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傑,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清朝狀元、名臣,有清一代陝西第一名臣。王傑在朝四十餘年,忠清勁直,老成端謹,不結黨營私,不趨炎附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讓乾隆無限沉醉的康乾盛世進入了第一百個年頭。這一百年來,大清的確創出了一系列的輝煌,版圖超越了明朝最強盛時的疆域,人口也由清初的千萬猛增到乾隆年間的三億之巨,物產看上去很豐裕,百姓看上去很安康——

然而,盛世的光環下更有盛世的危機。

乾隆正是這場盛世危機的總源頭。

這位青年時代頗爲勵精圖治的帝王,進入晚年後開始變的狹隘、封閉、自戀、苟安。雖然他掌控的大清帝國已經生出了膿瘡,但他卻傲慢地選擇了視而不見,若是有純直之臣試圖來捅破其中的大膿瘡,他往往會很不高興,甚至會憤怒地否定膿瘡的存在,因爲他根深蒂固地相信他所創造的盛世是無懈可擊的。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看透這一層就不難明白,乾隆盛世由盛轉衰時,其實是純正直臣難爲的壞時代,貪腐寵臣囂張的好時代。

山東巡撫國泰出身滿洲鑲白旗,擁有與愛新覺羅皇族聯姻的名門大姓,富察氏。除了出身硬,國泰在乾隆朝的後臺更硬,他的父親文綬是乾隆很器重的封疆大吏,曾任陝甘總督、四川總督;他的一個侄女是乾隆很寵幸的妃子。

乾隆用人唯親起來,有時候很無度。國泰雖然毫無品行,劣跡斑斑,實爲八旗惡棍,但靠着滿族權貴,皇親國戚的身份,他在官場還是一路獲得了升遷,到乾隆四十二年,他已經混上了山東巡撫的高位。

在山東巡撫任上,國泰極兇殘霸道,一省官民對他是畏懼如虎。就連官至山東布政使(與巡撫平級),軍機大臣于敏中的親弟弟於易簡亦不例外,每次見到國泰,都要跪在地上說話。

靠着在山東地界的一手遮天,國泰將於易簡等人收爲走狗,在封疆大吏任上是肆無忌憚地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短短几年便搜刮了數百萬兩白銀。

將整個山東吃下後,國泰的野心更甚,他花大把銀子走起了乾隆第一寵臣和珅的路子,想有朝一日最少也要弄個總督乾乾。

因爲有和珅在朝中與他狼狽爲奸,幫腔說話,乾隆對這個皇親國戚一向看法很好,覺得他殺伐果斷,是個封疆大才。

如此,國泰的氣焰就更囂張了,結果就幹出了災年妄殺山東九名請願舉人的極惡之事。

此事一出,山東一省民怨沸騰,羣情洶涌,這時候,一向嫉惡如仇的江南道監察御史錢灃站了出來,如此一紙彈章便遞到了乾隆的手裏。

接到這樣的彈章,乾隆心裏很不爽,不理,輿情說不過去;理,又壓根不想問國泰的罪。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第2張

兩難之下,乾隆召來了右都御史王傑。

王傑,陝西韓城人,八歲喪父,以貧寒之子的身份在乾隆二十六年高中狀元。乾隆御政向來是一手抓寵臣,一手抓純臣,對廉潔自守、正派剛直的王傑,乾隆很賞識,始終留在身邊做心腹純臣用。

有一種說法,乾隆朝的王傑纔是和珅真正的對手,而王傑與和珅過招,或者說想一舉扳倒和珅,正是從國泰一案開始的。

王傑雖然是儒家正道君子,但與乾隆這樣的帝王、和珅這樣的寵臣鬥法,卻是一點不迂腐,相反是極具官場智慧。

憑藉對乾隆的瞭解,王傑知道,乾隆有包庇國泰之意,此時若是急攻猛進,只能激起這位傲慢帝王的反感。

怎麼辦纔是高明之舉呢?

利用乾隆的傲慢、自大方爲上上之選。

乾隆問王傑,國泰一案,怎麼辦算是穩妥?

王傑說,國泰在山東巡撫任上五年,其所作所爲臣不能盡知。可臣知道國泰這個人性情頗爲剛烈,行事更是果斷,這樣很容易得罪人。現在有人說他貪贓枉法,謊報政績,妄殺請願舉人,聽來很不可思議。實情到底如何?不如先找人問個仔細,如果是誣告,國泰自不怕查,如果確有其事,接下來也好有的放矢。

乾隆問,可有問詢人選?

這時候,王傑就高明瞭。他回答說,臣聽說山東布政使於易簡正在京述職,此人頗爲精幹,官聲也不錯,對國泰更是知根知底,皇上召他來問,自然能問出詳細實情。

好一個讓狽來爲狼說話。

更辛辣的是,這一套說法將乾隆傲慢、自大的心理算的死死的。在乾隆眼中,他壓根不相信自己委以重任的國泰是狼,如此,於簡易自然也不可能是狽。

就這樣,乾隆鑽進了王傑“誓除貪官”的圈套裏。

將於易簡召來,果然是一點懸念沒有,他不但將國泰在山東的惡行抹了個一乾二淨,更藉機將國泰吹捧粉飾了一通。

聽到這些,乾隆龍顏大悅,甚是欣慰。

將王傑再次召進養心殿後,乾隆輕鬆地說,你說的不錯,國泰在山東巡撫任上尚能實心辦事,並無貪腐惡事。江南道監監察御史錢灃彈劾不實,本應從重治罪,朕念及他爲人一貫耿介,是個直臣,就罰他三個月俸祿,其餘不再追究,如何?

國泰、於易簡狼狽爲奸後,乾隆就此既往不咎,這一步王傑早已有招等在了那裏。王傑對乾隆說,皇上聖明,只是臣記得去年軍機大臣阿桂、大將軍福康安對國泰也有不滿,希望皇上把他調離山東,以平息民怨。此次如果只處罰錢灃,而對國泰毫無查實舉動,不僅兩位大人臉上不好看,而且民怨也不能徹底消除。不如藉機派人到山東查一道,也好還國泰清白,平朝野雜音。

這說法百無一害,乾隆自然無法拒絕。

然而,派誰去查,又考官場智慧了。

未等乾隆開口,王傑緊跟着向乾隆提出了兩個人選。他說,臣以爲皇上可命軍機大臣和珅、左都御史劉墉親到山東,會同江南道御史錢灃一起審查國泰一案。

聽到這意味深長的兩個人選,乾隆很是受用。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第3張

和珅與國泰的關係,乾隆自然知曉一些,由和珅主查,無疑是給國泰又加了一層保險;讓社稷名臣、“文正公”劉統勳的兒子劉墉去配合,自然又多了一層公正的意味。關鍵劉墉這個人,乾隆是知道的,此人實爲庸碌圓滑之輩,身上有一些光環,但卻沒有出頭擔當的魄力,此案用他來粉飾,正合適。

然而,在王傑看來,和珅前去,必定會包庇勾結國泰,這其中有抓把柄的機會。至於劉墉,帝王心理在臣下看來終究是微妙的,利用好這一點,未必不能激出他敢作敢爲的擔當精神。

有史家筆記記載,乾隆採納王傑的建議後,王傑很快向劉墉傳遞了一個“假信息”——皇上這次下決心要徹查國泰,這是大張旗鼓整飭吏治的信號。派劉部堂去,這是視你爲大清社稷的頂樑柱,想你能像先父文正公一樣,做純臣表率。

但也有人說,王傑在這一環沒搞什麼小動作,是劉墉的廟堂道行不夠,長期不受重用下,爲了在朝堂上能有所大作爲,他錯判了乾隆的心理。

不管真相如何,這一回,號稱“墨豬”的劉墉,精神的確爲之一振,在徹查國泰一案上確有先父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敢鬥智鬥勇的純臣風采。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第4張

領下皇命,和珅、劉墉、錢灃三人即前往山東濟南,徹查國泰一案。起初,一切盡在和珅的掌控之中,和珅提出,由我任選幾處銀庫,會同兩位大人一同到庫查驗現銀,如無差錯,就可以儘快結案,回報皇上了。

其中的名堂不言自明。

和珅選定的銀庫,一定是國泰得到消息後做好了手腳的擺設。

他早早地便從濟南各商號借來現銀,鑄成官樣銀錠後第一時間就存進了和珅指定的銀庫。

劉墉、錢灃知道其中必有名堂,但怎麼從中抓住把柄,卻頗費兩人的腦筋。

然而,不軌賊心總會有露出破綻的地方。

面上,劉墉、錢灃不便跟權傾朝野的和珅對着幹,但當他們發現庫銀有搶鑄的粗糙痕跡後,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就有章法了。

劉墉玩起了不擔當的文人雅興,他對和珅說,和大人,濟南乃人傑地靈的福地,尤其是城中的泉水最妙,案要查,但景也要賞。

說完,劉墉就以文人賞景的名義消失了一天。

就是這一天,要了國泰的大半條命。

通過走街串巷,微服私訪,劉墉得到了一個準確消息,他們看到的庫銀的確是國泰從濟南各家商號緊急借來,進而搶鑄成的。

怎麼才能讓國泰原形畢露呢?

劉墉想的一招挺絕,他讓錢灃在濟南城貼出了告示——借用商號銀兩之事已完,請各商號拿着欠條來取銀子,過期不取,一律充公。

把銀子看得比命中的各商號一看到這樣的告示,第二天,上百人即涌進了衙門,人人手裏拿着國泰借銀的欠條。

到這個地步,非但國泰徹底傻了眼,和珅在恐懼下也只剩一個動作可做,趕緊把國泰當棄子,拋掉。

王傑極具官場智慧,他是如何處理貪官的? 第5張

乾隆見國泰被揭了個底朝天,羞愧惱怒下,他只好頒下嚴旨,將國泰、於易簡等人鎖拿進京問罪。

王傑此時再次出場了,他在謀劃一個新局,想以從國泰身上搜出的一封寫給和珅的救援密信爲突破口,將當朝第一貪徹底拉下馬。

然而,此時的王傑卻低估了乾隆對寵臣的厚愛。

當王傑把徹查國泰的最終案卷遞到乾隆御案上的時候,已可用昏庸形容的乾隆居然只在案卷末尾處御批了三個字,“知道了”。

再一細看,王傑的內心更是頃刻間灰暗了下來,乾隆已將原本擬定的“斬立決”改成了“斬監侯”。

這意味着即便如此,乾隆依舊不想殺國泰。

參透這一點,王傑知道想以此將和珅徹底拉下馬已經不可能了。

但王傑沒有徹底放棄,扳不倒和珅,他還有一招可施,用貪官殺貪官。

就這樣,王傑拋出了國泰寫給和珅的求援密信。王傑知道,這封密信要不了和珅的命,但足以讓乾隆收回“斬監侯”的成命。

乾隆看到密信後,表面上很有向和珅興師問罪的架勢,實際卻是讓和珅借信推脫。

和珅是何等聰明的人物,藉着信中無法坐實的內容,他一是爲自己辯解,二是攻擊國泰居心叵測,必須嚴懲,三是向乾隆玩命地表忠心。

王傑知道,國泰這回是死定了。

和珅向乾隆建議,國泰罪大惡極,若被他們指摘盛世,有礙聖德,不如罪減一等,命國泰、於易簡獄中自裁,及時把案子結了,免得多生枝節。

乾隆照準。

王傑欣慰之餘,不免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