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林黛玉在榮國府中,爲什麼會從張揚轉變到隱忍?

林黛玉在榮國府中,爲什麼會從張揚轉變到隱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認爲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後40回作者爲無名氏,整理者爲程偉元、高鶚。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爲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爲主線,描繪了一些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從張揚到隱忍爲何是林黛玉在榮國府做的最正確的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林黛玉和榮國府的交集可以說是佔據了林黛玉人生的三分之二,自打母親賈敏過世之後,賈母這邊派人去接,父親林如海也是思慮再三,勸解林黛玉去榮國府。

第一回登門榮國府的林黛玉,給大傢伙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個印象就是林黛玉那會纔不到十歲的年紀,竟然心裏的譜盤算得很好,不敢多行一步,不敢多說一步。

亦悲亦勇的林黛玉,似乎小小的身板裏潛藏着無限大的能量,來保護她自己。

第二個印象就是那些在門口等待林黛玉來的小丫頭們,幾乎每個丫頭都是面帶笑臉,無比期待林黛玉的氣氛,也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迎客氛圍。

第三個就是賈母對林黛玉在榮國府的生活起居的安排,和賈寶玉持平,這樣的高待遇裏都明白告訴大傢伙,林黛玉在榮國府是吃香的。

恰恰是這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使得林黛玉的第一回張揚,也就沒讓人那麼注意了。

林黛玉在榮國府中,爲什麼會從張揚轉變到隱忍?

林黛玉的第一回張揚就是在周瑞家的奉薛姨媽的命,來給林黛玉送宮花。周瑞家的本就是去給王夫人回話的,恰好薛姨媽說剛從宮裏得的宮花,給榮國府的姑娘,主子送去。

周瑞家的送宮花是先從榮國府的幾個小姐們開始,然後給王熙鳳送了,最後纔到林黛玉。林黛玉當時正在賈寶玉的屋裏玩九宮環呢,看到周瑞家手裏的兩支花就發話裏,問清是單送她的還是每個人都有的?

周瑞家的面對林黛玉的發問,就回說每個人都有,這兩支就是給林姑娘你的。林黛玉就冷笑的說了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林黛玉突然高調的發難,如此張揚的行爲,讓周瑞家的無言以對。她的內心裏估計有這樣的小九九,一個客人,還如此張揚,也不看她是誰的手下,對林黛玉的埋怨也就開始有了。

對周瑞家的發難且冷笑的林黛玉,似乎和剛來榮國府時那個恪守本分,不敢多行不敢多言的林黛玉有了非常大的反差。

林黛玉在榮國府中,爲什麼會從張揚轉變到隱忍? 第2張

且不論林黛玉爲何突然張揚起來,因爲在林黛玉在榮國府的後來生活中,我們發現了林黛玉從張揚變得非常隱忍。

林黛玉的隱忍第一次突出表現還不是在賈母和賈寶玉面前,而是讓薛寶釵做了這個知情者。

薛寶釵看望林黛玉,對着林黛玉的這個身體素質表示擔憂,還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

薛寶釵建議林黛玉可以試試食療,也許慢慢的就把身體素質給調養過來,比如吃點燕窩之類的。

薛寶釵的建議很貼心,林黛玉也很感激,只是想到吃燕窩一事上,自己又沒有錢財支持,一無所有的,如今還想吃燕窩,豈不是讓人詬病。

薛寶釵推心置腹的幫林黛玉解決,想着自己先送她燕窩吃吃看,燕窩的花費她來負責,把林黛玉的後顧之憂給解決了。

林黛玉對薛寶釵如此雪中送炭,內心着實被感動,也就有了燕窩食療一事。從周瑞家的送宮花時林黛玉的張揚,到吃燕窩一事上林黛玉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榮國府的無奈處境直白說出,我們不難看到了林黛玉的隱忍。

林黛玉害怕自己去找賈母要燕窩,會被榮國府的下人看不起,討人嫌。從不在意到時時刻刻的在意其他人的看法,甚至是下人的看法,這樣的林黛玉莫名的讓人有點心疼。

林黛玉在榮國府中,爲什麼會從張揚轉變到隱忍? 第3張

不管是什麼讓林黛玉從張揚到隱忍,但不可否定的就是林黛玉選擇從張揚到隱忍,其實是她在榮國府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周瑞家的送宮花時,林黛玉是有家的,有父親的,父親林如海還是有官職在身的,林黛玉在榮國府是客,仗着年紀小有微詞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林黛玉骨子裏有賈敏遺傳的氣質,她本也有驕傲的本錢。可到了後來,林如海不在人世了,林黛玉就成了真正的孤兒。榮國府對於林黛玉而言,成了林黛玉唯一的選擇。

沒有親人依託,沒有家庭靠山,林黛玉只靠僅有的親情在榮國府堅持生活。認清現狀的林黛玉開始在轉變策略,從張揚到隱忍,一步步的隱忍,因爲她別無選擇。

成爲孤兒的林黛玉,因爲深知賈母也是一把年齡,自己並不是能長長久久的去依靠的,因此她選擇了自己隱忍,給賈母少惹些麻煩,也給自己少惹些討人嫌的地方。

看清事實,順勢而爲,而不是在逆境中堅持個性,堅持自我,這就是林黛玉在榮國府從張揚到隱忍的一步步腳印,也是她在榮國府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