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八旗是怎麼來的?清朝八旗戰鬥力怎麼樣?

清朝八旗是怎麼來的?清朝八旗戰鬥力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八旗是怎麼來的?清朝八旗戰鬥力怎麼樣?其實最早八旗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爲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入關伊始,爲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佈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入關伊始,清廷即採取了大規模的“圈地”活動,圈佔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豁免旗人的稅賦與勞役。優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致使其後代騎射荒廢,甚至出現“生計”問題。

清朝八旗是怎麼來的?清朝八旗戰鬥力怎麼樣?

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

歷史考據

“八旗”是有清一代社會結構與軍事建制合二爲一的組織形式,到中後期已經演變爲這一特殊組織形式的統稱,所以這一組織裏以民族爲基礎編制的滿洲部隊、蒙古部隊和漢族軍隊,分別被稱爲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必須放在前邊才能準確表達這個含義,清朝的文書和口頭表述也都是這樣稱呼的。

近代,大量的文字把“八旗”放在後面,稱作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其意義就被混淆了,在這裏有必要更正,舉個例子來講,漢軍從來沒有過八旗組織,只有八旗組織裏面有一部分漢人組成的軍隊;八旗中還有高麗佐領(朝鮮人)6個、俄羅斯佐領1個,番子佐領(藏族)、回子佐領(維族)各1個。另外單獨設有八旗察哈爾遊牧於張家口外。

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因此,應說旗人是由滿、蒙古、漢三族人組成的,而不能說旗人都是滿人。

歷史作用

入關以後八旗制度的改組和擴大,提供了足夠的兵源,建立起分佈全國的八旗軍隊,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使這支軍隊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對制止分裂、削平內亂、促進祖國的統一起了重大的作用。八旗勁旅痛擊沙俄殖民軍,收復雅克薩城,在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的鬥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數萬名八旗兵士攜帶家眷,在盛京、吉林、黑龍江等地駐防,戍衛屯墾,鞏固了祖國的邊防,參加了開發東北、西北地區的勞動。

清朝八旗是怎麼來的?清朝八旗戰鬥力怎麼樣? 第2張

隨着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