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龍門石窟西山佛像爲什麼比東山多?詳解其原因

龍門石窟西山佛像爲什麼比東山多?詳解其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龍門石窟是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那麼龍門石窟西山佛像爲什麼比東山多?其實,古人的智慧非常高。在開鑿石窟時,不僅要考慮岩石的完整性、硬度等條件,還要考慮斷裂、坡度等地質因素

龍門石窟景區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

隋唐時期的代表洞窟:大盧舍那像龕、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淨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

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臺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山體坡向因素

龍門石窟西山佛像爲什麼比東山多?詳解其原因

龍門石窟的山岩整體上向西北方向傾斜,伊河切穿伊闕峽谷後,在西山形成了陡崖,即反向坡,在東山則形成相對平緩的坡面,叫正向坡。西山這種反向坡屬於穩定坡,坡面陡且向內傾斜,開鑿石窟時不但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岩層穩定性好,洞窟不容易滑移和坍塌,因而適宜開鑿洞窟和地下洞室。

而東山的正向坡,屬於不穩定坡,地形比較平緩,在這種坡上雕刻石窟不僅工程量加大,而且由於洞窟頂部岩石節理與裂隙朝向的緣故,很容易發生岩石滑移、坍塌和破壞,不利於開鑿洞窟。因此,古人有限選擇西山雕鑿石窟。這是決定西山洞窟較東山數量多、密集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山體整體性因素

龍門西山整體性較好,沒有大的沖溝發育,而東山有萬佛溝、老君犁溝等沖溝,把東山分成了幾個相對獨立的小山包,破壞了東山的整體性;東山岩層較薄,節理髮育,給石窟佛像的開鑿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窟龕數量不及西山多。

岩層傾向因素

西山岩層傾向背向崖壁,對洞窟開鑿後的保存非常有利,山間裂隙中雨水多順着岩層流走,不易在洞窟內流出;而東山則相反,開窟後岩層傾向朝向洞窟,滲漏水很容易彙集到洞窟壁面滲出,帶來溶蝕風化問題。

朝陽朝向因素

龍門石窟西山佛像爲什麼比東山多?詳解其原因 第2張

另外,西山面對朝陽,東山背陽;位於西山的佛像尤其是盧舍那大佛,可以每天迎接朝陽,環境更乾燥,利於石窟的保存。因此,古人多選擇在西山開窟造像,致使西山石窟越來越密集,而東山則少得多。

此外東山的洞窟只集中在南段,且大型洞窟少。那東山什麼類型的洞窟比較多呢?答案是禪窟。

因爲東山植被茂密,樹蔭密佈,所以夏天比較清涼,而且禪窟就是僧人用來打坐清修的洞窟,所以修行環境好,還有就是因爲東山大型石窟少,所以來進行祭祀活動的人會比較少,寧靜雅緻,對於僧人的靜修也有好處。所以古代僧人樂於在東山禪窟裏打坐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