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特土良神學主張 特土良生平簡介

特土良神學主張 特土良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特土良一般指德爾圖良,又譯作譯特圖裏安,基督教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出生地點是在北非迦太基城(今突尼斯附近),主要成就是拉丁西宗教父和神學鼻祖之一。

特土良神學主張 特土良生平簡介

生平

關於特土良安的生平,歷史記載很少。他是公元2世紀後期的北非迦太基人,父親非基督徒,年輕時學習法律、哲學及各式各樣的學科,原是頗有名聲的律師。特土良曾信仰他教,在四十歲左右才皈依基督。任迦太基主教期間,他自197年始撰文立說,旨在維護和闡釋基督教義。他是第一位使用拉丁文的多產神學作家。

約在公元207年,特土良成爲孟他努派的一員。但後來不滿孟他努學說,於是自立宗派。在神學上,首先採用一些名詞如“三位一體”、“聖禮”、“救贖”和“功德”等。對教父居普良及(希波的)奧古斯丁影響頗深,從而間接地影響了基督教神學之發展。

學術觀點

神格唯一說

“神格唯一說”這個名稱是德爾圖良所起。“德爾圖良認爲創始‘神格唯一說’的是一位不太有名的‘普拉克西亞’(Praxeas),而希坡利達(Hippolytus)認爲創始者是示每拿的奴愛達 (Noetus of Smyrna)。可能兩人都對倡導此派學說有功。普拉克西亞完全反對神格(God)中可以有位格上的不同。特土良批判他說:‘他將保惠師趕走,又將聖父釘死在十架。’普拉克西亞似乎並沒有說聖父受苦,不過奴愛達就清楚的說出這點。希坡利達說:‘他(奴愛達)說:基督自己就是聖父,乃是聖父自己降生,並受苦而死。’(He said that Christ is Himself the Father, and that the Father Himself was born and suffered and died.)按照希坡利達,奴愛達大膽地說,聖父改變了自己的形態(mode of being),變成(became)他的兒子。奴愛達自己是這樣說:‘當聖父尚未降生時,他當被稱爲父;但他按自己的美意,服在降世爲人之下時,他就出生,成爲聖子;是他自己(He of Himself),並不是另一位(of another)成爲聖子。”

三位一體論

特土良的鉅著《駁帕克西亞》(Against Praxeas)中,他把三位一體的教義提出一個完整又相當清楚的陳述。三位一體論首先要能瞭解這些詞彙的來源,或許便能明白其意義和重要。特土良是三位一體論中用詞的最大創意者,他發明了許多的新字,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

三位一體:特土良發明了“三位一體”一字(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從他之後,這個字成爲基督神學的術語。雖然有人嘗試用別的方法和用詞,但特土良的影響最大,這個名詞在西方教會成爲標準用語

位格(拉丁文:Persona;英文譯爲:person):這個詞,在日常英語中不過是指“一個人”。拉丁語原詞(persona)有“面具”之意,最後定義所扮演的角色,特土良認爲,“一位”便是指說話、行事的那位。“一個本質,三個位格”的意思,就是在人類得贖的過程中,一位神扮演了三個不同但相關的角色;在多重角色之下,其實是一位演員。

本質(拉丁文:substantia):指基本上的本體存在,表達天主內部基本的一體,儘管在向人啓示時,天主似乎顯得很複雜。“本質”是三位一體之三個位格所共有的。它不是三個位格之外的某個東西,而是表達其共有的基本合一,就是“獨立但不分裂”。

“所有(三個:父、子和聖神)都是屬於一位,因爲本質上是一;儘管這個計劃的奧祕,仍然要謹慎保護着,但這個計劃把一擴爲三,按著秩序有三個位格─父、子和聖神。然而,這並不是在於形態,而是在於地位;不是在於本質,而是在於形式;不是在於能力,而是在於面向。但是這三同屬一個本質、一個形態、一個能力。” 。

特土良列舉了根與苗,源頭與河流,太陽與光線之間的合一來說明神的合一。父、子、聖神乃是一個相同的本體,而這本體被擴展成三種不同的顯現,但這本體是不能分割的。

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與基督位格的教義,是藉着他與帕克西亞的教義論戰中創造出來。特土良提出一個相當清楚的陳述:

“所有(三個:父、子和聖神)都是屬於一位,因爲在本質上是一;儘管這計劃的奧祕仍然要謹慎保護着,但這個計劃把一擴散爲三,按照秩序有三個位格──父、子和聖神。然而,這三並不是在於形態,而是在於地位;不是在於本質,而是在於形式;不是在於能力,而是在於面向。但是,這三同屬一個本質,一個形態與一個能力”。

神學

論著與影響

特土良是被譽爲教父時期僅次於奧古斯丁的神學家,可說是北非神學派系的代表,也是第一位以拉丁文寫作的重要作家;現存之著作約寫於196-212年間。他在基督教歷史的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以智慧、廣博學問、縝密的思想,藉由文字、豐富情感、敏銳的觀察力,來辯解、維護真理,使他所處時代的那段歷史更加輝煌、精彩,也爲正統神學立了一塊基石。

除了衆所皆知的《護教辭》、《反馬吉安論》、《駁帕克西亞》三大著作外,《靈魂論》是基督教討論心理學最早之作,《洗禮論》也是現存關於洗禮最早的論說。他的名言是:“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特土良的著作,對在其後之另一位北非教父居普良(Cyprian, c.200-258)有極大之影響。

用語與教義

由於特土良是律師,熟悉羅馬法律,在他的神學著作中也使用,如審判官、罪愆、刑罰、賠償等法律上的名詞,甚至法律觀念。在其後之神學思想中論到基督的救贖時常引用之,而他所創之許多神學用語仍沿用至今。

特土良是當時代惟一指出世人的罪與亞當有關之教父。他說,從一個人出生,惡就在人的本性之中,且持續傳給全人類;此說法是“原罪”教義最早之看法。另外,他認爲基督的“神人二性”並不混淆,兩者都有完全的屬性。他並不認爲耶穌受刑、替死贖罪是必須的,但卻注重悔罪改過;他認爲公義的神必施刑罰,但卻特別重視神的憐憫,因此,在其著作中充滿“合法主義”思想。他以爲一個人受洗之後還犯罪,就當認罪悔改,才能滿足神的心。

關於聖靈

在特土良著作中關於“聖靈”的描寫,他認爲,聖靈在教會中一直不斷教導和說話,聖神就是主所應許要差來的施慰者,也是使人成聖的靈。他雖於207年參加了強調聖神、說預言之孟他努派,然而在面對大公教會指責孟他努派離棄教會傳統時,特土良寫道:“施慰者沒有帶來什麼新奇的東西,祂只說已經暗示過的,祂也取回原先所擱置的。我們應當把祂看作是一位恢復者,而不是創新者。”

對孟他努派強調極嚴厲的紀律和脫離世俗,特土良不贊同過度的禁慾苦行,歸信基督教的他主張在基督的身體中,需要有保惠師積極活潑的同在,也需要有一個比當時沾染世俗的教會,更屬靈、更簡樸的教會生活。而聖神分賜“管教上的輔導,解開聖經,更新心思,使人更往前,進入更美的事”。信徒彼此相稱爲弟兄,是因爲天主是他們共同的父,他們也飲於同一位聖神。

關於浸禮

許多神學家也同意特土良對“洗禮”的貢獻。有人以爲洗禮儀式過於簡單,藉着水就叫人更新,似乎太愚昧,反而忽略了其所產生的效果。特土良說:“在天主起初的第一個創造裏,水就是聖神棲息歇腳之處。至此之後,天主要在洗禮中使用水,而所有向天主祈求過的水都得到成聖的能力。…那聖神降臨在施洗的水中,親自爲分別成聖而受洗的人,人也得到了分別成聖的能力。”他還強調,“不是在水中接受了聖神,…乃是當我們從洗禮池中起來,全身就被奉獻的油所塗抹,…在這個被潔淨、被奉獻上的身體,纔有那最聖潔的神從聖父那裏降下。教會就藉洗禮的水,確認了初信者的信仰,將他穿上了基督。”

主要作品

《護教學》

《靈魂的見證》

《反馬吉安論》

《駁帕克西亞》

評價

特土良是第一個發展“三位一體”論的護教家。但其論述與尼西亞信經確立的三位一體教義並不完全相同,其不同點可歸納爲:

第一,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爲從屬論:三個位格中有等次之分;他強調父是全部的本質,而子只是本質的一部分。特土良並仍認同子是低於父的觀念。

第二,特土良採用了部分形態論的理論,強調神性中的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位格乃衆數,卻沒有本體之別。

第三,特土良的三位一體論被稱爲“實用三一學”(economic Trinity),因爲他整個理論都是放在創造與救贖的教義上,較多討論神的工作,極少討論神的本性。有學者認爲這是他的神學的一個特色,也是拉丁世界那種務實及功能主義的思想模式,這個態度與伊斯蘭神學近似。

遺產與影響

特土良對整個基督宗教,最大的影響在教義。尤其是在基督位格及三位一體方面,對主後整整400年,神學思想上有極特殊且重要的貢獻。

重視“傳統”,“傳統”二字是指“那被傳承而來或傳遞下去的”,“聖經的傳統詮釋”或“基督徒信經的傳統表現”。

在《護教辭》中最主要是爲基督徒的無辜作辯護,反對迫害基督徒的言論,內容與用詞,特土良完全像律師的風格。除此之外《護教辭》也詳盡的解釋基督徒的生活、敬拜與信念,把正統教義整理出來。對第三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北非主教─居普良,有相當深的影響,這也是特土良在拉丁基督宗教的傳統上留下不可抹滅的記號和地位。對於整個西方基督教會的影響是“立即與永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