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

天地會,清代民間祕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爲父拜地爲母得名。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關於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爲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複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爲主。

一個社團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不是在銅鑼灣打打殺殺,也不是在廟街搶地盤收保護費,而是思想工作。

像天地會這種名震江湖的大社團,思想工作尤其重要,決定着組織的興衰,決定着“反清復明”事業的成敗。

周星馳版《鹿鼎記》中,爲勸說剛入會的韋小寶進宮盜取《四十二章經》,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用“聰明人的方法”給他講了一段很經典的話:“現在聰明的人大多數已經在清廷裏當官了,所以我們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對於那些蠢人,絕對不可以對他們說真話,只能用宗教的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句口號,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清朝一直欺壓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如果成功,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呀?”

聰明人韋小寶當即頓悟,義無反顧地投身反清復明的大業中,哪怕冒着被淨身的風險也不曾動搖——要不是海公公關鍵時刻一聲“刀下留雞”,小寶就由蘇拉變成真太監了。這樣的彌天大勇,這樣的舍“雞”取義,沒有理想信念的支撐,沒有深入人心的思想工作,一個麗春院長大的小混混能成爲堅定的反清義士嗎?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 第2張

天地會的思想教育之所以成功,原因大體有四:

首先有一個偉大、高尚、正義的口號,有激動人心的奮鬥目標。“反清復明”這一口號簡潔有力,一目瞭然,很適合蠢一點的普通人理解。

更重要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奮鬥目標佔據了道德制高點,讓成員覺得肩負神聖使命,從事的是崇高光榮的事業。清朝入關之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民族壓迫視政策激起了漢族的強烈反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加深了民族仇恨,天地會打出民族主義的牌,能贏得最大多數漢人的支持。直到孫中山鬧革命時,都還在用“排滿”宣傳這一招,可見天地會有多成功。

二是神化社團領袖,同時又保持神祕感,讓成員相信總舵主相信到迷信地步,服從總舵主服從到盲從的地步。同樣是大俠,同樣是幫主,喬峯的江湖形象廣告是“北喬峯,南慕容”,竟然把武功蓋世的喬幫主和欺世盜名的真小人慕容復並列——看來丐幫不僅窮,公關水平也很低。

天地會就強多了,一句“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把所有英雄都踩下去了,效果之好,流傳之廣,金庸小說裏的大俠無出其右者。連在麗春院這種地方,客人都不找姑娘了,聽韋小寶講評書神化陳近南:“他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他武功的名堂呢,稱之爲九天十地菩薩羊頭啪啪霹靂金光雷電掌。一掌打處,方圓百里之內,不論人畜蝦蚧跳蚤全都化成了飛灰!”

實際上,陳近南的武功絕對算不上一流。電影《鹿鼎記》裏,要是沒有精神失常的海公公幫忙,陳近南根本無法打過鰲拜。後來,與馮錫範單挑,陳總舵主竟然被活捉送給康熙。還好在場的天地會兄弟都先掛了,不然看到這一幕多尷尬。

三是輔以利益誘惑,讓成員看到爲社團賣命有銀子、女人、土地等好處。鰲拜被擒抄家後,韋小寶颳了不少油水不願再冒險入宮,藉口“銀子是有一點,混口飯吃而已,女人就沒有了啊!”陳近南立即喚出一對美豔的雙胞胎姐妹“雙兒”,賞賜給小寶做“貼身護法”。搞得韋小寶淫蟲上腦,一回宮就使出“龍爪手”,試驗兩姐妹是不是真有“心靈感應”。

四是嚴厲的幫規家法,讓成員不敢背叛組織。韋小寶一加入天地會,陳近南就告誡說:“我們有十大會規,二十大守則,三十大戒條,八十小戒條,如果犯了其中一條的話,就算你是我的徒弟,也要身受九九八十一刀而死。”每個天地會的成員,都必須像騾馬一樣打上組織的烙印,左腳“清明”,右腳“反覆”,斷絕了後路,只有死命反清。還好韋小寶精明,死活只讓師傅在右腳刻“清明”,然後自己悄悄在左腳刻“重陽”,在康熙面前與假太后對峙的時候,方逃過一劫。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 第3張

歷史的弔詭在於,天地會的思想工作如此成功,外有黨羽遍佈天下,內有韋小寶潛伏康熙身邊當臥底,反清復明還是失敗了。

到了近現代,曾經的革命組織竟淪落爲黑澀會,世無英雄,連洪興的陳浩南都成了偶像。世間只留下“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這句天地會著名切口(暗語),還能依稀想見當年風雲際會,豪情萬丈。

如果從周星馳版《鹿鼎記》角度看,天地會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思想工作有多成功,反清復明就有多失敗。

嘴上滿是主義,心裏全是利益。作爲社團最高領導人,“反清復明”的理論陳近南自己都不信,只是當作給成員洗腦的手段,“用宗教的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總舵主嘴上喊“反清復明”,心裏想的卻是女人、銀兩,反清的目的也是爲了“輪流做莊”而已。這樣的社團即使成功了,漢人還是受苦。

總舵主一個人不信沒什麼,但如果像韋小寶這樣的天地會高級成員也思想動搖就嚴重了。韋小寶加入天地會最初是出於被迫和利益誘惑,但起碼對反清復明的理想還是認同的,意志是堅定的。隨着潛伏越久,他越發現滿清沒有宣傳的那麼壞,康熙是個不錯的君主,百姓安居樂業,爲什麼非要復明呢?

社團裏的聰明人一旦覺醒,過去的思想工作有多強,現在的反作用就有多大。對於該不該反清的問題,韋小寶甚至忍不住頂撞恩師陳近南:“爲了你畢生的志願就要打仗,就要人民受苦流血犧牲,會不會好像有點……”

聰明人明白得快,蠢的人也不會太晚。襲擊鰲拜也好,攻打皇宮也好,每次都是基層會員先送死,多死幾批次大家也就明白了。

《鹿鼎記》的時代已經過去300多年,但世間仍然流傳着“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的傳奇。只不過,大多數宅男往往背誦成“平生不識武疼蘭”……

可見,天地會的思想工作有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