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竇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權爲什麼會走向失敗?

竇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權爲什麼會走向失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竇建德建立大夏政權的故事。

一、竇建德以及其建立的大夏政權

1.時代背景下的起兵

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之中既繁榮又短命的封建王朝,早在隋文帝末年的時候,朝政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後隋煬帝上臺,對這些情況不管不顧,在不考慮人民感受的情況下大興土木,大搞國內建設,很快就爆發了國內的局部起義。

當時的隋煬帝雖然派兵前去鎮壓,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重視這次動亂,在戰亂平息之後,變本加厲愈發壓榨人民,甚至強迫徵兵,組織多次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最終引發了國內的全面動亂,竇建德就是處於這種時代大背景下。

竇建德老家山東也是禍不單行,社會動盪的同時還發生了連年的災荒,鄉里百姓的場面慘不忍睹,餓死逃荒的人不計其數。正是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朝廷依然在徵兵攻打高句麗,甚至強迫農民加入,竇建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從軍。

竇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權爲什麼會走向失敗?

當時的竇建德被任命爲百夫長,手下掌管着二百餘人,但是他壓根沒有爲隋朝作戰的打算。他認爲當年隋文帝在的時候四海之內都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從隋煬帝繼位就打仗,並且在第一次出征高句麗失敗之後依然不肯罷休,不容緩和地就開始了第二次戰爭。

如此強徵百姓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大動亂,所以他決心自己建立勢力,等到起義在全國範圍內爆發的時候就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和勢力。

從這時候開始,竇建德就開始招兵買馬,主要是針對那些土地被豪奪或是遭受饑荒困苦的人民,很快就聚集了上百號人。爲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竇建德下令手下人馬如同山匪一般隱藏在深山老林之中,通過掠奪鄉紳土豪獲得資源。

616年,竇建德與當地另外一位造反聚義的首領高仕達聯合,面對來自朝廷的打壓,高仕達因爲自覺謀略上比不上竇建德,所以將兵權全權交付,讓竇建德負責對抗來自朝廷的清剿軍隊。竇建德領導的反隋起義自此開始。

2.如火如荼的起義巔峯

竇建德不負衆望,當時敵軍爲了瓦解竇建德的軍隊,使用了離間之計,派人假裝成竇建德之妻離間其與王世充的關係,結果竇建德提前知道了這一點,並沒有將其戳穿,而是將計就計,假裝向隋軍投降。

在雙方約定時間之後竇建德率兵前去“投降”,在隋軍鬆懈之際,竇建德突然出擊,出其不意執之下打的隋軍七零八落,隋軍傷亡慘重,率殘部出逃。經過此次戰役之後,竇建德的權力與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隨着各方起義軍隊的各自興起,竇建德逐漸變成了當時最強大勢力的其中之一,在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的第一年,竇建德也召集文武官員稱王,此後便開始了攻城略地之旅。

二、起義失敗與身死

1.急轉直下

此後的竇建德心懷一腔熱血,開始了平定四方割據勢力的戰爭。最初戰爭形式相對比較順利,每一次攻下州郡城池之後,竇建德都會將獲得的財物分配給手下,甚至遣散宮女,拒絕被美色所誘惑,僅將剩餘的絲織品賞給自己的妻妾。

當時的割據勢力並非是竇建德一家獨大,還有一個很強大的勢力和竇建德處於敵對方面,那就是李淵所創建的“李唐”勢力。由於是繼承了大隋的正統,所以相對竇建德的大夏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很快雙方之間就開始了戰爭。

李淵建立唐朝的第四年,竇建德率兵攻打周橋城並且順利破城,隨後率大軍繼續前進,接連拿下了好幾座城池。此時的大唐也正處於平定割據勢力的重要階段,彼此也算是針鋒相對,李世民很快就被派遣來攻擊竇建德。

竇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權爲什麼會走向失敗? 第2張

明顯李世民在帶兵打仗方面要比竇建德技高一籌,他巧妙地避過了竇建德的攻擊鋒銳,率領輕騎突襲了後方的運糧軍隊,竇建德遭遇大敗,此次起義的形式也開始走向沒落。

2.最終失敗

由於這次戰爭的失利,竇建德所帶領的軍隊自上而下士氣受挫。但竇建德依然選擇招兵買馬,擴充軍隊,甚至要在士氣低落的情況之下堅持發動戰爭,並且將戰役的制定權交給了手下一位書生

這次任命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但是竇建德固執己見,與手下起了矛盾,但決定權始終握在竇建德手中,這場沒有任何勝算的戰爭依舊是轟轟烈烈的進行了。李唐一方由李世民來統領,面對竇建德的來勢洶洶,李世民選擇了暫避。

在雙方大軍集結完畢之後,李世民率兵突襲,竇建德倉促應戰,在接連幾次的廝殺之中,竇建德一方節節敗退,最終被李世民俘虜,隨着竇建德被斬首,這場起義最終宣告失敗。

三、失敗分析與農民起義的封建化

1.竇建德的被迫性

在這場失敗的起義之中,竇建德無論是進行起義還是後來的政權建立,自始至終代表的都是農民階級,而這個階級的封建化,註定這次起義不能成功。首先農民階級的封建化之下,竇建德並未表現出明確的反抗意識。

從早期的起義來看,竇建德作爲一個農民階級,能夠在隋朝的軍隊之中做到百夫長的位置,說明他最早的時候是沒有反抗心理的。而後來的起兵對於竇建德來說都充滿了迫不得已,若不是形勢所迫,身爲農民的竇建德不會存在反抗的意識。

2.對皇權的擁護性

這是農民起義封建化的第二個表現,皇權作爲封建社會的代表,農民階級越是封建化,就對其越是擁護。迫於封建社會當時農民階級的地位,所以其封建化鬥爭之中多數的目的都是擁護皇權,在皇帝胡作非爲的時候農民領袖自立爲王。

比如先前的東漢末年,以及竇建德所進行的起義,初衷都是擁護皇權的純潔性。但是天下究竟誰當皇帝取決於其自身的能力,像隋煬帝這種引發衆怒的,自然是通過推翻固有朝廷的方式來維護皇權。

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目的都是如此,竇建德爲保證皇權自立爲王建立大夏,而李淵爲了不失皇權正統也是建立了唐朝,所以這些起義都是農民起義封建化過程中擁護皇權的表現。

竇建德建立的大夏政權爲什麼會走向失敗? 第3張

3.士大夫加入起義推動封建化

所謂的封建化,是農民在發動起義之後從各方面走向封建化進程。無論是政權建立還是對帝王的順從情緒都是封建化的表現,農民起義封建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大量士大夫階層的加入。

隋末唐初的社會,遭受社會災難的不只是廣大的農民階級,隋朝廷中的“士大夫”階層也受到了迫害。超綱混亂導致原本的官僚制度出現問題,而後朝政中的官員入職被權力和利益壟斷,喪失了公平之後,自然是引起了士大夫基層的不滿。

在竇建德農民起義開始的時候,士大夫階層就有許多人員先後加入到起義軍中,這一羣人雖然不滿於不公平的社會現狀,但原來都是封建社會階層中的重要環節,所以其封建化的思想在加入起義軍之後很快會影響到整個軍隊。

這種情況的長久影響之下,自然是會促進農民起義的封建化,基於多方面的封建化影響,竇建德也被徹底腐蝕,原本的農民思想徹底轉變爲封建社會中的稱王思想,所以起義之餘最終決定將皇權緊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