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唐太宗兒子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的14個兒子絕大多數結局悽慘,爲什麼會這樣?

李世民的14個兒子,絕大多數不得善終,李世民親手結果了一個,武則天干掉了3個,長孫無忌殺掉2個,唐高宗殺1個,其他大部分結局都不好。

當初,李世民是靠着玄武門事變,幹掉李建成、李元吉,逼着李淵讓位給他,才登上帝位。

因此,李世民後面選太子的時候,極力避免兄弟相殘的悲劇重演。

可他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悲劇一樣也沒能避免,而且愈演愈烈。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他的那些兒子,有兄弟相殘的,有謀反的,還有死於朝廷黨爭的......

但總體上是由兩起重大事件牽連進來的人比較多。

第一起:儲位之爭。

這事兒說白了就是爭奪太子之位,主角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但是被捲入進來的還有晉王李治、吳王李恪。

原本李承乾是太子,李世民也沒想過要廢了他,但對他的要求格外嚴格,稍有差錯就會被批評。

與此同時,李世民卻對第四子魏王李泰格外寵愛,即使按照制度,李泰到了應該去封地就藩的年齡,李世民都捨不得放他走。

而且對李泰的各種封賞、待遇實際上已經達到太子的標準,甚至有些比太子還要好。

這就對外界釋放了嚴重的錯誤信息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2張

李承乾老是被批評,李泰總得到表揚,還有各種賞賜和待遇,這讓李承乾誤以爲李世民心裏有廢了他的打算。

而魏王李泰則看到李世民對他這麼恩寵,就認爲自己有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

於是,兄弟二人圍繞着太子之位展開爭奪,各自形成自己的派系勢力。

最終在李泰的步步緊逼下,李承乾乾脆謀反,只有自己當上皇帝,才能保住一切權力。

但事情泄露,李世民收到情報後,逮捕了李承乾,將其貶爲庶人,流放黔州。

但事情並未因此結束,因爲太子之位依然懸而未決!

就在李承乾和李泰兩股力量進行對決期間,其實有第三股力量一直躲在暗處注視着這一切。

那就是支持晉王的一股力量,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代表。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3張

李承乾謀反案結束後,在長孫無忌等人的運作下,李世民也考慮到晉王李治生性仁厚,將來不會對兄弟下手,所以立李治爲太子。

同時將魏王李泰降爲東萊郡王,幾年後又封爲濮王,給攆出京城去封地了。

李治被立爲太子後不久,李世民發現李治的性格有些懦弱,而且太過於循規蹈矩,不是當皇帝的料。

所以想廢了李治,而李世民的兒子中,吳王李恪有文武之才,素有名望,是最像自己的一個兒子,因此想改立李恪。

但在長孫無忌的積極阻止下,李世民雖然打住了這個想法,卻給李恪帶來災禍。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4張

長孫無忌因這件事認爲李恪是李治皇位的一個威脅,有了除掉李恪的想法。

李世民去世後,李治登基,但長孫無忌實際掌控朝政,他故意將高陽公主的家庭糾紛案升級爲謀反案,並將案件擴大化。

長孫無忌在查辦這起案件的過程中,誣陷吳王李恪、巴陵公主夫婦謀反。

並以強力手段殺了李恪、巴陵公主和柴令武,李恪的弟弟蜀王李愔也被連坐而遭到流放。

至此,儲位之爭導致的後遺症宣告結束。

這件事導致的後果是,李世民的四個兒子因此死亡。

廢太子李承乾在謀反案之後僅僅過了一年,就死在流放之所黔州,年僅26歲。

李泰被攆出京城後,抑鬱寡歡,沒幾年也死了,年僅32歲。

吳王李恪直接被長孫無忌幹掉,年僅34歲。

蜀王李愔在流放途中病死,年齡未知,可以肯定的是比李恪還要小。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5張

述(最多18字

第二起:齊王李祐謀反被殺。

李祐這個人性格偏激暴躁,不學無術,喜歡遊獵,還有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李世民三番五次批評過他,依舊不知悔改,照樣我行我素。

所以李世民就給他找了一個老師來管教他,這個人叫權萬紀,當時的官職是諫官,但此人是一個小人。

權萬紀一來,就把李祐寵信的昝君謨、樑猛彪等不三不四的人給趕走了,把他蓄養的獵鷹獵犬也給扔了,並嚴禁李祐隨意出城。

但李祐作爲老油條,是不可能就這麼老實下來的!

親信被趕走了,他又祕密召回,還更加寵信了,鷹犬被權萬紀放走了,他就在城裏打打麻雀什麼的。

這時,李世民擔心李祐不思悔改,接二連三地派出使者訓斥李祐。

但李祐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畢竟已經被訓斥習慣了,但權萬紀可不這麼想。

他是皇帝派來給齊王當老師的,這齊王天天被訓斥,說明他這個老師沒教好,擔心皇帝找他麻煩。

於是,在權萬紀的一番忽悠下,成功地讓李祐相信,皇帝這次要動真格的了,順便忽悠着李祐寫了一份認罪悔過書。

權萬紀就帶着這份悔罪書回京向皇帝彙報工作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6張

他對李世民說,齊王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還寫了悔罪書,原本對李祐的不軌行爲十分震怒的李世民,這時才怒氣消除。

他看到這份悔罪書,以爲是權萬紀教導有方,所以賞賜了權萬紀。

但因爲李祐犯的錯實在太多,李世民還是下了一份詔書責備了一下他,最尷尬的是,那份悔罪書被附在了責備李祐的詔書裏。

悔罪書原本只是他和權萬紀的私人協議,是讓他拿去替自己求情的,現在竟然被寫進詔書,這屬於私密協議被公開了。

而且權萬紀受了重賞,自己卻被責備,他認爲是權萬紀出賣了自己,拿着悔罪書去邀功。

所以李祐十分憤怒,揚言要幹掉權萬紀,兩人的關係就此決裂。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7張

但權萬紀此後對他的管束卻是越來越嚴厲了,後面乾脆直接把昝君謨等人關進大牢,同時還上報了朝廷,這下直接惹怒了李祐。

李世民收到彙報後,下令讓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齊州處理,劉德威來到齊州一番查訪後,確認此事屬實。

所以,李世民要求權萬紀和李祐一起進京說明情況,權萬紀奉詔先行。

事情鬧到這一步,李祐對權萬紀簡直恨透了,直接派人追上權萬紀,把他幹掉並肢解。

此事一出,不反也不行了,李祐乾脆扯旗謀反,集結兵力,修築城防,一副要和長安幹到底的架勢。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8張

齊王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李世民十分震驚,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小子竟然膽敢謀反。

於是立即派出李世勣前去平亂,但李祐不學無術,加上他結交的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根本沒有本錢謀反。

他把旗子豎起來後,根本沒人響應!

還沒等到李世勣出馬,他就被手下兵曹杜行活捉送到長安了。

最後被李世民下令賜死,貶爲庶人,以國公之禮下葬。

第三起:李唐宗室反對武則天被集體剿滅。

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加緊了稱帝的步伐,眼看着李唐江山就要被篡奪,李唐宗室集體不滿。

於是聯合起來試圖推翻武則天,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越王李貞聯合宗室起兵推翻武則天這件事。

由於前期準備不充分,起兵比較倉促,導致很快就被鎮壓,李貞父子也兵敗被殺,武則天開始清洗李唐宗室。

這次起兵事件,導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貞被殺,第十子李慎由於支持李貞受到連坐被流放,死於流放途中。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 他們的結局爲何大多數都很慘 第9張

唐太宗的第十四子曹王李明,則是在武則天稱帝前夕,捲入章懷太子李賢謀反案。

武則天逼死了自己的次子李賢,但在此之前,曹王李明被告發與章懷太子李賢通謀,被逼自盡。

還有一個李惲,是唐太宗第七子,在唐高宗中後期遭到箕州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謀反,自殺於家中。

後來唐高宗李治查明真相後,殺了張君徹,恢復了李惲的名譽。

以上,都是唐太宗的兒子中,沒能善終的,共有9人。

而善終的人裏面,只有兩個,一個是唐高宗李治自己,畢竟是皇帝,沒人能動他,另一個是趙王李福,活到670年去世,剩下的三個屬於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