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是如何從威震華夏,淪落到走麥城的,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麥城位於現今的湖北宜昌當陽縣東南五十里的地方,由於歲月荏苒,已經難以找到當年的城池了。當年關羽著名的走麥城事件就發生在這裏。那麼,一代名將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呢,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因爲勝利失去理智,走上危途的關羽。

在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裏,計劃把荊州交給一員上將。這員上將在時機成熟後,與蜀中的劉備同時分路北伐。荊州的軍隊兵指宛洛,直插曹魏的心臟,而統帥這支軍隊的上將就是關羽。在發動北伐前,關羽的任務是守衛荊州,保衛好劉備的根據地。

荊州雖然號稱沃野千里,可是落到關羽的手中時,已經四分五裂。北方的曹魏和東方的孫權,都佔據了部分荊州的土地。這使得關羽的防禦態勢十分困難。荊州有江河之險,對於北方的曹魏,關羽擁有的水軍還可以應對。可是對於身邊的東吳,就無法應對了。

不過在關羽的防守下,荊州還是保持了穩定的。北方的曹軍多次南下,都被關羽擊退回去。可是在湘水之爭時,在東吳的突襲下,關羽立刻就丟失了三個郡。從此可以看出,對荊州威脅最大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

但是在劉備、諸葛亮的東和孫權的政策下,關羽對東吳採取了妥協政策。在湘水之爭時,關羽不服從劉備進擊東吳的命令,還和魯肅進行單刀會,遭到魯肅的指責而無言以對。最終湘水之爭以劉備割地而解決,使得東吳氣焰越發囂張。此後呂蒙和孫權定下了武力奪回荊州,殺死關羽的決定,可關羽依然沒有任何警惕之心。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由於兵力並不佔優勢,關羽無法迅速拿下襄樊。在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後,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可是這個勝利給關羽帶來了擴張戰果的希望,也給他埋下了敗亡的伏筆。

在當時,由於關羽的勝利,使得曹魏統治區動盪不安,那些反對曹魏統治的叛亂此起彼伏。很多人都打着關羽的旗號對曹魏進行攻擊,使得曹操坐臥不安,甚至想要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在此關鍵時刻,他的手下司馬懿、蔣濟阻止了他,並獻計讓孫權襲擊關羽的後方。恰巧孫權也主動要求襲擊荊州,雙方一拍即合,使關羽陷入了險境。

關羽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樊城,一旦拔掉樊城這個釘子,關羽就可以解放手腳,進而擴張戰果。由於漢水交通線的打通,關羽的襄樊和劉封、孟達的上庸連成一片,就立於不敗之地。以此爲基礎進行北伐,就可能讓《隆中對》的計劃早日實現。

關羽被勝利的前景所迷惑,沒有發現危險的到來。他手下的三萬多軍隊,連曹仁守衛的樊城都攻不下,更不要說還要面對由徐晃率領的源源不斷的援軍。曹操將從漢中撤出的曹軍主力全部派往了襄樊,隨着時間的推移,關羽獲得勝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在戰役後期,徐晃的營壘離關羽的營壘只相隔三丈,關羽都無法驅逐他們。

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2張

與此同時,關羽的兵力使用和後勤供應都達到了極限。關羽調動不了劉封、孟達的軍隊,只能把防範東吳的軍隊抽調北上。後方不但要爲關羽的軍隊提供糧草,還要供應于禁三萬俘虜的吃喝。正是由於關羽的勝利,讓荊州陷入了絕境。這也是東吳出兵後,整個荊州不戰而降的根本原因。

在得知東吳襲取荊州的消息後,關羽才撤軍南下。此時的關羽前有東吳佔領的荊州,後有曹魏的大軍,處境危急。不過曹操爲了坐山觀虎鬥,下令不讓追擊關羽,這才使得關羽順利經大軍撤回荊州。

二、關羽走麥城的經過。

關羽在南下的時候,對局勢的判斷還是比較樂觀的。這是因爲他還迷信“東和孫權”的策略,幻想能夠和平解決雙方的爭端。在撤軍途中,他連續派出使者去和東吳連續,對東吳的做法進行指責,表達和平解決的誠意。

誰知道此舉卻被東吳利用,爲東吳使用反間計提供了條件。呂蒙讓這些使者在江陵遍遊關羽部下的家庭,讓他帶回書信。那些將領知道家裏安好,受到的待遇超過了平時,都失去了戰鬥心。而這個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讓關羽的大軍陷入了絕境。

關羽撤軍的時候,他擁有強大的水軍。但是他沒有順漢水撤往上庸,而是回軍南下,就是想要奪回荊州。他在撤過漢水後,放棄了水軍,選擇了陸路行軍,真正的目的地並不是江陵,而是宜都。宜都在荊州的二線縱深,連接着蜀中,如果關羽的大軍來到宜都,事情還有可爲。

但是當關羽來到當陽的時候,才知道宜都已經丟失了。這主要是因爲劉備把鎮守宜都的孟達抽調出來,北攻房陵、上庸。隨後劉備派往宜都擔任太守的樊友,面對陸遜的進攻,棄城逃走,使得宜都輕易落入東吳之手。這樣,關羽原本的打算就落了空,他的反攻之旅就成了自投羅網的行動

關羽爲何會落到走麥城的境地?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3張

面臨絕境的關羽大軍瞬間就崩潰了,關羽的部下紛紛離開軍隊,去投奔東吳。面對大軍離散的局面,關羽率領殘部走保麥城。麥城雖然小,但是比較堅固,應該是關羽早就修築的一個要塞。爲了收拾殘局,關羽選擇了這裏。

不過關羽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來到麥城的,他離開麥城突圍則是在十二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關羽在等待什麼呢?在此期間,關羽在等待外部的救援,企圖依靠援軍東山再起。他一面與孫權虛與委蛇,拖延時間,一邊等待援軍。但是最終也沒有援軍到來,關羽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只得選擇了突圍。

可是到這個時候突圍已經爲時已晚了。在一個月的時間裏,東吳已經編制了嚴密的包圍網。他們切斷了關羽可能突圍的所有道路。十二月,關羽等人在臨沮被吳軍的伏兵擒獲,隨即被殺。孫權把他的首級送往曹操那裏,曹操以諸侯的禮儀安葬了關羽的首級。

結語:

關羽從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到大軍離散、走保麥城,只經過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爲關羽被眼前的勝利前景所迷惑,爲此他孤注一擲,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在襄樊前線,給東吳襲取荊州創造了可乘之機。

在回師乃至被殺的這段時間裏,關羽無時無刻想着奪回荊州。他先是想依託宜都爲後方作戰,後是想用和平的手段解決爭端。在大軍離散後,他還是死守麥城不去,想要等待援軍反攻。可惜他以一人之力,無法對抗魏蜀吳三方的敵人,最終只能走向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