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學術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三大猜測分別是什麼?

學術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三大猜測分別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皇族們爲了至高無上的皇位,做出什麼事,發生什麼樣的人間慘劇都不奇怪,那麼學術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三大猜測分別是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隆堯),是中國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與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間,任賢納諫,文治天下,寬厚愛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太宗的年號爲“貞觀”,歷史上把這一時期比較清明的封建統治稱爲“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堪稱是影響中華乃至世界的傑出人物,他爲古代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人們的崇敬。

然而,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卻讓李世民做出了“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這在明憲宗時期命儒臣訂正重刊《貞觀政要》中有這樣的評價:“太宗在唐爲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指的就是太宗與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爭。

學術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三大猜測分別是什麼?

一是自衛之說。秦王李世民是被逼無奈,不得已才後發制人,發動政變。史書記載,李世民在滅隋興唐的大業中功高勞苦,顯露出雄才偉略。作爲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覺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脅,面對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皇位可能有失去的危險,李建成當然不甘心,於是一場你死我活、手足相殘的爭奪皇位的政治鬥爭爆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謀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門之變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幾杯酒腹痛不止,回府之後“吐血數升”,差點死去。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進宮也正是爲了向李淵參劾李世民。故李世民爲了自衛,被迫先發制人,不得已發動政變。

二是預謀的殺兄篡位之說。李世民主動發難是蓄謀已久的,並不像史料中記載的那樣。李淵諸子中,李建成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當然應該以他爲嗣君。高祖即位之初,也的確是立李建成爲太子。李建成既然被立爲太子,如果不發生意外,便可以順利繼承皇位。然而在太原起兵以後,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李世民的功業遠遠超過了李建成,且李世民本人又氣度不凡,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必然企圖登上權力的頂峯。而李淵也曾對其許諾,若一朝得天下,必封其爲太子。然事實上卻是將李建成立爲繼位者,因此李世民懷恨在心,想自立爲帝,遂發動玄武門之變。

學術界對於玄武門之變的三大猜測分別是什麼? 第2張

三是李淵的暗中相助之說。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認爲高祖李淵“處此難矣,非直難也,誠無以處之,智者不能爲之辯,勇者不能爲之決也”。認爲李世民雖有篡位之心,但是得到了李淵的默許和暗中支持。李建成和李世民雖都才識俱備,但是太子李建成貪圖酒色,性格懦弱寡斷,李淵早有意傳位於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是長子,按照封建觀念,廢長立幼是不合禮制的,又加之李建成早已培植了一批親信勢力,如果改立太子,必定會激起兵變。所以,爲改立太子,李淵策劃了這場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幾次慫恿李淵殺了李世民,都被拒絕。這些都爲李淵的暗中相助提供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