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派人及早剷除魏延?

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派人及早剷除魏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殺魏延是不是諸葛亮的意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件事情得從兩個方面說,演義和史書。

在演義中,魏延是殺了舊主韓玄投靠劉備的,雖說有帶頭投奔和獻城的功勞,但畢竟是有弒主的前科。劉備從招攬人才方面考慮可以不計較,但是身爲重要的謀士諸葛亮不能不敲打敲打。

因此他纔會在劉備接見魏延的時候,喝令左右斬殺魏延,並且杜撰了一個魏延有反骨的說法(即使真有反骨這種說法,長在脖子後面不摸摸誰能知道),諸葛亮這麼做的本意並不是真要殺魏延,而是起個敲打的作用。用言語警告魏延的同時,也是警告其他有異心的人:

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派人及早剷除魏延?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也就是說凡事投靠的,我們非常歡迎,歡迎歸歡迎,但以後到了這要忠於自家主公(有造反之心的人是生有反骨的,我諸葛亮恰恰會看)。經過這麼一嚇,魏延即便是真有反骨,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也不敢顯露出來,也就是說只要劉備和諸葛亮在世,魏延並不敢反。

至於說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及早剷除魏延?其實這也會有原因的。

1、魏延是棟樑之才

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派人及早剷除魏延? 第2張

諸葛亮六出祁山不成,其中一個要命的原因就是蜀國的人才凋零,北伐時五虎大將五失其四,唯一剩下的趙雲還垂垂老矣。而魏延是僅次於五虎上將的存在,魏延本人也有建功立業的心思。諸葛亮能壓制魏延的情況下,必須得用魏延。甚至在他犯下錯誤的時候,還得裝糊塗保他。

比如魏延和陳式不聽諸葛亮軍令,貿然進攻,中了魏軍埋伏損兵折將。諸葛亮事後只殺了陳式,對魏延未做任何的處罰。

2、魏延是蜀國的大將,除掉魏延需要一個充足的理由

諸葛亮屬於突然去世,雖然他有安排後事的時間,但是並沒有合適的理由除掉魏延,魏延雖然有時候和諸葛亮不對付,但在國家問題上並沒有幹什麼出格的事。諸葛亮想殺魏延並沒有什麼充足的理由。以“踏滅七星燈”爲由殺魏延,顯然是不能服衆的。這種禳星續命的方法,外人並不懂,不足以做證據。更何況魏延踏滅七星燈也非本意。

殺魏延並不是隨時都有充足的理由。原因1中提到的,魏延和陳式不聽軍令輕敵冒進倒是一個不錯的理由,不過這事已經過去幾年了,陳式也做了替罪羊被殺了,不能舊事重提。

所以諸葛亮得另外找理由,在他有足夠罪證的時候,派人擊殺,馬岱潛伏背後殺魏延就是諸葛亮安排的後手。

諸葛亮臨終之前,爲什麼不派人及早剷除魏延? 第3張

以上是演義的內容,其實史書中並沒有提到魏延有反骨的事情(這種玄幻的事也不可能出現在史書中),馬岱殺魏延一不是諸葛亮授意,二不是背後突襲。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衆知曲在延,莫爲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

楊儀和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爭權,兩人都先後上表指責對方謀反。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劉禪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問蔣琬和董允意見。蔣琬可能認爲以後還會出現爭權的事情,楊儀好對付,魏延作爲統兵大將並不容易對付,所以他力挺楊儀。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中央力挺楊儀,魏延的任何行動都會視爲叛逆,而楊儀和魏延有仇,自然不會放過他,魏延可以說是權利更替的犧牲品,跟死去的諸葛亮沒有半點關係。

馬岱肯受楊儀指使,追殺沒有軍隊(軍隊被何平帶着聖命的一席話說散)的魏延父子,應該是看到楊儀負責軍隊撤退,錯誤的認爲楊儀有可能接替諸葛亮,站錯了隊罷了。

事實上第二年楊儀就被罷官下獄,最後自殺。馬岱在第二年有過一次小規模的北伐之後,也從歷史上消失不見。可見內部政治鬥爭有多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