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董卓與曹操都曾要挾天子,爲何一人被殺一人壽終正寢?

董卓與曹操都曾要挾天子,爲何一人被殺一人壽終正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末時期,董卓和曹操都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89年,董卓在大朝會上提出廢掉劉辯,立劉協爲皇帝。在嚇走了反對者之後,董卓正式扶劉協登基,開始了挾持天子的生涯。公元196年,劉協再一次被挾持,不過這一次的主角卻換成了曹操。

話說歷史上的兩人舉動幾乎一樣,都是挾持天子,排除異己,掌握最高權力。可是爲什麼最後董卓卻落得被殺的下場,曹操卻能最終能壽終正寢呢?

第一、董卓和曹操都曾屠城百姓,可百姓對他們的態度截然不同。

根據《董卓傳》記載,董卓曾經到陽城作戰,爲了充軍功,竟然把百姓們聚集在一起,將男人的頭都砍了充數。男人無辜喪命,女人的命運同樣悲慘。董卓把她們強行分配給普通士兵,就連東漢朝廷的宮女和公主未能倖免,很多都被董卓甚至董卓的手下強佔。就是這樣的董卓,爲了升官,不惜殺良冒功,早已失去民心。

董卓與曹操都曾要挾天子,爲何一人被殺一人壽終正寢?

三國志介紹董卓時講:

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也就是說,董卓性格殘暴不仁,喜歡用嚴刑峻法威脅衆人,且爲人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只要得罪董卓的人都無法自保。

曹操就沒有過“屠城”的記錄嗎?不是的,曹操也幹過這事。可是,曹操卻“事出有因”。在征討徐州的時候,如果曹操的父親曹嵩沒有被陶謙殺害,曹操就不會遷怒徐州百姓。

在古代戰場,將領們信奉的是“殺降不祥”,也就是說殺掉已經投降的百姓和士兵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對於那些沒有機會表明自己是不是要投降的百姓,上位者只能憑藉自己的喜好來做判斷,這是軍法的冷酷和不嚴密導致的悲劇。

當然,屠城是反人性的,但是,曹操會“作秀”,在這類事件發生後他割發代首,反倒收攬了民心。其實,很多時候,曹操並沒有那麼兇,有一次他抓住了黃巾軍降卒三十餘萬人,如果是董卓,早就拿這些士兵充數了,可是曹操卻培養了他們,把他們改爲青州兵。這樣的格局和眼光,不是董卓能夠相比的。

董卓與曹操都曾要挾天子,爲何一人被殺一人壽終正寢? 第2張

第二、董卓和曹操對待人才的態度不同

拿周毖和伍瓊來說,他們本來和董卓十分交好。韓馥等人想要進攻董卓,董卓卻認爲周毖,伍瓊等人早就投靠了韓馥,不加查證,就把周毖和伍瓊給殺了。太尉張溫,因爲和董卓關係不太好,就被董卓誣告之後,活活打死。在董卓眼裏,人才就是奴才,只能絕對服從於他。這和曹操完全不同。

曹操的手下曾經偷偷給袁紹寫信要投靠袁紹,這是實打實的通敵了,可是曹操發現這些信之後,選擇了一把火燒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一心像周公一樣重視人才,使得天下臣服,他的心胸必然要比董卓寬廣。曾經袁紹手底下的謀士,他不計前嫌;曾經害死曹昂和典韋的張繡和賈詡,他不計前嫌;心思一直想着劉備的關羽,他也是禮遇有加,甚至沒有因爲關羽一心想要回劉備那裏,就除掉關羽。這些人如果放在董卓那裏,他們肯定早就一命嗚呼了,誰的格局更高不言而喻。

第三、董卓和曹操的後代不一樣

縱觀三國曆史,我們可以發現,各路英豪,如果沒有成年且有能力的兒子,結局會非常慘淡。比如,袁紹的孩子們起了內訌,或互相殘殺,或客死他鄉,袁氏一族就此沒落。而孫策死後,雖然幼子沒有能力,但有一個有能力的弟弟孫權,所以孫氏的江東政權沒有倒臺。

曹操有三個成年且已經有能力的兒子,曹昂去世之後,曹丕作爲五官中郎將登上歷史舞臺,多年替父親鎮守鄴城,根本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腹黑男,而是真的有能力的青年政治家。其弟弟曹植是文壇領袖,手下楊修、丁儀,羣星璀璨,另一個弟弟,曹彰戰鬥力驚人,也是一員名將。

董卓與曹操都曾要挾天子,爲何一人被殺一人壽終正寢? 第3張

上陣父子兵,曹操在世,這些孩子就是他堅強的後盾,就算曹操去世了,他的孩子們也會繼續保留他的政治遺產。可是董卓就不同了,他的風流韻事不少,卻沒有留下優秀的成年兒子,唯一的義子呂布也因女子與其反目。以至於董卓死後,董氏一族很快沒落。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對待漢獻帝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不少問題。比如漢獻帝的董貴人腹中的孩子和伏皇后的兒子們都因曹操而死。

所以說,不論主君還是霸主,都必須有子嗣纔能有所延續。即使主君正在年富力強,但優秀的嫡子和數量豐富的子女們是一個勢力持續發展的必備象徵。如果主君意外身亡,嫡子也可迅速繼位。如果沒有意外,那麼幾十年後的繁榮發展,也是手下這些功臣們嚮往的功成名就。

曹操與董卓的下場截然不同,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人生如戲,可是要想功成名就,就要把“戲”演好,用格局把人看清楚,把事看明白。

就如曹操一般,雖然他與董卓都做了令人氣憤的事,可是他格局就比董卓要好。這背後的目標就非常真心,非常有底線,不考慮後果,不留後路,自然會落得不好的下場。

曹操心懷天下,奉天子討不臣,打得就是軍閥,要的就是統一,這與董卓的自私自利是完全不同的,而這纔是曹操最終能夠壽終正寢的真正原因。所以現在看來,董卓與曹操相比,格局和眼光根本不是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