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後瓦解,對後世還有影響嗎?

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後瓦解,對後世還有影響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道是我國出現的最早的民間宗教之一,雖然他在黃巾起義後瓦解,可是對後世還有具有很大的影響的,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太平道”創始於漢靈帝時鉅鹿人張角。《後漢書·皇甫嵩傳》說:“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蓄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呪說以療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衆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入州之人無不畢應。”

《太平經》說:“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爲無爲,莫不畢究。”

張角以黃天爲至上神,認爲黃神開天闢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爲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裏,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飢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礎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後瓦解,對後世還有影響嗎?

約在東漢靈帝建寧年間(公元168-171年),張角開始其佈道傳教活動。他通過爲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廣泛地在社會上活動,大收徒衆,發展力量,擴大影響。他最初出現在農民大衆面前,是一個“善道教化”的“大賢良師”。

張角傳道的方式,在史書中有較多的記載。《後漢書·皇甫嵩傳》說: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徒衆數十萬,連結郡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

又《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說:光和中,東方有張角,……角爲太平道。……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爲符祝,教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雲此人不信道。從這些記載看出,張角的傳道活動,主要是以符水、符咒爲人治病,同時還廣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此外,張角對道徒所宣傳的教義中,融合了《太平經》和黃老道的思想。

太平道雖在黃巾起義後瓦解,但對後世仍有相當的影響。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術數觀念,爲後世道教所繼承;後世道士持九節杖、着黃衣、戴黃冠,用符水、咒語等道術爲人治病消災,等等,也都承襲太平道的規制。唐宋時期的“明教”更尊張角爲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陝白蓮教起義宣揚“黃天將死,蒼天當生,大劫在邇,人民有難”的讖語,亦明顯受太平道的影響。

太平道在黃巾起義後瓦解,對後世還有影響嗎? 第2張

與張修創建的五斗米道相比,太平道的出現,更具時代特徵,它是東漢末年社會苦難的直接產物。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朝廷內,宦官與外戚爾虞我詐,輪番亂政;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割據軍閥爲非作歹,魚肉鄉民。又逢連年災荒,人禍加天災,以致出現“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間慘劇。其中,黃河南北,災難尤重,“豫州饑民死者四五”,“冀州尤甚”。社會苦難是宗教孳生的溫牀。正是在這種廣大民衆痛苦萬狀、已無生路的時勢下,冀州鉅鹿(今河北省平鄉)人張角創立了太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