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海峽殖民地銀幣 海峽殖民地指的是位於馬六甲海峽的三個港口

海峽殖民地銀幣 海峽殖民地指的是位於馬六甲海峽的三個港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峽殖民地(英語:Straits Settlements),是英國於1826年至1946年對位於馬來半島的三個重要港口和天定馬來羣島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最初由新加坡(星加坡)、檳城和馬六甲(麻六甲)三個英屬港口組成,因此被當時當地華人稱爲三州府或者叻嶼呷。

 英屬東印度公司時期

1786年,英屬東印度公司與吉打蘇丹簽下1786年英吉條約。條約中寫明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吉打受到敵人攻擊時需幫忙,還有不能袒護吉打的敵人。並每年給與吉打蘇丹30000西班牙元,以換取檳島擁有權。

1824年,荷蘭爲了獲得整個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權,與英國簽訂了1824年英荷條約。在條約中,荷蘭將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割與英國,以換取英國放棄蘇門答臘上的明古連地區。

1826年,英屬東印度公司決定整合在馬來亞的三個港口屬地新加坡、檳城和馬六甲組成海峽殖民地。首府初時設於檳城,1832年遷往新加坡。

海峽殖民地銀幣 海峽殖民地指的是位於馬六甲海峽的三個港口

英殖民地部直轄時期

1867年4月1日,英國政府殖民地部正式接管海峽殖民地,並將其劃入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之列,總督駐守於新加坡。與此同時,印度洋上的聖誕島和科科斯羣島劃歸海峽殖民地管轄。在此同時,海峽殖民地總督兼任英國駐馬來亞和文萊這兩個英保護國的高級專員。1874年,隨着《邦咯條約》的簽訂,天定和附近島嶼被納入殖民地的範圍。1906年10月30日,北婆羅洲沙巴的納閩港也劃歸海峽殖民地。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海峽殖民地,除了科科斯羣島外,都被日軍佔領。而科科斯羣島則劃歸錫蘭代管。二戰後,海峽殖民地各個港口重歸英國統治。在戰後初期,英國對各港口施行軍法統治。

那時候使用的貨幣爲叻幣,至1939年起改爲馬來亞幣。

解散

1946年4月1日,英國宣佈解散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成爲獨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並管轄科科斯羣島和聖誕島,直至兩島分別於1955年和1957年劃歸澳大利亞。而檳城與馬六甲便和馬來聯邦四州及另五個馬來屬邦合組爲馬來亞聯邦。而納閩則於同年7月15日劃歸英屬北婆羅洲,成爲後來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