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說清朝宮女出宮後,“無人娶、沒人要”,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時宮女至數千,脂粉錢至百萬。今朕宮中計使女三百,況朕未近使之宮女,年近三十者,即出與其父母,令婚配。”——康熙皇帝《庭訓格言》

按照民間“算不算,三千三;夠不夠,三千六”的說法,清朝宮女數量雖不及明朝,當也絕對不像《庭訓格言》所言,僅有“使女三百”。另據相關史料記載,清朝宮女的出宮年齡自乾隆朝以後便逐漸固定在26歲左右,這在當時也已屬“老女人”行列;康熙朝時期的“年近三十,即令婚配”更不能算上“恩典”。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另外,清朝皇帝雖然雖然有着祖制約束和敬事房節制,不能虛心所欲的推倒宮女,但真要喜歡上哪位宮女,提出臨幸要求,宮女主動拒絕的概率卻也並不高;或者她們根本就不敢拒絕。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就是宮女出身,獲皇帝恩寵後,飛上枝頭變成了鳳凰。

當然,孝恭仁皇后、孝儀純皇后這類成功案例,畢竟是少數。被皇帝臨幸卻並未生育,甚至生育以後仍被皇帝拋之腦後的宮女纔是最常見的現象。

所以,很多人就認爲,清朝宮女出宮時已經屬於“老女人”,而且很大概率上已經被皇帝臨幸,她們必定會落入一個尷尬境地,落得“無人娶、沒人要”的悲涼下場!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第2張

只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清朝宮女出宮後,真就沒人要?

其實,我們只需要聽聽宮女自己怎麼說,就能立馬弄清楚這個問題。

根據《宮女往談錄》的記載,晚清宮女榮兒回憶了自己出宮後的結婚情景:

結婚時是很風光的,老太后以主婚人的身份,陪送了八副擡兒作嫁妝,珍寶衣物,一應俱全。

除此之外,榮兒出宮後,其家人的生活條件也立馬得到了改善,父親“遊手好閒,提籠架鳥,和一般旗下人一樣”;哥哥“好票戲,唱黑頭,花錢買臉,是個很有名氣的票友”。

這是“無人娶、沒人要”的表現?這是宮女出宮後,落得悲涼下場的表現?

另外,榮兒還詳細介紹了另外一位年齡較長的“老宮女”出宮後的“財大氣粗”:

剛從宮裏出來的時候,頭上插的,手上戴的就夠一家‘過活’(北京話,意同家當),更不用說箱子、包皮袱,積下來的賞賜。一出來就買了三所房子,吃瓦片就夠過了。親戚朋友誰不挑大拇哥呀!

如果不是兩個“提籠架鳥,遊手好閒”的弟弟連累,衆人皆言這位“老宮女”必定能尋得一個合適的人家,能享一輩子福。

所以,清朝宮女出宮絕不像坊間傳聞,會立馬淪落到“無人娶、沒人要”的尷尬境地,一般都會尋得合適人家,落得善終、享一輩子福。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第3張

至於原因何在,除了出宮以後的“財大氣粗”外,還有着以下兩個原因:

1、宮女的出身

根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的記載,隸屬於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之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年舉行一次的“內務府選秀”,被選中的女子即入宮成爲宮女。

“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如果得不到皇帝恩寵,就供職到26歲左右,出宮婚配。

“上三旗包衣”在清朝是一個特殊羣體,表面上的地位雖然低於八旗旗人,當因爲直接隸屬於皇帝,身份地位自然不容小覷。再加上上三旗包衣大多入仕爲官,而且也不乏笑傲後宮的後宮妃嬪,所以上三旗包衣的地位甚至要比下五旗都高。

有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出身,宮女們出宮以後就算尋不着顯赫的八旗勳貴,尋個混跡仕途的小官,或者普通的八旗人家絕對不是難事。如果宮女的家族中再有一兩個官職較高的親屬,弄個政治聯盟,混個嫡福晉也並不稀奇。如果再有皇帝、皇后或者皇太后的恩典,賜婚給行政級別極高的侍衛,更是無限風光。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第4張

2、宮女的綜合素質

根據《宮女往談錄》的記載,清朝宮女入宮後會接受極爲嚴厲的禮儀、規矩學習,說話方式、聲音大小、睡覺姿勢、四季飲食、衣着打扮甚至喘氣的頻率都有着極爲嚴格的約束。

晚清宮女榮兒就是經過這樣的訓練,才成爲了一個“非常文靜,從來不大聲談話。總是慢聲細語地,一字一句地把話送到你耳朵裏”的溫柔女人。在極爲注重禮儀、規矩的清朝時期,在宮中任職十幾年的宮女們都會變成一個懂規矩、知禮儀的傳統女性楷模,怎能不受男性歡迎,怎能不被大家族接受?

3、宮女的外在條件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清朝“八旗選秀”和“內務府選秀”的橋段演繹。之所以稱其爲“選秀”,就是要經過極爲系統、全面、細緻地挑選,外貌長相、身形條件自然是極爲重要的選擇因素。

也就是說,清朝的宮女雖然最爲講究“根紅苗正”,但對外在條件也是極爲關注。很多人看到網上流傳的晚晴宮女形象,就認定清朝的宮女都是歪瓜裂棗、不堪入目,這是不正確甚至極爲荒唐的。清朝時期之所以有那麼多後宮妃嬪出身宮女,不就是因爲她們的外貌長相極爲出衆嗎?

廉親王胤禩的生母,宮女出身的良妃衛氏甚至還是“美豔冠一宮,寵幸無比”的所在,其驚人美貌不僅宮中聞名,就連民間也廣爲流傳。良妃雖然不能代表清朝宮女的整體顏值水平,但也足以說明經過層層挑選後的宮女們絕對值得宮外男子追求。

清朝宮女出宮後,真的沒有人要嗎? 第5張

所以,清朝宮女出宮後,即使已經成爲“老女人”,即使有着被皇帝臨幸過的可能,也絕對不會落得“無人娶、沒人要”的悲涼境地。在那樣一個注重禮儀規矩、注重出身門第的封建年代,迎娶一位懂規矩、知禮儀而且出身名門、背景強大,更重要的是“財大氣粗”的宮女,是無數男性的終極夢想。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宮女往談錄》、《庭訓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