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H·G·威爾斯歷史 H·G·威爾斯歷史百科

H·G·威爾斯歷史 H·G·威爾斯歷史百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H·G·威爾斯,本名叫做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生卒時間1866年9月21日-1946年8月13日。

H·G·威爾斯歷史 H·G·威爾斯歷史百科

人物簡介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又譯作赫伯特·喬治·韋爾斯,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反烏托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

1895年,威爾斯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託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威爾斯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內容涉及科學、文學、歷史、社會及政治等各個領域,是現代最多產的作家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威爾斯1866年出生於肯特郡的布朗利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都做過僕人。父親約瑟夫曾經是職業板球運動員,後來經營一家五金店鋪。母親尼爾則一直給有錢人家做僕人。

1880年,由於父親的店鋪倒閉,威爾斯只好輟學到溫澤的一家布店做學徒。但是他在這裏的工作沒有獲得店主的滿意,1個月以後他就不得已而離開,到薩墨塞特郡當了很短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後來還在蘇塞克斯郡的一個小鎮上給一個藥劑師當助手。1881年4月,他又來到樸次茅斯的一個布店作了兩年學徒。令人無法忍受的學徒生活迫使他最終離去,在蘇塞克斯郡的一家文法學校得到一個助教職位。

1884年他得到助學金(每星期一個基尼),進入了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前身堪津頓科學師範學校。他在這裏學習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和生物學。其中他的生物學老師是著名的進化論科學家托馬斯·赫胥黎,他後來的科幻小說寫作受赫胥黎的進化論思想影響很大。1890年他以動物學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從1891年到1893年在倫敦大學函授學院教授生物學。

創作生涯

從1891年開始,威爾斯爲一些報刊撰寫文章。1893年患上了肺出血,休養期間,開始寫作短篇小說、散文和評論,同時也開始了科普創作,例如在《百萬年的人》中他大膽設想在自然選擇影響下未來人類的形象,巨大的眼睛,細長的手。

隨後《全國觀察家》發表了威爾斯關於時間旅行的設想的連載文章,後來在1895年把這些文章改爲《時間機器》的小說發行。此書的出版引起轟動,也奠定了他作爲科幻小說作家的聲譽。

此後,他又陸續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世界大戰》《神的食物》等科幻小說,還寫了大量的論文和長篇小說。

20世紀以後,除了科幻小說以外,威爾斯還從幽默小說《愛情和魯雅軒》開始,創作了一系列以《託諾-邦蓋》爲代表的反映英國中下層社會的寫實小說,但是知名度不如他所寫的科幻小說。

社會活動

少年時學徒的經歷,使威爾斯形成了一種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並且始終貫穿於他的一生。

他接受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他自稱“從學生時代起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的科幻小說創作,也是他試圖通過教育和科學技術改造社會的一種嘗試和努力。但是他並不信仰馬克思主義,而是熱衷於改良主義,他稱自己是一個“保守的社會主義者”。他不贊成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但是認爲有必要消滅資本主義社會裏的無政府狀態。

1903年,威爾斯成爲標榜改良主義的社會主義團體費邊社社員。對於費邊社溫和的、改良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他仍然認爲有些過於激進。而他對年輕成員的影響和個人領袖慾的膨脹,使他和費邊社的領導成員肖伯納等發生不合,最後退出了這個組織。他的長篇小說《安·維尼羅卡》和《新馬基雅弗利》反映的就是他在這段時期的生活經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用了1年時間完成了100多萬字的《世界史綱》,這本著作展現了他作爲歷史學家的一面。

威爾斯還在1920年和1934年訪問蘇聯,受到了列寧和斯大林的接見。他雖然不大理解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仍然作了比較真實的報道。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晚年

1920年代以後,威爾斯轉向政論性小說創作,借科幻小說的形式,來宣傳他的改革理想,但整體上被認爲缺乏藝術特色。他晚年的作品轉向了靈魂、宗教、道德等方面。

1946年威爾斯在倫敦去世。

H·G·威爾斯歷史 H·G·威爾斯歷史百科 第2張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作品風格

威爾斯善於把科學知識通俗化,並通過小說將其突出出來,正是這種才能使他的科幻小說深受讀者歡迎。

他的科幻小說常常具有諷刺性,而顯現威爾斯一貫的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意識,而且這也成爲了威爾斯獨特的寫作風格。

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以軟科幻爲主,主要描寫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未來世界的影響,以及這些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政治衝突也就成爲了他的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他的作品也展現了未來科技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科技不僅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同時產生反作用,他認爲科學並不一定是人類的夥伴。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外星人入侵,社會暴政、戰爭、人種變異、太陽消亡。

威爾斯的創作方法對當時及後世英國和世界科學幻想小說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他的《當睡者醒來時》開創了科幻小說中重要的一支血脈:“反烏托邦”小說。後來俄羅斯(蘇聯)作家扎米亞京的《我們》、英國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還有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都繼承了這一傳統。他在許多小說中對“大腦袋”的外星人的描述成了科幻小說中歷來對外星人的“標準形象”。

他的科幻小說也遭到了一些科幻小說家的批評,他們認爲應該把更多的信念放在人類的靈魂和精神之上。

主要作品

《時間機器》( 1895年)

《莫洛博士島》(1896年)

《隱形人》(1897年)

《星際戰爭》(1898年)

《當睡者醒來時》(1899年)

《愛情和魯雅軒》(1900年)

《最早登上月球的人》(1901年)

《神的食物》(1904年)

《現代烏托邦》(1908年)

《安·維尼羅卡》(1909年)

《託諾-邦蓋》(1909年)

《波利先生的故事》(1910年)

《新馬基雅弗利》(1911年)

《獲得自由的世界》(1914年)

《世界史綱》(1920年)

《未來互聯網紓》 (1933年)

作品影響

威爾斯的科學小說有助於啓迪和培養人們的科學幻想能力。科學幻想是創造發明的先聲,是科學發展的先導。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提出利用科學小說普及科學知識的觀點,預言“導中國人羣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一個民族倘若喪失了科學幻想能力而欲求發展,如同盲人渴求繪出五彩繽紛的圖畫一般不可思議。威爾斯的科學小說作品不僅能燃起人們對科學的熱情,激起對未來的遐想,更能引發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深層思考。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互聯網技術普及,電子產品推陳出新,核武器、生化武器擴散,人類對待科學技術謹慎與否、明智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子孫後代的生死存亡。但願我們能銘記威爾斯的警示之言。

作品分類

縱觀威爾斯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其作品大致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科學小說,主要寫於1900年之前;第二類是社會諷刺小說,寫於1900年到1910年之間;第三類主要創作於1910年之後,通常被稱爲“思想闡述小說”。但令威爾斯最負盛名的莫過於科學小說,主要包括《時間機器》、《莫羅博士島》、《隱身人》、《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神食》、《星際戰爭》、《沉睡者醒來時》等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被改編成電影。1938年問世的《星際戰爭》被奧森·威爾斯買下廣播權,在美國新澤西電臺演播。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社會瀰漫着緊張的氣氛,《星際戰爭》播出後迅即引起一陣恐慌,許多聽衆信以爲真,紛紛收拾行李,到鄉間避難。當局政府派出警察,將廣播劇本全部燒燬,但仍有部分保留,後公開競拍,被好萊塢著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所獲,於2005年改編成轟動全球的電影《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