。

所以最後,劉邦安然撤離白登山之後,依然遵守了自己的承諾,和匈奴簽訂了和平協議,並且派遣宗室女子,嫁給冒頓單于和親。後來數十年的時間裏,漢朝也一直執行着這種和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