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孫劉聯盟看似牢固,是如何被曹操瓦解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一切軍事行動中,雖然以上這些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謀略的採取是最重要的。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鬥爭也概莫能外。在這場鬥爭中,孫權和劉備深知兩弱敵一強的道理,也建立了聯盟來對抗曹操。但是,曹操運用他高超的政治、軍事手腕,最終拆散了看似牢固的孫劉聯盟,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一、孫劉聯盟的形成。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就開始了南下的準備。他開玄武池訓練水軍,準備南征劉表。七月,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出兵荊州,開始了對南方的進攻。

曹操的這次進攻,恰逢劉表病死。荊州方面一片混亂,羣龍無首。劉表的繼位者劉琮聽從手下的意見,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禦曹操的劉備聞訊倉皇撤軍,在當陽長阪被曹操派遣的鐵騎追上。一場惡戰後,劉備全軍潰散,只得投奔駐守在江夏的劉琦。

曹操在輕易取得勝利後,志驕意滿。他沒有顧及自身軍隊的缺點,如軍隊遠來疲憊,急需休整。荊州的軍隊剛剛歸附,軍心不一。水戰非自己所長,水土不服等等。急於想畢功於一役,一舉解決孫權和劉備的問題。

誰知道,曹操誤判了孫權的企圖。他只是看到孫權年輕,威望不足,手下意見不一。但是沒有看到孫權不甘人下,抱有進取中原的野心。他甚至還想着,孫權在接到他的恫嚇後,會乖乖滅了劉備,主動歸順呢。讓他萬沒有想到是,自己這咄咄逼人的態度,反而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建立。

在諸葛亮、魯肅的斡旋下,孫權聽取了周瑜的意見,定下了孫劉聯盟共抗曹軍的決心。於是,孫劉聯軍在赤壁和曹操發生了激戰。在這場著名的赤壁之戰中,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曹操遭受了慘敗,被迫撤走。

在這場戰役結束後,曹操後悔的想起了過去郭嘉給自己的計策。那是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時候,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熙戰敗,他們一起投奔割據遼東的公孫康。曹操採納了郭嘉的計策,拒絕了手下討伐公孫康的請求,靜觀其變。不久,公孫康便斬了袁氏兄弟,將他們的首級送到了曹操那裏。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第2張

他人問曹操這裏面的原因,曹操回答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曹操攻打公孫康的話,如果逼迫急了,爲了自保,公孫康和袁氏兄弟就會團結起來共抗曹操。如果曹操放緩攻勢,沒有外界威脅的公孫康就會和袁氏兄弟內鬥,自相殘殺。果然事情的發展和曹操的預料相同。

可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卻因爲輕易取得荊州,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曹操完全忘記了過去公孫康和袁氏兄弟的成功經驗。他採取了錯誤的謀略,企圖依靠武力威脅就讓孫權就範,誰知道反促成了孫劉聯盟。在戰役失敗後,曹操悔恨的痛哭郭嘉,對自己深加責備。

於是,曹操自此以後,便決定依舊採取這條計謀,讓孫權和劉備兩人,“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自此,曹操開始了漫長的拆散孫劉聯盟的行動。

二、放棄荊州南部,堅守要衝。

和庸碌無能的袁氏兄弟和公孫康不同,劉備和孫權都是出色的君主,他們的手下也都擁有出色的謀臣和英勇善戰的將士。如果採取一般的計謀,馬上就會被他們識破,到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於是,曹操採取“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這條計謀的時候,還運用了“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手段。在行動上的表現也是無可奈何,讓孫權和劉備沒有疑心。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就放棄了繼續南下的企圖,他將主力撤回北方。但是,重要的據點江陵和合肥他都沒有放棄。尤其是江陵,他以江陵爲誘餌,刺激着孫劉兩家的神經。

爲了實現“全據長江,進取中原”的戰略目標,周瑜把目標死死鎖住了江陵。他率領東吳的軍隊,不顧其他,直接攻打江陵。而確立《隆中對》的劉備集團,爲了自己據有荊益,兩路北伐的戰略目標,對江陵也是垂涎三尺。不過此時劉備的實力不足,無法與東吳競爭,只得把目標轉向荊州的江南四郡。

經過一番的戰鬥,曹操命令曹仁放棄江陵,把防線退到襄樊一線。於是,江陵就落入了東吳周瑜的手中。東吳暫時實現了全據長江的目標。而劉備則佔領了江南的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四郡,有了自己的立足點。

但是,曹操放棄江陵也是有條件的,他雖然放棄了江陵,但是還據守着襄樊。在兵志地要中說得很明白,襄陽與江陵步道五百里,無襄陽,江陵受敵不立。襄陽對於孤懸長江以北的江陵,如同漢中之對西川的意義一樣。曹操保有襄樊,如同拿着江陵這個火藥桶的導火索,他在等待着導火索的點燃。

從此,曹操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他徹底放緩了對孫權和劉備的進攻,採取守勢,等待孫劉聯盟的內鬥。

三、孫權和劉備直接矛盾的加深。

在曹操採取退避策略的時候,孫權和劉備兩家之間的矛盾就慢慢浮出了水面。孫權的戰略是“全據長江,進取中原”。而劉備的戰略是“跨有荊益,兩路北伐”。兩家的矛盾點就在荊州上游要地南郡的歸屬上。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第3張

孫權要全據長江,就必須要佔有戰略形勢重要的南郡。爲了這個目標,周瑜和曹仁爭奪了一年,才奪下了江陵這個據點。而劉備要跨有荊益,兩路北伐,也必須要佔有南郡。從這裏可以西入益州,北向伐曹。這樣,雙方圍繞着南郡的佔有就發生了矛盾。

不過,由於雙方都有卓越的君主和謀士,雙方的矛盾在初期還是互相剋制的。孫權在魯肅的勸說下,將南郡借給了劉備。這一點是大出曹操意料之外的。史書上說,當曹操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寫信。聽說這個消息後,曹操手中的筆不禁掉在了地上,居然渾然不覺。從中可見這個消息給曹操帶來了多大的震撼,這也代表了曹操計謀的暫時失敗。

不過,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還是堅忍了下去。他相信孫權和劉備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最終,雙方一定會發生衝突。

果然,隨着劉備收取西川,感到劉備越來越大壓力的孫權,終於幾次三番的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在劉備推脫不還的情況下,孫權忍無可忍,發起了湘水之爭。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魯肅和呂蒙出兵湘水。呂蒙率軍兩萬襲佔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魯肅則率軍和關羽率領的荊州軍相持。得知消息的劉備立刻率領五萬人馬從益州來到了公安。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後來,由於曹操進攻漢中,再加上魯肅斡旋,劉備和孫權達成協議。雙方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重結盟好。

這一次衝突是將來雙方更大沖突的預演。雖然有魯肅從中斡旋,極力保持孫劉聯盟,但是,雙方的根本矛盾並沒有解決。在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死後,雙方的矛盾就再也沒有了制約。

接任魯肅的都督呂蒙跟魯肅的觀念不同。他迎合孫權的觀點,同意武力奪回荊州。在君臣達成一致意見後,孫權接下來便向曹操請降,決定襲取荊州。

這樣,經過漫長的等待,曹操終於等到了他要等到的時刻。經過他的堅忍,他終於達成了他刻意想達成的目標,破壞了孫劉聯盟。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第4張

四、襄樊之戰中曹操的謀略。

在孫權請降後,再加上劉備在漢中的攻勢,夏侯淵的戰死,曹操決定出兵漢中。經過一番爭奪,曹操終於放棄漢中,撤軍回師。這時對孫權敗盟毫無防備的劉備,在蜀中進位漢中王。他大肆封賞羣臣,動員民夫進行土木建設,根本不知道災難即將到來。

在這個時候,關羽又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終於忍耐不住,自己親手點燃了江陵這個火藥桶的導火索。在這次戰役的初期,關羽組織嚴密,計劃周詳,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讓曹操一時陷入巨大的危機。

但是,導火索一經點燃,就無法熄滅了。關羽北伐,江陵這個火藥桶就到了爆炸的時刻。就是在這個時候,歷史的轉折也出現了。終於,按耐不住的孫權,終於發起了襲取荊州的戰役。他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關羽的後方重鎮公安和江陵。

在這個時候,曹操充分顯示出他的高超的謀略。他先是聽取部下的意見,增派援軍,由徐晃率領援救襄樊。然後順水推舟,允許孫權去襲擊荊州。最後,曹操在戰場指揮上,曹操還做了一般人做不出來的事。

孫權向曹操寫信,表示自己要襲擊荊州,並且請曹操代爲保密。可是,曹操根本就不理會孫權的請求。他故意把孫權的信件一式兩份,讓徐晃將信件分別用箭射到曹仁的城中和關羽的營裏。

可惜關羽過於自負,不信自己的江陵和公安防守穩固,能夠被孫權輕易攻下。不願意放棄眼看可以到手的戰果,猶豫不去。

等到關羽得知南郡已經被孫權拿下的時候,趕快撤軍。這個時候,曹軍很多將士都要追擊關羽。但是,曹操又再次下令,前線的曹軍一律不行追擊關羽,放關羽安全撤退。

我們從曹操對襄樊之戰的處置,就可以體會到曹操高明的手腕。他將三角鬥爭的策略玩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關羽麻痹大意,在得到曹操的消息後不願意儘早撤回荊州。或者說不是糜芳軟弱無能,讓關羽將士的家屬都落入敵手。那麼一場關羽和東吳的火拼好戲就會上演。曹操坐山觀虎鬥,會獲得更大的漁翁之利。

曹操是如何運用政治、軍事手腕,拆散了孫劉聯盟? 第5張

五、白白放棄曹操創造的歷史機會的曹丕。

不管怎麼說,在曹操的有生之年,他終於看到了自己多年以來辛勤耕耘的結果。他的“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策略,雖然有魯肅、諸葛亮的阻擋,延緩了奏效的時間。可是,最終由於魯肅的去世,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終於爆發,造成了東吳偷襲荊州的悲劇。

令人惋惜的是,曹操雖然謀略奏效,可是他的生命也走向了盡頭。他看到了果實的成熟,卻沒有采摘的時間。在關羽死後沒多久,他也隨之去世。我們可以看到,在曹操生命最後的時刻,他指揮襄樊戰役依然思路清晰,絲毫不亂。他根本不理會孫權的花言巧語,不理睬孫權投降的事實。他要爭取的是孫劉兩家互相拼鬥,最大程度的給兩家以打擊,爲自己下一步統一天下做準備。

可惜,曹操沒有等到那一天。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他的事業,建立了曹魏政權。在劉備發起的對東吳的夷陵之戰中,曹丕的表現比起曹操來差得太遠。他拘泥於孫權的所謂投降的表現,不聽取下屬夾擊東吳的意見。

如果曹丕夾擊孫權的話,曹魏就能夠順利的先一步佔領江南,滅亡東吳。在剩下的時間裏,強大的曹魏單獨面對弱小的蜀漢,消滅它將是比較容易的。可是,曹丕輕易的放棄了這個統一天下的機會。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曹操還活着,他是不可能白白放棄這個機會的。曹操用十年的努力,終於破壞了孫劉聯盟,讓兩家互相爭鬥。但天不假年,曹操卻沒有能夠完成自己的心願,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不是那樣,三國的局面也就早早結束了。

不過即便如此,孫權和劉備兩家經過夷陵之戰的火拼,兩敗俱傷。雖然曹丕沒有參與進去,取得最大的戰果。但是,東吳和蜀漢兩家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曹魏一家獨大的局面更加堅不可摧了。蜀漢和東吳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舞臺,曹魏統一天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一切,都源自於曹操生前奠定的基礎。曹操雖死,功業長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