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蒙古騎兵軍隊的戰鬥力極其強悍,那麼既然他們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蒙古軍隊初期強大的原因之一是組織紀律。

成吉思汗是蒙古軍隊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但是讓蒙古軍隊強大起來的核心人物是鐵木真,沒有之一。雄才大略的鐵木真擁有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他將分散的部落族羣打造成爲攻必克的軍隊。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都沒有真正認識到蒙古軍隊的強大,天真地認爲蒙古軍隊就是一羣烏合之衆,能夠取勝主要是兵力數量上的優勢。隨着對蒙古軍隊的研究逐漸深入,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軍紀嚴格這些特點才被真正發現,刷新人們對蒙古軍隊的認識,發現並不是散兵遊勇組合在一起那麼簡單

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蒙古軍隊沉醉於美酒佳餚,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蒙古軍隊內部個個都是嚴謹不怠,一方面能夠忍受極其嚴酷的環境,另一方面能夠自覺抵制安逸舒適的環境,更不用說美酒佳餚、絕色佳人。

蒙古軍隊初期強大的原因之二是機動能力

蒙古騎兵強大的機動能力傲視世界,蒙古騎兵經常是邊打仗邊行軍,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天仍然可以輕鬆行進80公里。

公元1241年的冬天,蘇布臺率領的騎兵軍團翻越喀爾巴阡山,忽然出現在多瑙河邊的格蘭城,僅用三天時間,而行軍距離超過300公里,並且大多都是山地。

同時期的歐洲騎士,不用戰鬥僅僅行軍,每天行進的距離也僅爲40公里。

從兩者的對比可以發現,差距非常巨大。其中當然有騎兵個人的意志因素,此外不可忽視的是蒙古騎兵胯下的戰馬,這是蒙古軍隊能夠馳騁疆場、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關鍵條件。

蒙古馬是戰馬界“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典型代表,體格上比歐洲戰馬矮小不少,由於生長在苦寒之地,因此在抵禦寒冷方面表現極爲突出,這也是蒙古軍隊在第二次西征過程中敢於選擇在冬季發動的原因。

在蒙古軍隊中,每位士兵一般情況下都配有4匹戰馬,通過調整替換來保證軍隊戰鬥力和行軍速度。此外,當時蒙古軍中會帶一些母馬隨軍行動,騎兵可以擠馬奶填飽肚子,這樣就減少對糧草的依賴性。

蒙古軍隊初期強大的原因之三是戰略戰術。

在建立蒙古帝國之初,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運用能力非常高,在攻伐歐洲過程中震撼了戰術的先祖。

兩翼包抄,是一種極爲經典的騎兵戰術,它是由亞歷山大大帝發明,經漢尼拔豐富完善形成的,當時的亞平寧半島,十多年間都沒人敢和漢尼拔叫板。

當時間來到中世紀,歐洲逐漸出現騎士文化,在強調光明正大對決的同時,也滋生出嚴重的個人英雄主義,戰術運用上就停滯不前,這段時間也被軍事學家成爲“戰術史上的黑暗時代”。

反觀同時期的蒙古軍隊,箭雨打擊、兩翼包抄、佯退回擊、開口分割,這些戰術都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軍隊執行能力非常強。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第2張

宋朝被蒙古騎兵滅亡,實事求是地講,並不是宋朝過於無能,蒙古騎兵處於強勢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在蒙古軍隊的攻打下,包括金國、西夏、中亞以及歐洲諸國在內,基本都是數月時間就被攻破滅亡,反觀宋朝堅持的時間還算不短。

蒙古騎兵的強勢爲其帶來廣闊的領土,尤其是從元朝建立後,要從打江山的角色逐漸轉變爲守江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很顯然,在這件事上,元朝並沒有做好。

元朝在建立之初,根據種族將人進行等級分類,位於頂層的當然是蒙古人,作爲王朝的統治階層,自然享受最高的地位和最好的待遇保障。

其次是色目人,“色目”二字的意思是各色名目,元朝劃定的色目人是一個混合人羣,包括西域、歐洲在內的諸多民族。色目人後來經過和蒙古人、漢人的通婚,經過長時間傳宗接代後形成了回族。

第三等人是契丹、女真、西夏以及長江以北地區的漢人,這裏要注意長江作爲分界線。

最低等的人是長江以南地區的人,之所以將長江南北單獨劃分開,主要是南宋王朝的存在,對長江以南的控制,在元朝統治者看來,這些地區的人全部是蠻夷。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第3張

除此之外,元朝統治者還將社會上職業劃出高低貴賤,共分爲十個等級,分別是一等官、二等吏、三等僧、四等道、五等醫、六等工、七等獵、八等娼、九等儒、十等丐。

從元朝等級制度可以發現,儒生被視爲“無用之人”,身份甚至不如娼妓,僅比街頭乞丐高。在宋朝之前,讀書人都是社會推崇的對象,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力量,然而元朝統治者卻貶得一文不值。

元朝的統治來到後期,社會各種矛盾逐漸凸顯,動盪不安幾乎是常態,天下百姓不願接受元朝的統治,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終敲響滅亡的喪鐘。

在王朝存亡之際,最關鍵的就是軍隊戰鬥力,而當初傲視世界的蒙古軍隊經過不足百年時間,就已經喪失昔日的戰鬥力,面對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軍隊節節潰敗,朱元璋派出的強大明軍更是連戰連勝。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第4張

蒙古軍隊爲什麼喪失戰鬥力,還要從當初強大的原因進行分析。

首先是人的原因,蒙古人在變身統治者後,很快就變得驕奢淫逸,貴族階層開始崇尚飲酒作樂,沉湎於吟詩聽曲的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下,昔日馬背上勇猛的蒙古騎兵逐漸疏於練習,戰鬥力和精氣神一落千丈,這樣的軍隊哪還會有當初的嚴明軍紀、強大執行力。

其次是內部出現裂隙,元朝統治者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理國家上面,雖然治理得並不好,由於統治階層內部經常出現分歧,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衝突時有發生。內耗往往更具有殺傷力。

然後是蒙古戰馬的因素,在元朝建立後,軍隊的養馬基地逐漸南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蒙古軍隊的作戰能力,畢竟昔日蒙古軍隊完成行軍、迂迴、穿插、詐敗等戰術對戰馬的要求都非常高。

最後是蒙古軍隊吃苦忍耐的品質全部消失,這與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在溫水煮青蛙中已經喪失了看家本領,和現在社會上某些工作崗位類似。

蒙古騎兵曾經所向披靡,爲什麼會被明軍打敗? 第5張

其實元朝統治者早已看到這樣的問題,因爲蒙古軍隊當中的蒙古人比例越來越小,而當時的主力變成色目人,甚至是漢人。只是無力挽回這樣頹敗的結局。

這是蒙古軍隊夕陽落山的寫照,與此同時,朱元璋派出明軍北上攻打元朝殘餘勢力,並不是隨性而爲,是在認真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明朝軍隊是經過多年戰鬥淬鍊過的,軍事素質和能力自然很強,朱元璋吸取宋朝失敗的經驗教訓,採用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蠶食元朝勢力範圍,這一招非常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