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與吳巨是好朋友嗎?爲什麼劉備曾經選擇投奔他?

劉備與吳巨是好朋友嗎?爲什麼劉備曾經選擇投奔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劉備投奔吳巨的故事。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率軍東征徐州,誓要擒拿漏網之魚的劉備。劉備戰敗,先是投靠袁紹,一年後又到荊州投靠劉表,被劉表待以上賓之禮。

劉備在荊州一待就是八年,期間他廣施仁義,結交豪傑,招攬英才,使“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吳巨當時是劉表的部下,職務在身的他雖然沒有“歸”了劉備,但在劉備有意識地滲透下,他與劉備成爲好友應是事實。

所以,“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這句話,並不是劉備信口開河的託詞,而是事實。

劉備爲何要投靠吳巨?

蒼梧(交州)不僅位置偏遠,環境封閉,而且不是《隆中對》中戰略規劃中提及的地點,身負“匡扶漢室”重任的劉備,爲何要屈尊到這遠離中原之地呢?難道這是他在曹操追殺之下的慌不擇路之舉?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劉備投奔吳巨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是一步妙棋。

1、目的:施壓孫權

劉備與吳巨是好朋友嗎?爲什麼劉備曾經選擇投奔他?

劉備兵敗當陽後,逃至夏口。夏口地理位置扼要,一旦曹操佔據夏口,孫權就失去長江天險,《榻上策》中“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的戰略設想就無法實現,所以,孫權必須力保夏口不失。然而,在曹操即將揮軍東征的關鍵時刻,劉備卻說要棄夏口南下蒼梧,很明顯就是在逼孫權出兵。

劉備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不出兵,那我就放棄夏口。

2、地理位置:蒼梧可達荊州,以及益州

蒼梧(交州)的東北、正北、西北分別與揚州、荊州相毗鄰,從蒼梧北上即可到達荊州,而從蒼梧通過南中也可到達益州。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遷鄱陽太守步騭擔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統領武射吏千餘人南行接管交州。而在公元265年,霍弋代表曹魏救援呂興,從南中出兵橫掃交州,平定了交阯、日南、九真三郡。不過,從蒼梧經南中進入益州難度較大,相對來說,從荊州進入益州纔是最佳的途徑。

如果與孫權談不攏,劉備就會選擇南下蒼梧,然後再伺機從蒼梧出兵攻打荊州或益州,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3、選擇:上中下三策可選

在後有曹操追兵,前有孫權的情況下,留給劉備的選擇已經不多了。準確地說,只有三個選項可供劉備選擇。

上策:與孫權聯合抗曹操

在袁紹敗亡,劉表覆滅,馬超鞭長莫及的情況下,有實力與曹操一戰的只剩孫權一人。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如果能與孫權聯手抗曹,毫無疑問是最佳的選擇。因爲這是劉備打敗曹操的唯一機會,而且這也是趁劉表新亡,曹操未站穩腳跟的間隙,搶佔荊州地盤的良機。

但是,劉備此時實力較弱,不具備與孫權平起平坐的資格,孫權是否願意與他聯手,劉備心裏也沒底。所以,當魯肅問他有何打算時,劉備就以退爲進,說要南下蒼梧投奔吳巨,實際上就是逼迫孫權方做出選擇。

中策:南下蒼梧

上面分析過,從蒼梧也可到達荊州,以及益州。但是,從蒼梧經南中到達益州的難度較大;另外,一旦曹操佔據了荊州甚至東吳,以劉備的實力,想從蒼梧北伐荊州基本無戲。

所以,相對於與孫權聯手抗曹,南下蒼梧顯然只是劉備的第二選擇。

下策:投靠孫權

劉備與吳巨是好朋友嗎?爲什麼劉備曾經選擇投奔他? 第2張

赤壁之戰前,劉備屢戰屢敗,爲了生存,他只能投靠雄踞一方的諸侯,代價是充當諸侯們的打手(先鋒)。如劉表雖然表面上待劉備如上賓,但實際上卻讓劉備屯兵於新野,充當防備曹軍南下的前哨。

劉備在荊州蟄伏八年,期間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他不可能再去投靠孫權,雙方平等合作,纔是他可接受的方式。

綜上所述,劉備選擇南下蒼梧,並不意味着他放棄了“匡扶漢室”的理想,這實際上是一步以退爲進的妙棋,目的是要逼孫權方率先表態,再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結語

曹操東征是東吳的危機,但卻是劉備崛起的絕佳機會。劉備也緊緊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藉助孫權的力量擊敗了曹操,成爲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而揚言投奔吳巨,則是劉備一系列神級操作的開始。

魯肅雖然是東吳首屈一指的戰略家,但還是被劉備、諸葛亮這兩個老滑頭所利用,力勸孫權同意聯劉抗曹。由此可看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魯肅描述成一位憨厚木訥的老實人,雖然過於誇張了點,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在正史中,魯肅在謀略方面確實不如劉備、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