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那萊王時期 那萊王與帕碧羅闍關係

那萊王時期 那萊王與帕碧羅闍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萊(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รายณ์มหาราช,1629年-1688年),暹羅大城王國國王,因在位期間與西方的密切交往,尤其是與法王路易十四的外交而著稱,曾遣使者至法國。

 簡介

晚年,那萊王對希臘探險家康斯坦丁·華爾康帶來的西方科技很感興趣,任命他爲王國的宰相。在華爾康的安排下,暹羅與法國路易十四的朝廷有十分密切的外交往來,暹羅上層階級和國防充滿了法國士兵及傳教士。統治的法國官員及本地的暹羅官員之間發生衝突,最終導致了1688年的革命,終結了他的統治。那萊王在位期間著名事件還有1662年至1664年期間入侵緬甸,摧毀短暫獨立的信哥拉蘇丹國(位於今宋卡),以及1687年暹羅-英國戰爭。

那萊王時期 那萊王與帕碧羅闍關係

  17世紀法國人所繪的那萊大帝

生涯

巴沙·通死後,那萊的兄長昭法猜繼承王位。那萊與叔父西·索探瑪拉差聯手殺死了昭法猜,推戴叔父登位。然而叔侄二人不和,那萊又殺害了叔父,自己登上王位。

1663年,大量孟族人自緬甸東籲王朝統治下逃離,要求歸附阿瑜陀耶王國。那萊王對他們加以保護,對此緬甸十分厭惡,對暹羅發起進攻,要求遣返這些孟族人。那萊王反擊,在今日北碧府治縣及賽育縣一帶擊敗了緬甸,翌年乘勝攻入緬甸本土。在包圍蒲甘期間因兵糧用盡,返回本國。

那萊王在位期間,阿瑜陀耶王朝在外交方面有很大發展。此時代是英國、法國的重商主義時代。因而英國人頻繁到訪暹羅。那萊王給他們自由貿易的許可。另一方面,那萊王讓他們成爲皇家船隻,與亞洲各國貿易。在此期間,羅馬教皇曆山七世及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英國人傳教士使團來訪。這些傳教士們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對阿瑜陀耶王朝作出貢獻。

1664年,暹羅華僑與荷蘭商人發生衝突。武裝的華僑對荷蘭人經營的工廠進行襲擊。翌年,憤怒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掛着葡萄牙國旗的武裝船隻封鎖了曼谷灣,逮捕中國船隻作爲人質,要求獨佔皮革製品等相關貿易。那萊王不得已,只得接受了這個要求。此時那萊王在華富里建立副都。此事件以後,那萊王不再信任荷蘭人。

1670年,希臘人康斯坦丁·華爾康來到阿瑜陀耶,一度出國,再返回暹羅,成爲高級官員,掌握着外交實權。

1673年,路易十四送來親筆國書。作爲迴應那萊王在八年後派使節送禮,但使節遭遇海難。兩年後再派出使節。此後,法國派外交官亞歷山大·舍瓦利耶·德·肖蒙來訪,試圖遊說那萊王改宗基督教,但那萊王沒有答應。

翌年也就是1684年,在德·肖蒙歸國之際,那萊王派遣戈沙班爲使節出訪法國。戈沙班在法國受到歡迎,阿瑜陀耶的軍隊受到法國的訓練,三年後,帶着新任大使西蒙·德·拉盧貝爾一起歸國。德·拉盧貝爾帶着636名法國士兵要求進入阿瑜陀耶城,那萊王因在與荷蘭對立中學得的經驗,認爲危險,拒絕了這個要求。

德·拉盧貝爾歸國之際,與第四次訪法使節團同行。此後那萊王死後便與法國不再交流,外交關係急速惡化,暹羅開始鎖國。那萊王在位時的開放與廣泛外交,讓耶穌會與波斯使者留下對阿瑜陀耶古城的豐富史料,對此城在17世紀的風俗民情和宮廷生活之刻畫寫下了印象深刻的描述(有些紀錄誇述此城有百萬人口)。這讓後代史學家在面對1767年緬甸殘破阿瑜陀耶古城、首都淪爲廢墟的慘狀後,有幸從外國史料來重建古城的歷史真相,而非遺忘此城的繁華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