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紅樓夢一書中是如何描寫晴雯的結局的?

紅樓夢一書中是如何描寫晴雯的結局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晴雯是《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賈寶玉房裏的四個大丫鬟之一。她的死亡,可謂《紅樓夢》中一大驚天冤案,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晴雯是《紅樓夢》中一個十足的悲劇性人物,她的悲劇在判詞裏就已經寫明,是“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這些判詞充當了預言的角色,我們從中也可以得知她逃脫不了的悲劇性結局。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讓晴雯無法規避這結局呢?葉朗先生說在古代希臘,人們是把悲劇和命運聯繫在一起的,真正的悲劇是指個人不能支配命運,並且要承擔由命運引起的災難。

命運帶來的災難能讓晴雯毀滅,而這種毀滅能夠引起讀者強烈的情緒,相信很多人在看到晴雯死去那一回都或多或少爲之動容,有的甚至流下了熱淚。這時,晴雯悲劇的美感就產生了。

紅樓夢一書中是如何描寫晴雯的結局的?

一、使人觀之惋惜

在看到命運也可以說是王夫人的不公正待遇給晴雯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讀者通過閱讀感知着這種痛苦,並因此產生了同情和惋惜。這種同情和平常的同情不太一樣,用朱光潛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由於突然洞見了命運的力量與人生的虛無而喚起的一種‘普遍情感’”。

在書中,晴雯是個無比美好的女子,長得風流靈巧,口才極佳,性格爽朗,敢幹敢拼,針線活也精細。除此之外,晴雯還是不諳世事的小孩子。印象最深就是晴雯撕扇那回,寶玉爲緩和他倆的關係,故意拿扇子給晴雯撕,晴雯邊撕邊笑,之前的不愉快早拋之腦後了。

晴雯撕扇就跟小孩撕紙一樣,都是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有着小孩子心性的晴雯本該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她的面容姣好令王夫人厭棄,她的天真無邪口無遮攔也得罪了不少人。

王夫人最終對晴雯下手了,晴雯拖着病怏怏的身子回了家,美麗的容顏因一場大病而略有損毀,原來心高氣傲的晴雯死在了自家的蘆葦土炕上。大觀園裏的女子,從小姐到下人,一個個接二連三地離園,她們也不想出去,但是又不得不出去。

如此美好的人,終究逃不過被毀滅的結局,看到她被王夫人無情地趕出了賈府,讓人不免爲之動容,心生憐憫。

二、使人心生恐懼

晴雯的死,除了讓人心生憐憫之外,也讓人感到恐懼,這種恐懼與日常生活中的恐懼不同,朱光潛先生在《悲劇心理學》中說道:“觀賞一部偉大悲劇就好像觀看一場大風暴。我們先是感到面對某種壓倒一切的力量那種恐懼,然後那令人恐懼的力量卻又將我們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那裏我們體會到平時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能體會到的活力。”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關於四大家族興衰的現實性作品,屬於人情小說,但是我們在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依舊會產生恐懼,我們不是對晴雯產生恐懼,而是對讓晴雯成爲悲劇的因素產生恐懼。

悲劇總是和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們可以把晴雯的悲劇歸結爲命運,命運是理性難以掌握的東西,正是因是命運模糊不清,我們纔會如此懼怕,人們對未知的將來同樣充滿恐懼,畢竟未來充滿了變數,是好是壞都無法提前得知。

三、使人爲之振奮

紅樓夢一書中是如何描寫晴雯的結局的? 第2張

憐憫和恐懼由悲劇產生,悲劇讓人懷有敬畏之心。試想一下,我們看到從晴雯被趕出賈府到她死亡之時是否產生了憐憫和恐懼,憐憫她從副小姐淪爲無人照看的可憐蟲,恐懼她生前有衆人做伴,死前卻是孤獨一人無人照顧。

對於晴雯最後的結局,除了憐憫和恐懼,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悲劇美感從中產生,那就是振奮。葉朗先生說:“振奮則是悲劇人物在命運的巨石壓頂時,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嚴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氣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這是靈魂的淨化和昇華。”

晴雯最後的抗爭是將自己的手指甲咬斷,連同從身上脫下來的舊紅綾襖一起送給了寶玉。晴雯這樣的做法正是對流言蜚語的反擊,事實中的晴雯與王夫人眼中的晴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因此,晴雯的反擊在讀者看來就極其諷刺了,畢竟晴雯此舉是在變相地保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晴雯的抗爭喚起了讀者潛藏於內心的驚奇感,對於她以及她的行爲是又驚又奇又崇拜,這種崇拜會在不經意間塑造讀者的價值觀,使之向其崇拜對象靠攏。

綜上所述,晴雯悲劇的美感是複雜的,悲劇是讓我們哭的東西,讓我們哭的比能讓我們笑的東西更有價值。就像朱光潛先生所說:“悲劇毫無疑問帶有悲觀和憂鬱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壯麗的詩情和英雄的格調使我們深受鼓舞”。

悲劇的美感帶着痛感能讓人更加清醒,看待問題的眼光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