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七品官在清朝縣衙有多稀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七品芝麻官”,意思就是說在過去的官場上,七品官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了。會有這種感覺,常常是因爲電影小說等文學作品當中,給我們代入的都是朝廷一品大員,乃至皇帝親王,最次都是總督巡撫一級的封疆大吏,導致我們看待歷史的時候,容易有偏差。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七品官在清朝縣衙當中,仍是比較少的。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這裏所說的縣衙,主要就是縣一級的地方辦事機構。過去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縣在清朝一級中,屬於最低級別的官職,轄區主要是一個縣,承擔着衆多政務。

由於事務繁多,清朝縣衙一級的實際辦事人數也是比較多的。按照規制,清朝縣衙有三班六房的人員配置。所謂三班六房,三班說得是快、壯、皁,六房就是禮、吏、兵、刑、工、戶,不同的縣衙機構,對應不同的事務。這兩個類型劃分中,他們處理的事務也有不同。三班主要是負責粗重的體力事務,比如緝拿犯人、行刑燈,六房主要就是處理一些文書工作,比如清點每年應該徵收的賦稅錢糧等賬冊。

這些體力勞作,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裏看到的衙役來做,文書工作就是交給吏員來處理。對於一個縣衙來說,要處理事情的人手實際是需要不少,而且清朝的時候,地方縣衙經常是人員超標的。

因爲清朝對於地方縣衙的人員是沒有明確定額的。清朝時,四川巴縣縣衙冗員達到七千多人。

那麼,這裏就有一個問題來了:既然縣衙冗員那麼多,那麼朝廷怎麼能負擔得起那麼多人員的開支。從這裏開始,我們就開始把問題從介紹清朝縣衙的情況轉到介紹清朝縣衙一級的官職情況。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第2張

正七品官職在清朝縣衙當中,一般對應的就是知縣一級的官職。這個官職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知縣在清朝當中,實際權力可大可小。在地方官員序列當中,知縣屬於最底下的一層。但是對於一個縣的老百姓來說,就是“縣官不如現官”,知縣往往比總督、巡撫一級的官員更具有威懾力,產生的直接影響也更大。

除了知縣外,在縣一級的清朝衙門當中,也有幾個官職屬於七品。比如說清朝在縣一級設置的學官——訓導。這個官職在清朝的時候,主要是負責教育類的事務。這種 官職每個縣設置數量有限,在過去屬於比較清水衙門的存在,不如知縣那麼有油水。但是,訓導這個官職有一個比較特殊,它畢竟是負責教育類,如果某個訓導能帶出一個有潛力、有資質的學生,那可能對於將來的仕途有很大影響。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第3張

而除此之外,清朝縣衙還有一個官職也有達到這個要求,那就是京縣的縣丞。京縣在清朝地方行政劃分當中屬於比較特殊的一種。京縣就是國都直接管轄的縣,這種地方的特殊在於,在過去中國的傳統理念當中,京城屬於“首善之地”,就是說它的教化、治理水平要達到成爲全國的模範水平,可以讓全天下的地方都能效仿。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京城的地方,治理起來都是難度很大的。天子腳下,隨隨便便都是親王勳貴、朝廷大員,一棒子砸下去,都可能跟朝廷某個達官貴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治理起來,難度堪稱五星級。難度高,要求高,朝廷就給京縣很高的配置。比如一般的知縣是七品,他們就把京縣知縣調到了六品。相應的,京縣縣丞也就到了七品。

清朝七品官作爲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稀缺 第4張

在縣衙以外,還有一個跟縣衙處於比較微妙位置的“州”。“州”的位置,不一定比縣高,要看它所隸屬的級別。如果是隸屬於省,就是跟府相同級別。如果是歸府直接管轄,就是跟縣相同級別。

所以,在清朝這一級的地方官當中,如果是隸屬省的“州”,他們的州判,就是有七品。

這些就是清朝縣衙一級的地方行政劃分當中,七品官的情況了。雖然也有好幾個,但總體來說,跟縣衙龐大冗雜的人員數量相比較來說,只能是佔據一個很大的比例。這也是爲什麼,後來清朝會出現地方衙役吏員架空知縣的情況,形成了諸多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