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延壽是唐朝初期一位猛人,他一生的時間都用在了寫史書上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之所以說他猛,不是因爲他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因爲中國古代作爲正史的二十四史當中,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而且,其中有兩部,是他獨立完成的!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古代向來有系統記載歷史的習慣,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個優點。正是因爲我們習慣於記載前朝的歷史,所以我們的歷史是完整的,這也是我們這個文明能夠保留傳承下來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國的第一部正史,就是西漢時期太史公司馬遷修著的《史記》。《史記》記載了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一直到漢武帝時期的所有歷史。自從《史記》出現之後,中國曆代王朝,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一個王朝滅亡之後,下一個朝代要給前朝修史,以保證我們這個文明的歷史完整性。

所以,西漢滅亡後,到了東漢時期,班固寫了一本《漢書》;東漢再加上後面的三國時代結束後,又先後出現了《三國志》和《後漢書》。

正常來說,只有一個朝代滅亡之後,下一個朝代的史官,纔有可能參與前朝史書的修撰工作。所以,正常情況下,一位史官,只能參與一本正史的修撰工作。而且,能夠參與正史的修撰工作,這已經是中國古代史官的至高榮譽了。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2張

但是,到了李延壽這裏,情況卻變得截然不同了。

李延壽不但參與了四部正史的修撰工作,而且這其中,有兩部正史,是他自己獨立完成的!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這都是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的記錄。

這個李延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爲啥他能參與四部正史的修撰工作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事,我們還得從李延壽這個人說起。

李延壽,字遐齡,生卒年不詳。李延壽出身隴西李氏,他的這個李,和唐朝皇族的那個李,確實是一個李。唐朝皇族李氏,也是出身隴西李氏。不過,雙方從很早之前開始,就已經分家,不是一個分支。

李延壽的父親,名字比較有趣,名叫李大師。這個名字在今天看來,可能更像是一個尊稱。但是對於李大師來說,他是姓李,名大師,字君威。

和李延壽一樣,他爹李大師也是一位史學家。

李大師生於南北朝末期,在李大師4歲的時候,隋朝開國。李大師的祖輩世代爲官,曾祖父曾任北魏驃騎大將軍,祖父曾任北齊太守,父親曾任洛陽縣令。用現在的話來說,李大師是妥妥的官N代了。

正是因爲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李大師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過,李大師成年之後,卻似乎對做官沒什麼興趣,倒是對寫史書很感興趣。

李大師的這個興趣愛好,便奠定了後來李家兩代人投身史學編撰的命運。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3張

在中國歷史上,隋朝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朝代,僅僅只存在了37年就結束了。但對於李大師來說,能夠生活在隋朝,其實是他的幸運。因爲隋朝建立後,隋朝的統治者,對於修撰史書這件事,格外的感興趣。

大家都知道,在二十四史當中,《史記》、《漢書》、《後漢書》以及《三國志》,最前面的這四本正史,也被稱作‘前四史’。前四史和後面的二十部正史相比,微微有些不同。除了評價最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四本史書,都是私人寫的。

因爲是私人所寫,所以當朝統治者對編撰者的影響,相對較小,相對也就更可靠一些。

前四史當中,最後完成的是《後漢書》,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時代。在《後漢書》成書的同時,中國已經進入了南北朝時代,上百年的南北對峙,連年戰亂,讓編撰史書這項工作,變得困難重重。

所以,整個南北朝期間,幾大政權輪番登場,一直在忙着統一天下,也沒空去花大力氣修史。至於私人修史,在這期間雖然一直都沒停過,但因爲連年打仗,北方和南方又常年分裂,所以私人寫的史書,也就有了很大的侷限性。

於是,隋朝建立之後,回頭去看南北朝時代的正史,就只能是亂七八糟了。

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很有雄心壯志的皇帝,而且在位時期政績確實也很突出。作爲整個南北朝時代的終結者,楊堅覺得這些亂七八糟的史書,也應該重點搞一下。於是,在楊堅的安排下,隋朝開始組織起大規模的修史工作。

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一件具有開創性的大事。

在隋朝之前,之前的幾部正史,都是私人進行編撰的。隋朝之前的諸多朝代,雖然也有記載歷史的習慣,但是正史都是後代私人進行彙編的。

但是從隋朝開始,修訂正史,從私人工作變成了國家工程。由國家開始組織專業人士,對前朝歷史進行編撰。後來的唐宋元明清,無一例外,都遵循了這個傳統。

正是因爲隋朝對修史的高度重視,李大師也得以從事這份高尚的工作。在這期間,李大師的人生,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情。但因爲李大師的人生經歷,不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所以我們暫時忽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讀二十四史當中的《北史》第一百卷,有李大師的傳記。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4張

隋朝官方開始修史之後,李大師確實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好景不長,後來因爲種種變故,李大師失業了。

說到這裏,熟悉二十四史的朋友,可以會發現一個問題:既然隋朝已經開始成立專門的機構,修撰前朝歷史,那爲啥二十四史當中,沒有任何一部是成書於隋朝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隋朝太短了。

整個隋朝,僅僅只存在了三十七年,前面的七八年裏,基本上年年都在打仗,所以才統一了天下。後面楊廣上位後,又有接近七八年的時間,到處打仗。如此一來,相對太平的時間,就極少極少了。

而修撰歷史這份工作,又相對龐大。比如清史,清朝滅亡於1912年,但是清史的修訂工作,是直到今天才勉強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清史》修訂工作立項,是在2002年8月。直到2021年,才終於修訂完成,即將進行刊印。就算以目前的國力,修訂前朝歷史都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那麼隋朝想要修前朝歷史,而且是修訂前面好幾個朝代的歷史,這個難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修訂歷史,不是簡單地摘抄前人的歷史記載。而是要通過現有的史料和文物,對載入正史的每一行字負責,儘可能確保每一個字的準確性。今天我們讀正史,在某個人的傳記當中,可能會讀到某某人,祖籍是哪裏。就這樣一行字,史官在修訂歷史的時候,可能需要跋涉千里,找到這位古人他們家的祖墳,然後參照人家祖墳上的墓碑來考證,最後才能得到結果。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5張

所以,這個工作量,對於隋朝來說,實在是太大了。直到隋朝滅亡,也沒能完整修訂出任何一部正史。這對於李大師來說,也是他人生當中最大的一個遺憾。李大師一生的夢想,就是能夠編撰出完整的南北朝歷史。但隋朝的情況,又註定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隋朝之後,就是唐朝。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朝代,同時也比較強大。而且,唐朝統一天下的速度很快,從唐朝開國算起,僅僅花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就統一了整個中原。唐朝統一天下之後,李大師還活着。但是因爲時代動盪的原因,李大師並沒有參與到唐朝的正史編撰工程。後來,李大師便回到了家鄉,自己獨自寫史書。

到了貞觀二年,李大師死了。

一直到死,李大師都沒能完成自己的心願,沒能真正完成南北朝歷史的編撰工作。這個遺憾,也成了李大師畢生的遺憾。

李大師去世後,他的兒子李延壽,繼承了他的遺志。既然父親沒能完成這份工作,那就由兒子來完成吧!

貞觀三年,就在李大師剛剛去世之後,唐朝政局徹底穩定了下來。這一年,李世民正式下旨,重啓前朝的歷史修撰工作。李延壽作爲李大師的兒子,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史學家,自然也被再次徵召,參與了這個歷史工程。

這個工程開始之後,對於南北朝歷史到底該怎麼修,唐朝史學界曾一度產生過很大的爭論。

這主要是因爲,南北朝的歷史,實在太混亂了!就算到了今天,八成以上的中國人,可能都很難說清楚南北朝歷史的大致經過。

在這裏,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三國時代的最後,三分歸晉,司馬家建立了西晉王朝。然而西晉建立後,沒過多久,因爲西晉高層的混亂,司馬家的幾個王爺,爲了權力進行亂鬥,最後導致北方邊疆遊牧民族南下,西晉直接覆滅。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6張

因爲當時南下的遊牧民族,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所以歷史上也稱之爲五胡亂華。

西晉覆滅後,殘存的司馬家皇族,以及很多北地士族逃到了南方,史稱衣冠南渡。此後,司馬家皇族在這些士族的支持下,在南方又建立了東晉政權。至於北方,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則是先後出現了至少十六個政權。所以,北方的這段歷史,也被稱之爲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時期和東晉,幾乎是並行的時代。在此期間,南方相對完成,北方則是一直在混戰,陸續出現了前秦、前燕等強大政權。但這些政權,都沒能徹底統一北方,更沒能南下滅晉。

到了這個時代的最後,北方的北魏政權開始崛起,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幾乎於此同時,南方的東晉也徹底滅亡,被後面的劉宋政權取代。

中國歷史,也由此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形成了上百年的分裂對峙狀態,一直保持着相對的獨立。在這期間,南方先後經歷了四次改朝換代,出現了宋、齊、樑、陳這四個政權。

至於北方,北魏統一北方後,確實穩定了一些。但後來,因爲北魏內部的問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再之後,東魏被權臣高家篡權,建立了北齊。而後,西魏也被他們那邊的權臣宇文家篡權,變成了北周。

此後,北周滅了北齊,再次統一北方。但同時,北周內部也出了很多問題,最後導致外戚楊堅上位,最後篡權建立了隋朝。隋朝建立後,經過數年的準備,最後南下滅掉了南陳,這才徹底結束了南北朝時代。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7張

如此混亂的時代,到底是按照政權去寫正史?還是按照南北雙方去寫?不管哪一種選擇,似乎都有不足之處。

最後,還是李世民拍板,選擇了按政權朝代去寫。

首先,是晉朝歷史。之前其實已經好幾個版本的《晉書》,但李世民覺得太爛,所以決定重寫晉書,將西晉和東晉都囊括其中。這個工作,由當朝宰相房玄齡牽頭,帶一批人來負責完成。

東晉滅亡後,南方先後是宋齊樑陳四個朝代。宋和齊這兩個朝代的正史,在南樑時代都編完了。李世民翻了翻,覺得寫得還可以,所以就不用再搞了。但是南樑史和南陳史,這個是必須要搞的。

這兩部正史,李世民交給了一個叫姚思廉的人來負責。之所以交給他,除了姚思廉本人是個優秀的史學家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姚思廉本就是個南樑人。姚思廉出生的時候,恰好是南樑滅亡的那一年,而後又在南陳時代長大,在隋朝做官,最後在唐朝寫史書。他的父親姚察,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史學家,一生積累了很多的史料,在隋朝就負責編撰南樑史和南陳史。所以,這兩部正史,交給姚思廉來弄,最爲妥當。

至於北邊的歷史,則更加混亂,因爲北邊長期分裂。李世民翻了一圈之後,發現北魏的正史已經有人寫了。寫北魏歷史的這個人,恰好是大唐第一槓精魏徵的一位同族,叫魏收。北魏的《魏書》寫得還不錯,不用再搞了。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8張

但是北魏分裂之後,分成的北周和北齊,這兩個朝代的正史都沒搞。於是,李世民就要求一個叫李百藥的史學家,來編寫北齊的歷史;讓另一位叫令狐德棻的史學家,來編寫北齊的歷史。

最後,還剩一個隋朝,李世民將隋朝歷史,交給了著名槓精魏徵。魏徵除了能擡槓之外,本人的史學素養也很高。負責這份工作,遊刃有餘。

至於李延壽,他同時參加了房玄齡主持的《晉書》編撰工程,也參加了魏徵主持的《隋書》編撰工程。魏徵和房玄齡兩人,都是大佬中的大佬,人家在朝堂上還有一大攤子工作,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史書編撰工作當中。所以,就需要找人來幫他們做工作。而李延壽,就是房玄齡和魏徵兩位大佬,找來幫自己工作的人。

對於《晉書》和《隋書》,李延壽雖然沒有獨立完成,但也參與了大部分的編撰工作,這個貢獻也是很大的。在整個貞觀年間,發生了那麼多名留青史的大事,李延壽一個都沒參與,他就一直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史官,從事自己的史學工作,樂在其中。

等到貞觀時代末期,這幾部正史,都已經陸續編撰完成。前朝修史工作,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對此,李延壽並不滿意。

雖然參與了唐朝的修史工作,而且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長久以來,李延壽一直和官府持相反態度。李延壽的史學觀念,是繼承自他爹李大師的。他們家是主張南北分修歷史的。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9張

所以,李延壽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從南北對立的角度,分別寫下了《南史》和《北史》這兩部正史。因爲李延壽之前參加過官方修撰工作,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史料。而且,此時唐朝官方的正史修撰,也已經完成。所以李延壽修這兩部書,相對而言就輕鬆了一些。

但即便如此,爲了修這兩部書,李延壽依然前後花了整整十六年的時間!

《南史》和《北史》這兩部書,是李延壽獨立完成的。再加上之前的《晉書》和《隋書》,李延壽一共參加了四部正史的修撰工作。這個記錄,在歷史上是無人能比的。前無古人,後面也是後無來者。

除了李延壽之外,參與正史修撰第二多的,是元朝的脫脫,他參加的金國、遼國,以及宋朝這三個政權的正史編撰。再之後便是歐陽修,主持編撰了《新唐書》和《新五代史》。還有和李延壽同時代的姚思廉,主編了南樑史和南陳史。

爲什麼說李延壽是個猛人?他參與了四部正史的編撰 第10張

除了這四部正史之外,李延壽的一生,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著作。比如記載了南北朝時期音樂、禮儀、刑法等諸多內容的《五代史志》,再比如記載了整個李世民時代歷史的《貞觀政典》,可惜這本書沒傳下來。

總之,李延壽的一生,一直都花在了史學修撰方面。對於中國歷史的傳承,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雖然沒參與過貞觀時代的那些重要時代變遷,但他在歷史方面的貢獻,仍是值得後人去推崇的。

實際上,正是因爲中國古代,有着大批像李延壽這樣的人存在,我們這個國家的歷史,才能被完整記錄下來。這些史官,他們不畏強權,不畏艱難險阻,不求富貴榮華,只爲了秉筆直言,爲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歷史。

這種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深刻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