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有什麼用意?是試探嗎?

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有什麼用意?是試探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託孤之時,爲何對諸葛亮要說君可自取,此舉產生了什麼後果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曾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你的才幹比曹丕強十倍,如果我的兒子能夠輔佐你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取代他做蜀中的主人。這句話說得諸葛亮哭着向劉備表示,自己一定爲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這樣的話,有什麼用意呢?

一、劉備對諸葛亮的試探。

劉備向諸葛亮託孤的這個情節,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都記載過,這個情節被後人認爲是君臣相知的楷模。甚至在當時,這個情節也受到了模仿。曹睿將曹芳託孤給司馬懿的時候,就讓曹芳偎依在司馬懿的懷裏,希望司馬懿能夠像諸葛亮那樣輔佐他。

不過曹睿託孤卻沒有說出讓司馬懿自取的話,而劉備對諸葛亮說出的君可自取的話,讓大家細思極恐。試問哪一位君主,會願意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的。因此,諸葛亮對劉備的這句話反應十分激烈。在《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哭着向劉備保證,自己一定對劉禪忠貞不二,死而後已。

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有什麼用意?是試探嗎?

不過諸葛亮的反應,和《三國志》記載得那麼高大上不同,在《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就很接地氣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聽到這句話的表現,完全是一副驚恐的狀態。諸葛亮汗流遍體,手足無措,涕拜於地。他在用言語向劉備表達忠心後,還叩頭流血。

從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對諸葛亮的試探。如果諸葛亮應對失策,很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這是因爲劉備向諸葛亮說出這番話,有着他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連續經過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慘敗,原先跟隨劉備一起打江山的老夥伴大多已經去世,而自己培養起來的新一代將士也損失殆盡。舉朝上下,能夠支撐蜀漢江山的只有諸葛亮一人了。

原先諸葛亮只管治國理政的事務,並不參與軍事。但是在張飛去世後,由於國內無人,諸葛亮也只得擔任司隸校尉,管理軍務。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接受劉備的命令,在成都開設軍營,負責編練新軍,以彌補戰爭失敗帶來的損失。

可以這樣說,當時蜀漢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如果劉備去世,諸葛亮的選擇對蜀漢影響深重,劉備對此當然有所擔心。因此在臨終的時候,劉備對諸葛亮說出那番話,實際上就是要試探諸葛亮的反應,從他的應對中察覺他的心意,然後決定採取什麼對策。

諸葛亮對此十分清楚,纔會感到無比的惶恐。如果他應對不當,等待他的命運極爲可怕。因此諸葛亮纔會極力表現出內心的恐懼,用言語和行動打消劉備的疑心。

二、劉備對諸葛亮的警示。

劉備直接說讓諸葛亮自取蜀漢江山,也是對諸葛亮的一種警示。其實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心中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劉備一死,諸葛亮就成爲了蜀漢實際的當權者。如果諸葛亮想要篡奪蜀漢的江山,是沒有人能夠阻止的。

劉備作爲一代君王,他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江山的延續。他嘴上說的是讓諸葛亮自取,但是他的舉動並不是這樣。他曾經採納了諸葛亮的建議,殺死了剛猛難制的劉封。此舉當然不是爲了讓諸葛亮當皇帝,而是爲了將來劉禪的蜀漢江山長治久安。

因此,劉備說出讓諸葛亮自取的話,當然不是發自內心的。諸葛亮也知道劉備真正的心思,當然也不敢真的答應下來,只能真誠地表達自己鞠躬盡瘁的心意。劉備此舉讓諸葛亮自己說出推辭的話,也徹底封住了諸葛亮可能的稱帝道路。

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有什麼用意?是試探嗎? 第2張

劉備是草根出身,對於人情世故十分精通。他能夠從一介平民,奮鬥爲一方諸侯,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的朝廷中,最根本的力量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尤其是軍事力量方面。在劉備去世時,最重要的軍權還是掌握在他的嫡系趙雲、李嚴和魏延等人手中。這些人和他的部下都是蜀漢政權忠心耿耿的支持者。

直到蜀漢滅亡的時候,這支軍事力量還是忠於蜀漢政權的。他們在得知成都危急,便不顧一切地放棄劍閣防線,直撲成都。誰知道在半路上接到了劉禪下令投降的詔書。這些將士都氣得拔刀砍石,罵到我們前來救援,誰知道他們竟然投降了,全軍上下都放聲大哭。從這裏,可以看到劉備對軍隊的影響力。

因此,劉備對諸葛亮點明瞭這一點,如果諸葛亮真的要奪取蜀漢政權的話,雖然劉備無法阻止,但是蜀漢政權和劉禪也不會坐以待斃。劉備肯定事先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不會讓諸葛亮的圖謀得逞的。在帝王心術方面,諸葛亮還真不是劉備的對手,他嘴上表態後,就不會越雷池一步。

三、劉備此舉給蜀漢政權留下的影響。

後世很多人都對劉備的這個舉動表示了非議。很多人說劉備此舉的格調太低,違背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不過劉備有他的苦衷,面對即將成爲蜀漢最大權臣的諸葛亮,劉備當然要想辦法先約束住他。爲了蜀漢江山的延續,劉備也顧不得太多了。

其實在三國時期,東吳的孫策對張昭也說過同樣的話。他在託孤孫權的時候,也對張昭說你可以自取東吳。不過張昭還是忠心耿耿的輔佐孫權,將江東的形勢穩定下來。可是張昭悉心培養孫權,並且將權力逐步轉交給孫權,自己的下場卻並不美妙。

只是因爲在赤壁之戰前,張昭面對曹操的強大軍力,建議迎降曹操。這就使得他永遠失去了孫權的信任。從此之後,孫權不再聽從張昭的建議,並且在公開場合對他冷嘲熱諷。對於張昭的威望,孫權也表示不可容忍,甚至對張昭拔刀相向。

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的話有什麼用意?是試探嗎? 第3張

從孫權和張昭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君無戲言,劉備說出的這句話很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對蜀漢江山不利。因此,在諸葛亮推辭之後,劉備又讓劉禪對待諸葛亮如同父親一樣,更加推崇諸葛亮的地位,好讓他不可食言。如果諸葛亮違背自己的承諾,他就會陷入身敗名裂的境地。

但是這並不能讓諸葛亮和劉禪徹底放棄戒心。在諸葛亮接管蜀漢政權後,他開府辦公,將蜀漢的大權全部包攬到丞相府中。劉禪作爲蜀漢的皇帝,只是作爲名義上的元首,從事國家祭祀這方面的大典。雙方採取這種方式,達成了蜀漢政權的平衡。

有了張昭的前車之鑑,諸葛亮對政權的把握十分謹慎。他不但將所有權力都收歸丞相府,還爲劉禪指派了大批人員,來規範劉禪的言行。在他出師前,還專門上表說“宮中府中,俱爲一體”,以防止出現意外的情況。在諸葛亮平時的行動中,他身邊都是帶着上百名甲士,保衛着自身的安全。

這都是劉備那句話留下的後遺症。諸葛亮在執政蜀漢期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由於他的大權獨攬,也讓劉禪失去了親政的機會。這使得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雖然能夠維持日常的治理,可是出現意外情況時,他就無法處理了。

當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時,劉禪只能派沒有軍事經驗的諸葛瞻父子抵抗,結果遭受了綿竹慘敗。在此之後,六神無主的劉禪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竟然被譙周的言辭所矇騙,主動投降了敵人,使得先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輕易丟失了。

結語:

劉備在託孤諸葛亮的時候,對諸葛亮說出的那句如果劉禪不足以輔佐,你可以自取的話,並不是真心話。作爲一代君王,他是不會把江山拱手送人的。這是因爲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將成爲蜀漢的權臣,沒有人能夠制約他的行爲。

劉備只能先用這句話來試探諸葛亮,看諸葛亮的反應再做打算。諸葛亮當然明確表示推辭,這就使得諸葛亮在道義上不可能違背自己的諾言。同時劉備也向諸葛亮暗示,自己還有手段,如果諸葛亮真要取得蜀漢江山的話,就會遭到劉備遺留下的手段反擊。

雖然劉備的此舉讓蜀漢江山穩定下來,在諸葛亮和劉禪的合作下,蜀漢的政局穩定,對外也發動了北伐。但是此舉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後遺症,在劉禪和諸葛亮之間產生了陰影。不過站在劉備的立場上也是無奈之舉,兩害相權取其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