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張飛爲何對劉備如此忠心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代,最耀眼的人品代言人非劉關張莫屬,三人自從桃園結義以來,彼此始終忠貞不渝,即使多次在戰鬥中被打散,也能夠重新聚攏到一起,正所謂"流水的徐庶孔明龐統、鐵打的劉備關羽張飛",那麼,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呢,根源在於,三人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

而作爲曾經的劉關張後第四人的趙雲,情況則有點特殊,趙雲對劉備是忠誠的,否則,他也不會捨身忘死的在長阪坡七進七出救劉備的孩子,但是,他對劉備更多的是服從和報恩,在劉備的眼裏,趙雲也不是榮辱與共的兄弟,充其量只是一員"愛將"而已,這是因爲,兩人在價值觀方面相去甚遠,與趙雲真正能夠達到價值觀一致的,其實是諸葛亮,兩人的目標都是:"誅滅曹賊、興復漢室",正因如此,趙雲後來逐漸成爲了諸葛亮的鐵桿粉絲,兩人成爲了劉備陣營裏心照不宣的親密戰友。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當關羽、張飛、劉備先後亡命時,諸葛亮幾乎沒有情緒上大的波動,而當趙雲去世時,諸葛亮則"跌足而哭",並稱:"去吾一臂也”。

三國中的另一對超級組合是曹操和荀彧,在曹操的成功路上,荀彧立下了汗馬功勞,荀彧一度成爲了曹操最爲信任的謀士,每每曹操率大軍出征,總是把荀彧留在許昌,讓他負責大軍的糧草和大本營許昌的安危,信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但兩人的關係後來急轉直下,其誘因就是曹操稱魏王,衆所周知,稱王是稱帝的前奏,從這一刻起,荀彧知道,曹操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位極人臣的丞相了,曹操已經在爲徹底終結漢室做最後準備了,這與荀彧的"漢室夢"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正是價值觀上的重大分歧,導致二人從開始的親密無間到後來的反目成仇。沒多久,荀彧就自殺了,帶着他錯付一生的遺憾和至死不渝的價值觀,離開了這個世界。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 第2張

曹操最早的一個搭檔是陳宮,當時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出逃,以故意殺人罪(未遂)被全國通緝,後被時任中牟縣縣委書記的陳宮抓獲,在中牟縣看守所,陳宮與曹操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後,被曹操表現出來的大義所感動,於是私自放走了曹操,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陳宮自己也辭去了縣令的職務,跟着曹操一塊流浪天涯去了,這就是價值觀的巨大魅力!後來,陳宮親眼目睹了曹操製造呂伯奢一家滅門慘案,親耳聽到了曹操的那句至理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此時陳宮才意識到自己看走了眼,道不同不相爲謀,陳宮當機立斷的離開了曹操,並在後來發展成爲了堅定的、久經考驗的反曹戰士!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爲什麼能夠如此具有凝聚力? 第3張

其實,在另一本名著《水滸傳》中,所刻畫的108名好漢,也並非有着完全一致的價值觀基礎,比如晁蓋劉唐阮氏兄弟們,奉行的是佔山爲王、逍遙快活的價值觀,比如林沖魯智深武松們,奉行的是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價值觀,而宋江吳用盧俊義們,奉行的則是效忠朝廷、青史留名的價值觀,正是這些價值觀上的差異,纔有了後來晁蓋逐漸被宋江吳用架空、武松則逐漸疏遠了宋江、阮小七則在最後放棄功名回老家捕魚。縱觀全書,也正是梁山領導班子不合時宜的"招安"價值觀,最終導致了梁山事業的悲慘結局!

結語:由此可見,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們也好,曹操荀彧陳宮們也好,宋江晁蓋吳用武松們也好,或聚或離,或攏或散,其根源並不是人品優劣,而是在於是否具備相同的價值觀這一根基,這對於我們現代人的人生交際也有着很深的啓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