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密史:曹操爲何稱謀士荀彧爲再世張良

三國密史:曹操爲何稱謀士荀彧爲再世張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91年,曹操爲奮武將軍在東郡,荀彧知袁紹終不能成大事,離袁紹而去投曹操。曹操大悅曰:“吾之張良也。”用爲司馬,時年二十九。

曹操除了司馬懿,還有一個很厲害的謀士,是曹操心目中的“張良”,那就是荀彧。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首席謀士,是幫助劉邦打下江山的一位大功臣!最擅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漢高祖碰到疑惑時幫助他,從而有了漢朝。

荀彧,字文若,在曹操手下擔有重要一職。先來看看他的成就吧!

官渡之戰時,曹操因爲糧草不足而想退兵,但又因爲種種原因而沒有直接下命令,而是想把責任推到荀彧一人的肩上:寫了封徵求意見的信,要是其他謀士,肯定勸曹操退兵,這正合了曹操的心機;可荀彧呢?他早就猜出曹操的心機,所以,便極力勸曹操進兵,不能退兵,這樣,又把事情推還給了曹操!

三國密史:曹操爲何稱謀士荀彧爲再世張良

結果,曹操覺得很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進攻!在這之後,曹操面對這種情況,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把他深藏不露的本領拿了出來,重用賢良,遠離小人,使用了種種計謀,終於把袁紹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七萬士兵把袁紹的四十萬打得元氣大傷,害得袁紹氣不過,吐血而死!

暫且把官渡大戰放一放,因爲以後我還會爲大家細細說明官渡大戰的每個細節。現在來看看曹操的一個重要的靠山,也可以說是令牌。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可能會忽視了一個問題,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提出的呢?是許攸?不是,那時他還沒投靠曹操呢!是郭嘉?也不是。答案就是荀彧!當時許許多多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謀士)都不贊成迎奉天子,只有荀彧一個人贊成,想想他的任務有多沉重!有多難辦,但他給辦好了!其他的謀士不同意迎奉天子主要認爲:1、天子來了後,什麼事都要上奏,很麻煩!2、天子在這後,許多軍閥就會眼紅,而把怒火投向曹操!3、假如不遵從天子的話,還要落個不忠之名。而荀彧是怎麼講的呢?他把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利是可以用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可謂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還可以主持事務,讓天子當個傀儡,天子又是個令牌。而且誰要是不服從他,誰就是漢賊!而弊是什麼事都要上奏。可是弊的一面根本不存在!其他就不用說了!所以,利大於弊,應該立刻迎奉天子,否則被別人搶去,後悔莫及!

曹操毅然選擇了荀彧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他稱霸天下!無人能敵!

還有,曹操的“謀士智囊團”中大部分的人士都是荀彧推薦的!你說荀彧厲不厲害?!

梟雄曹操:他竟也算漢室忠臣

漢末最忠於漢室的忠臣,莫過於曹操,雖然他被兒子尊爲魏武帝,但他在世時,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權在握,依然臣事漢朝,把他說成大奸臣,那是羅貫中的污衊。

曹操對獻帝一直忠心耿耿,顧全大局。自董卓專權,曹操逃亡到關東,集結討董聯軍,雖然他是第一個發起人,但爲了大局,他主動推舉袁紹爲盟主,這需要多麼廣闊的胸懷。

三國密史:曹操爲何稱謀士荀彧爲再世張良 第2張

反董聯軍佔領洛陽後,諸侯停滯不前,等待觀望,惟有曹操獨自領兵西進,雖然由於孤軍深入而失敗,但他的反董決心,明顯比諸侯要堅定。

董卓挾天子西遷長安後,袁紹等人圖謀立劉虞爲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絕,他表示“我獨西向”,再加劉虞自己拒絕稱帝,所以這一圖謀沒有得逞。

李郭之亂後,漢獻帝東還,一路十分狼狽,各地諸侯都認爲漢室氣數已盡,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這種閒事,甚至對獻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動迎接獻帝,重新建立了漢朝政權。而且爲了大局,曹操還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

關於衣帶詔事件,其實只是董承自稱得到了獻帝討曹操的衣帶詔,真僞難以判斷。如果是假的,那麼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發現這一件事後依然尊獻帝爲君,而不是將他廢除,這怎麼可能是奸臣的作爲呢?我們只要看看董卓、司馬師、司馬昭、孫竣等人,皇帝對其稍有不滿就被廢掉,有的則連不滿都沒有,甚至加以殺害,那纔是奸臣的行徑。另外要說明的是,董承原來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將,也參與過李、郭等人的叛亂,來歷就很有問題,實質上是董氏餘黨。至於曹操殺死董承的妹妹,從那個時代考慮,出於斬除後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能用現代的標準要求漢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殺,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貴妃被殺後,在對伏完的書信裏有“惡言”,並參與了伏家的陰謀活動。曹操其實很早就知道這件事,但一直沒有行動,心裏還是不願意出現廢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對中央政權的穩定構成威脅,纔不得已下手的。東漢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執政下腐化的,曹操對伏氏的打擊,徹底解決外戚問題,和他原來和袁氏一起誅滅十常侍一樣,都是對腐蝕漢朝的腐朽勢力的掃蕩。

三國密史:曹操爲何稱謀士荀彧爲再世張良 第3張

曹操雖然掌握很大權力,但一直尊重獻帝權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獻帝手裏。曹操見獻帝,都按照當時三公見皇帝的慣例,左右有虎賚夾着。有一次獻帝對他說:“曹公如果認爲我值得輔佐就請輔佐,不能的話也隨你。”那時獻帝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將曹操殺死,曹操很緊張,汗如雨下,但是獻帝沒有下令殺他,曹操也沒有因此對獻帝有什麼不恭。由此可見,獻帝和曹操還是比較信任的。

我們再把曹操和別的勢力比較一下。劉備從小就是野心勃勃,連村裏的大樹還想當作皇帝的車蓋,他這個皇親真假也很難說,最後獻帝還活着,劉備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孫權佔據江東,魯肅一見他就勸他要學劉邦,不要學齊恆晉文,後來孫權到底自己做皇帝,當然不是忠臣。劉焉在西川藉口米賊當道不願供奉朝廷,還製作天子車馬,也是想取代漢室。馬騰、韓遂本來就是叛亂分子,後來受招安的。至於董卓、二袁、公孫瓚、張魯等人就更不用說了。曹操說“設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一點也沒說錯。

另外,我們分析一下三國演義裏關羽的一句話,他投降曹操時有三個要求,第一個就是“降漢不降曹”,降漢,那就是說原來是劉備在和漢朝對立,從劉備最親信的關羽這句話裏看得出,劉備纔是漢賊。前面我說的都是正史,演義是尊劉貶曹的,但即使羅貫中再巧言令色,誰忠誰奸還是露出了馬腳。

曹操被當作奸臣,因爲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兒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漢室。因爲他,漢朝才又延續了二十多年。有人說尊劉貶曹是封建正統觀念,其實,就是按照封建正統觀念來考較,曹操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室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