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太平公主爲什麼沒能當皇帝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都知道,武則天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一個敢跟男性爭天下的人,但她卻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因爲,在她的統治時期,沒有出現明顯的“女權主義”元素。她只是顛覆了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知道世界不一定是男人主導的。所以,她的成功鼓舞了很多女性。在她的帶領下,她身邊的女性紛紛以她爲偶像,學習以她的方式去爭奪自己的利益。

這其中,以四個女人的成功較爲出名!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那麼,是哪四個呢?

她們分別是:武則天的兒媳婦韋皇后、武則天的孫女安樂公主、武則天賞識的才女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親女兒太平公主。

韋皇后是武則天第三個兒子李顯的皇后,這個女人在歷史上以陰險毒辣出名。據史料記載,她竟然無視丈夫唐中宗的存在,公然包養男寵。最可惡的是,後來的她竟然將矛頭指向了丈夫,覺得丈夫是阻止她登上大位的攔路石,想盡快除掉這個男人。

安樂公主是唐朝歷史上最美豔動人的公主,非常討她的父皇母后的歡心。他們將安樂公主視爲掌上明珠,對她百依百順。同時,她還是唐朝最有野心的公主,提出了當“皇太女”的想法,以便順利登基。顯然,她是最狠毒的公主,連她的母后韋皇后想要謀害父親李顯,她不但不阻止,還表示願意相助。

此外,上官婉兒跟武則天有血海深仇,因爲,她的父親被武則天殺了,可武則天偏偏很欣賞這個才女。其實,上官婉兒出身卑微,但還是被武則天評爲天下才子。曾經,上官婉兒爲武則天起草過詔書,自稱是“女中宰相”。但最後,卻只能認栽,抱着自己起草的詔書死去。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一生充滿着傳奇,她的父親、母親和哥哥都是皇帝,但她卻不知足,要自己當皇帝。她參與了一個推翻武則天、擁立李姓皇帝的團伙,但最終,卻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之後,她被曾經的戰友處決了,即後來的唐玄宗。這樣的結局,讓我們會充滿了疑問。可以說,在這些女子中,太平公主無疑跟母親武則天最像。無論是出身、性格、長相、才智等,都不遜色於武則天。

可是,爲什麼最後她不能像自己的母親一樣榮登大典呢?這需要從當時的環境和個人特點上尋找答案。

曾經,太平公主也是政壇叱詫風雲的人物,但最後,卻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相差的到底是個人的素質,還是歷史機遇呢?爲何武則天是歷史上一顆明亮的恆星,而太平公主只是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呢?

隨着太平公主的過世,唐朝的紅妝時代也隨之謝幕。之後,唐朝進入了開元盛世,這個盛世跟這些女子的努力有關係嗎?還是說這個盛世證明了女性的個人主義是失敗的?

然而,圍繞在太平公主身上有很多祕密,正等着我們去一一揭開。儘管,大家對那個時代褒貶不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令人嚮往、令人惋惜的紅妝時代。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2張

那麼,歷史上的太平公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史書對她的評價可以概括爲兩個詞:“多權謀”和“頻著大勳”。

如果把太平公主放到現在,那就是一位充滿政府抱負和政治力量的女強人。其實,無論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她,都很難概括她最終的身份和形象。

那麼,太平公主一生只專注政治嗎?

並不是這樣的。

因爲,太平公主的少女時期,完全是按照賢妻良母的形象進行打造的,不管是父母對她的要求還是她對自己的要求,都是這樣的標準。所以,史書介紹太平公主時,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是孝順女。根據《新唐書》記載,太平公主很小的時候,就代母親向自己的外祖母行孝心,出家做了道士。

都知道,太平公主的外祖母楊夫人出身富貴,四十歲時才嫁給武則天的父親,生了三個女兒。此外,楊夫人不僅養育了武則天,還在事業上爲她保駕護航。不管是武則天進宮還是當皇后,背後都有母親楊夫人的協助。由此可見,楊夫人對武則天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3張

公元670年,楊夫人過世,武則天突然失去了依靠,變得失魂落魄起來。之後,爲了能繼續爲楊夫人盡孝心,她只能讓太平公主去當道士。那時候,人們普遍相信道教是太上老君創立的宗教,比較有信任度。此外,在道教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人過世了,如果晚輩能成爲道士,便能給死者帶來福氣。

所以,武則天相信了這種說法。

但是,當時的武則天已經貴爲皇后,她怎麼可以出家呢?她勢必要考慮子民的感受、朝廷的感受。沒辦法,武則天只能找她的後人代替自己盡孝心。之後,她想到了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當時,小女兒還不叫“太平公主”,因爲當了道士,才取了“太平”這個道號。

至此,“太平公主”這個稱呼慢慢傳開。

從這個稱呼上看,武則天和唐高宗對這個女兒十分疼愛,他們希望小女兒能像這個道號一樣,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

那麼,當時的太平公主多大呢?

雖然,中國的史書非常多,但是,卻非常吝嗇對女性的描述,留給女性的內容太少。即使是曾經坐擁天下的太平公主,對她的描述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只能推測。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是李旦,他出生於公元662年。所以,太平公主最快也得公元663年纔出生,到了公元670年,她只有7歲,完全是一個小孩子。

那麼,這樣的小孩子懂道教文化嗎?

顯然,她只是去道教走個過場,並沒有親身參與進去。作爲身份高貴的公主,只要在某些重要場合出席一下,平常還是待在皇宮裏。所以,年幼的太平公主,還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但是,這個家她不能一直待着,到了婚配年齡,她要離家去往夫君的家,在那裏相夫教子。

那麼,她後來嫁給了誰呢?

可能大家不相信,太平公主差點嫁給了吐蕃人。吐蕃是現在西藏的前身,它跟唐朝是同一時期崛起的,併成爲唐王朝的勁敵。爲了能夠友好相處,唐太宗選擇了和親的方式。當時,唐朝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們的首領,成就了漢族藏族的一段佳話。而且,和親是中原王朝安撫周邊少數民族的一種方式,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

當年,劉邦率軍攻打匈奴,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險些喪命。後來,他通過賄賂匈奴的王后纔得到一條活路,順利回到中原。劉邦回來後,立即挑了一位公主嫁給了匈奴的單于,才贏得了他們的友情,暫時穩定了西北部的局勢。

由此可見,劉邦開創了同少數民族和親的傳統,唐朝延續了這個傳統。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4張

這次,唐朝的和親對象是吐蕃。

吐蕃在唐朝的西北方向,隨着它的強大,唐朝開始坐立不安。到了唐高宗時期,吐蕃開始在甘肅、青海一帶蠢蠢欲動,伺機侵略我們的國土。只是,在這種地方,吐蕃並不能獲得什麼好處。於是,他們轉變了態度,直接向唐朝提出和親要求,以促進雙方關係更加友好。

那時候,唐高宗的女兒只有三個,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是蕭淑妃所生,此時早已出嫁。所以,留在皇帝身邊的只有小女兒太平公主,那時她十二三歲。按照唐朝的規定,這個年齡的女子也可以出嫁,只是皇帝和皇后都不捨得小女兒嫁到吐蕃。但是,吐蕃人卻很自信,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個情況。於是,向唐高宗直接索要太平公主,只有她嫁過來,吐蕃首領才能滿意。

那麼,在國家穩定和慈母情深之間,武皇后該如何選擇呢?

武皇后想,既然吐蕃人不好拒絕,那直接讓太平公主出家當道士,反正她年幼時也當過名義上的道士。說幹就幹,武皇后立即下令給公主建造一座道觀,取名爲“太平觀”,由太平公主當觀主。道觀修建完成後,公主立即搬了進去,算是兌現了兒時的諾言,成爲了一名道士。

經過這樣的安排,吐蕃人沒有了辦法,只能暫停和親的事情。

太平公主雖然出家了,但這只是權宜之計,等到這陣子過去,他們會讓公主還俗的。只是,時間已經來到了唐高宗的統治後期,唐高宗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武則天開始陷入權利的爭奪中,似乎兩個人都沒有時間顧及太平公主。難道他們讓太平公主一直待在道觀中?即使他們同意,太平公主也不會同意。

有一次,唐高宗在宮裏宴請宗室親人。正當宴會進行到關鍵時刻,太平公主突然降臨。太平公主身穿紫色袍子,腰間圍着玉帶,頭上戴着黑色圍巾,手上拿着弓箭。她來到父皇母后面前,深深鞠了一個躬後,說明了來意,她是來跳舞助興的。話剛說完,太平公主立馬跳了起來,她一身武官打扮把父皇母后逗樂了。他們開懷大笑,說:“你又不是武官,怎麼這身打扮?”

太平公主馬上回應:“既然我不適合這樣穿,那你們就給我賞賜一個駙馬吧!”她的父皇母后才聽明白,女兒是想嫁人了。其實,太平公主已經十七歲了,這個年齡的女子早該嫁人了。於是,他們將女兒的終生大事排在了其它事情的前面,優先處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太平公主是一個敢愛敢恨、大膽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她跟年輕的武皇后很像。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5張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爲什麼太平公主非要打扮成武官,才能表達自己求夫君的心意呢?以前,我們看戲都是將科舉狀元作爲公主的駙馬,爲何太平公主不選一個文人當駙馬呢?

其實,朝廷選科舉狀元當駙馬,是宋朝以後的事情。

宋朝以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科舉成了那時候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士子們在科舉中表現出色,自然能夠平步青雲,成爲萬人敬仰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科舉狀元自然與仕途聯繫起來,也跟美好姻緣聯繫起來。古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到位,那就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但唐朝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崇尚武功,朝廷的駙馬都是功臣名將的後人。這些年輕人如果有幸當上駙馬,便可以被朝廷委以重任,不是擔任禁軍統領,就是擔任地方都統。所以,太平公主一身武官打扮,表明她想要一個能馳騁沙場的英雄好漢,這樣的駙馬才能保衛李家的天下。

最終,唐高宗給太平公主挑的駙馬是薛紹,他確實符合朝廷對駙馬的要求,有三個過人之處:

第一個,薛紹出身名門;

他父親也是駙馬,擔任過左奉宸衛將軍。他的母親是城陽公主,即現在唐高宗的親姐姐。所以,對於唐高宗來說,薛紹是自己的親外甥,召過來當女婿,非常合適。

第二個,薛紹的父母早逝;

薛紹的父母早早過世,太平公主嫁過去可以直接組成小家庭,不用顧及長輩的感受。這樣的情況,有利於出身嬌貴的太平公主在夫家生活。

第三個,薛紹長相俊俏。

薛紹跟太平公主從小生活在一起,他們已經適應了跟對方的相處。但是,唐高宗的這個選擇,還要徵求太平公主的意見,公主點頭纔將此事辦成。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6張

開耀元年,唐高宗給太平公主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婚禮,場面十分壯觀。據《新唐書》記載,婚禮的禮堂設在萬年縣,“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爲枯”。

當時,長安城只有兩個直轄縣,一個是長安縣,一個是萬年縣。太平公主的禮堂在萬年縣縣衙,相當於政府辦公場所,這種待遇可不是普通人能享受的。當時,公主的婚車非常豪華、龐大,根本進不去萬年縣衙門的大門。不得已,大家只能拆門,讓公主的婚車進去。

按照唐朝人的婚禮習俗,婚禮必須在晚上進行。當時,沒有路燈,爲了照亮道路,只能派士兵站在路邊,舉着火炬。之後,公主從皇宮的興安門出來,一直走到萬年縣的衙門,這一路上的火炬非常多,非常壯觀。如果,此時你能從空中俯視這個場景,你就會看到一條很長很長的火龍。

之後,唐高宗看到小女兒出嫁,感慨萬千,便做了一首詩歌,叫《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其中,最後一句是“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可見,唐高宗希望這場大型的婚禮能給朝廷帶來福氣,讓整個國家能延續千秋萬代。當然,這只是美好的願景。

其實,我們都比較喜歡成雙成對的事情,特別是喜事,經常會湊成“好事成雙”。所以,在太平公主出嫁的時候,皇宮裏還有一件喜事,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哥哥娶親。當初,李顯的原配夫人因爲得罪武皇后,被活活餓死。現在,貴爲太子的李顯必須迎娶正室,才能爲李家傳宗接代。

接下來,我們試着總結一下太平公主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她是皇帝的女兒,生活肯定跟政事密不可分。所以,不管她是出家當道士,還是出嫁爲人妻,都必須遵從父母的意見,符合父母的政治利益。

第二,在少女時期,她可以盡情享受一切,包括來自父母的關心愛護,這是她最開心的階段。

第三,作爲在皇室長大的公主,雖然對政治有一定的敏感度,但她還是把一生的幸福寄託在婚姻上,希望能找到如意郎君寄託終身。

第四,太平公主跟武皇后一樣的聰明勇敢,她們都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管世俗的眼光。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她們,畢竟她們手裏有權利。

現在,這個聰慧又勇敢的太平公主,經過自己的努力,嫁給了一個年輕有爲的少年。如果政局能如此穩定下去,那這對小夫妻會無比幸福的生活下去,過着讓旁人羨慕不已的生活。事實也是這樣,婚後的生活非常甜蜜,公主與駙馬相處融洽,他們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一切可以這樣發展下去,那他們的孩子會沿着他們的生活軌跡,到了適婚的年齡,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王子或公主,再組建自己的家庭,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太平公主和薛紹駙馬,也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7張

然而,這個公主不是一般的公主,她不會過普通公主那種平平淡淡的生活。她可是武則天的女兒!武則天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她的女兒太平公主也一樣。此時,正尋找自己人生的突破,慢慢偏離原先設定好的人生軌跡。

幾年以後,太平公主參與到了爭權奪利中,使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人生軌跡都被調整了。

其實,太平公主非常有名,但她跟很多唐朝公主一樣,無法在史書中找到閨名。

臺灣學者雷家驥根據《代皇太子上食表》中的一句話,推斷了太平公主的名字。那句話的內容是“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因此,雷先生覺得太平公主應該叫“李令月”。這個名字可以跟武皇后的小兒子李旦名字聯繫起來,一日一月剛好組成了一個“瞾”字,成了武則天自己的名字。

所以,從孩子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武皇后的野心。

武則天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太平公主爲何沒有坐上那個位置 第8張

只是,筆者並不認可雷先生的說法。這一句文言文的正確讀法,應該是這樣的:“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

爲什麼呢?

第一,唐朝的公主給皇帝上表,只需要稱自己爲“妾李氏”,不用說明自己的姓名;

第二,“令月嘉辰”是我們常用的說法,比較固定,它的意思是好月份的時辰,不能分開;

第三,後半句的說法比較符合唐朝人的習慣。所以,把“月令”提前,當作太平公主的名字是不恰當的。

由此可見,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一樣,是一個無名英雄。

參考資料:

【《新唐書·列傳第八》、《資治通鑑·唐紀·則天順聖皇后》、《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