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拜堂其實並不是婚禮一直以來的習俗,任何一種習俗習慣,都是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才最終定型下來的。結婚拜堂也是一樣。現在很多影視劇裏面的拜堂過程都太簡單了,事實上,古代標準的拜堂的流程與其中演繹的很不一樣,過程也不是這樣的過程,那古人拜堂的時候都有怎樣的流程?拜堂這種結婚禮儀又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拜堂之俗起於何時,尚待考察,但至遲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較爲流行。唐人王建《失釵怨》一詩中吟道:“雙杯行酒六親喜,我家新婦宜拜堂。”

司馬光在《溫公書儀》卷三說:“古者婦人與丈夫爲禮則俠拜。鄉里舊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蓋由男子以再拜爲禮,女子以四拜爲禮故也。古無婿婦交拜之儀,今世俗相見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廢也。”

在唐代,這項禮俗又叫“見舅姑”,即爲拜見公婆。這是一項十分隆重的儀式,一般在次日舉行。新婦見公婆後,還要依次見過婆家尊長和男女老幼一切親屬,新婦在明亮的蠟燭前端坐三天,由親屬們觀看、鬧房。在唐朝,這一禮俗又稱爲“觀華燭”。唐朝詩人朱慶餘作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就是指這一婚俗。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舉行拜堂儀式。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拜堂意識程序如下:引贊:新郎佇立於轎前。通贊:啓轎,新人起。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贊:新郎新娘就位。通贊:新郎新娘進香。引贊:跪,獻香。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後就是電視劇裏面常見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才進洞房。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第2張

拜堂,中國傳統婚姻禮儀。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爲夫妻。因古代婚禮中的交拜禮都是在堂室舉行,故稱。又稱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親。廣泛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漢、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該風俗。

南北朝時,夫妻對拜固定爲婚姻禮儀。

唐以前北方地區民間稱“交拜禮”,在特設的青廬(飾青布幔的屋子)舉行。唐時“拜堂”一詞正式出現。

北宋時,新婚日先拜家廟,行合巹禮,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臺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

至南宋,則改在新婚當天。坐富貴禮後,新婚夫婦牽巾到中堂先揭新娘蓋頭,然後“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後世一般在迎娶當天先拜天地,然後拜堂。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第3張

清代和民國時均有將拜天地和拜祖先統稱爲拜堂禮之說。近代多於當日辰、巳、午中的某一個時辰舉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對拜前設供案,置香燭,陳祖先牌位等。

拜堂之始,燃燭,焚香,鳴爆竹,奏樂。樂此,禮生(即婚禮主持人)誦唱:“香菸縹緲,燈燭輝煌,新郎新娘齊登花堂。”新人就位,隨禮生誦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如儀依序跪拜。在封建社會,新郎新娘先至家廟參拜祖先,之後夫妻行交拜。浙江省海產地區稱男家迎親時在花燭之前向天地三拜爲拜堂。現代婚禮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禮,對父母鞠躬、夫妻相對鞠躬的形式,不拘成規。

由來

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但在《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始於晉代的徐州。

古代標準的拜堂流程是怎麼樣的?拜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第4張

書中說,當時有個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爲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準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爲此顏氏非常惱怒。

儘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渾還是要答拜的。這也說明,夫妻互拜的風俗剛剛興起,王渾不拜也就不拜了,後來風俗成熟時,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皇帝舉行婚姻大典時,夫妻也要互拜的。不過仍是女先跪拜,後起;男後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後,風行全國,所拜爲天地、祖宗、舅姑(公婆),並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爲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爲婚禮過程中最要的大禮。近化“拜堂”範圍擴大,除天地祖先尊親及交拜外,更須拜畢家族尊親、友好賓朋。鄉村於新婚次日拜宗祠後,尚須拜揖鄉黨鄰里,婚禮始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