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朝爵:楊秀清麾下小兵,最後什麼結局?

張朝爵:楊秀清麾下小兵,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朝爵,1821年出生,卒年不詳,廣西人,是天王洪秀全的親族表弟,號稱“國親”。在太平天國初期鬥爭中爲東王楊秀清麾下部卒,擔任保衛楊秀清的工作。被任命爲軍帥,開始帶領軍隊。先後擔任中一軍帥、中三巡查、土四總制、金官副將軍、恩賞丞相、殿右四檢點和謝天福等職務。1860年,安慶被湘軍圍困,他與葉芸來等部嚴防死守。安慶城陷,他乘小舟走脫。後迴天京,被封力王。1864年天京陷落,出走後不詳,一說戰死,一說出逃。

1853年9月,張朝爵被授予殿右十指揮,跟隨翼王石達開奔赴安慶實施懷柔撫民政策。翼王石達開在安慶確立了照舊交糧納稅等政策之後,由秦日綱接手代管安慶。張朝爵爲副將,負責安徽人民編造戶口、發給門牌、徵收糧賦等所有民事民政。自道光以來,安徽災害連年,洪澇不斷,百姓流離失所,長期處於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貧困交加和無法享有正常的政治權利狀態。清朝封建統治者剝削榨取人民血汗,對人民生活等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卻冷眼旁觀熟視無睹,不管人民的死活。張朝爵體恤百姓,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水土,監管安徽地區期間,出於恢復生產生活和穩定人心以求保障太平軍日常行軍打仗必備物資充足的目的,他下令大力興修水利工程,改善河堤條件,開墾貧瘠荒地,引水灌溉土地,維護農民利益,拿出決心,腳踏實地爲安徽人民辦實事,使安徽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之後,張朝爵正式接任安徽省文將帥一職,仍然專管安徽省民政。這時候,武昌、九江都已失陷。由於太平軍上游失陷,物資來源斷絕,軍隊的食油採買發生困難。以前,太平天國對安徽省內各種手工業作坊的稅額都做了嚴格規定。因爲食油是人民每天生活所必需,所以對油榨作坊特予免稅,不必繳納。可在那時候來說,當務之急是要維持軍隊的正常供應,不得不拿油坊“開刀”,對油榨作坊進行徵稅。

張朝爵在發給榨戶的榨坊照憑(憑)上說明:“國家開創之初,軍需均宜充足,‘向因庫帑豐盈’,對油榨作坊‘從未稅及分文’。‘茲者與圖未廣,採辨維艱,故不得不稅取若干,以資接濟’,‘於民則所出無幾,於國則不無小補’,軍需充足了,軍事就會取得勝利,人民就得到‘樂業安居’。”他慷慨激昂地向安徽民衆解釋其中關竅,說明原因,安徽民衆哪有不遵從的道理,都欣然同意。加上這些年張朝爵的舉措和行動無一不是爲了安徽民衆,他的號召自然而然得到民衆的支持和響應,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太平天國政權的羣衆基礎。這也一直是安慶作爲太平天國運動的軍需糧源大後方和天京西線屏障長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這跟清朝統治者的橫徵暴劍形成強烈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

張朝爵執行太平天國的懷柔撫民政策,在安徽全境,民衆安居樂業,糧食豐產豐收,到處洋溢着一片大好光景。可張朝爵和安徽民衆不知,隱藏在繁榮表象下的危機,磨難已悄然降臨。如果所有事物都按照上面的設定繼續發展下去,張朝爵一心爲民、兩袖清風的良好形象也許就這麼保持下去,他自私僞善、貪生怕死的一面可能不會被撕開,也不會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任人鞭撻。然而歷史沒有假設,一切事物在1860年都發生了變化。

1860年夏,正當李秀成率領的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之際,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乘機統率湘軍水陸師5萬餘人,自湖北大舉東犯。在連續攻陷安徽太湖、潛山後,以奪取安慶爲目標,命令曾國荃率領陸師和楊嶽斌水師一起完成圍城任務;命隆阿、李續宜率馬步軍2萬,駐紮桐城西南掛車河、青草塥,擔任圍城打援任務。楊嶽斌水師攻陷安慶東路要地樅陽後,合圍安慶。曾國荃在城外掘長壕兩道,前壕圍城,後壕拒援。曾國藩、胡林翼則分別在皖南祁門和皖北太湖坐鎮指揮。張朝爵聽說後立即修書給太平天國統治集團,與葉芸來全副武裝,嚴陣以待,率領萬餘人駐守安慶城以等待其他太平援軍的支援。

張朝爵:楊秀清麾下小兵,最後什麼結局?

但由於安慶被湘軍長期圍困,城中糧食緊缺,人人面黃肌瘦,憔悴不堪,甚至發生“易子相食”的現象;太平軍孤軍奮戰支撐太久,彈盡糧絕。加上援軍久久不至,敵人發起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攻擊,最終安慶城破。城陷時,人人揮戈殺敵,太平軍16000人戰死安慶,全城20000人壯烈犧牲,唯獨張朝爵一改往日風高霽月的模樣,匆匆換上普通人裝束,慌里慌張急忙乘船逃竄城外。他也成爲此次安慶保衛戰裏慘敗的太平軍一方中的唯一倖存者。待湘軍完全佔領安慶後,在清理戰場時居然發現張朝爵舊宅屋頂上私藏有五石米。

張朝爵身爲安徽省最高的民政領導者,按照他的作風,本應爲一代表率,誓死與城共存亡,卻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私藏糧食,城陷後倉惶而逃,頗有應驗民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說法。當然,也不能因爲安慶城破僅剩其一人倖存,以及私藏五石米而否定其相應作爲。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