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劉備麾下名將,以忠義見稱於後世。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爲“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爲“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將領,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從“五虎上將”上升爲“神”的過程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形象演變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陳壽在《三國志》中首次記載了關羽形象的原型,展現出關羽忠誠、勇猛、傲慢自大的形象特點。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一、關羽形象

1、忠誠初現

《三國志》中初次顯現了關羽形象的忠誠品質,這一品質也貫穿於關羽形象演變過程的始終。關羽自投奔劉皇叔至今一直“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不管產生一切事兒,他都堅定不移地接在劉皇叔身旁,赤膽忠心,輔助劉皇叔創立蜀漢政黨。如建工五年,劉皇叔圍攻曹操不成功,部隊被打撒,士兵們四處逃竄。無可奈何下,劉皇叔投奔了公孫瓚,而關羽卻在下邳被曹操活捉。

曹操素來欽佩關羽的強悍和膽識。爲了更好地讓關羽歸降自身,他屢次向關羽贈予官爵、財產和美人。但意志堅定、赤膽忠心的關羽壓根無動於衷。當曹操察覺自己不管怎樣都沒法吸引關羽時,便派張遼去揣摩關羽的情意。關羽在與張遼的交談中,表述了自身想返回劉皇叔身旁的真正念頭。由此可見,關羽對劉皇叔的忠誠不會受到一切外在標準危害,始終如一。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第2張

2、潛藏傲慢自大

關羽品牌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始終是高大威武的。可是人非聖賢。許多將領除本身能力強外,還存有性情缺點,關羽也是這般。《三國志》中的一些情況也反映出了關羽“剛而自矜”、高傲狂妄自大的性格特點。如關羽聽聞馬超前去撤兵,但他對馬超的武功、品性並不瞭解,便向三國諸葛亮瞭解,“超優秀人才可誰比類”。

關羽在三國諸葛亮的覆信中看見自身放心的結果,十分高興,並把信件展現給衆客人看,也從側邊呈現了關羽的怯弱的心,在希望之弦反映着關羽的自豪。可見,在關羽心中,他是想要和馬超進行比較的。有時,傲慢自大的性格也會爲他的未來招致禍患。他的這個情緒在其屢立苦功、威震華夏後,顯露得更加顯著。

從古至今,“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是世界各國行駛的規律。而關羽做爲蜀漢的重臣卻無聲無息侮辱了吳國使者,這也是徹底不將吳國當回事、高傲狂妄自大的個人行爲。被拒絕再加上使者被辱,這2件事使曹操十分氣惱。三國時期孫吳的創建者豈可容得如此侮辱,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戰事,也爲關羽的不幸結果製造懸念。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第3張

二、關羽戰神形象形成

1、關羽成爲無頭成神

從中外古代戰神的共同特點來看.戰神都是無頭的或是身首異處。關羽做爲荊州的駐守者和蜀漢前將軍,他智勇雙全威震華夏,儘管最終在臨沮陣亡,可是身首分離出來的他也可以震懾對手,東吳因擔心蜀漢的報仇將關羽頭部贈給曹操,被曹操命人埋在洛陽關林,關羽的軀體則被東吳禮葬在湖北省的當陽。關羽死後產生的這一特性與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刑天和蛋尤是較爲類似的,在我國上古神話中,刑天和蛋尤是沒頭戰神,刑天與狂戰爭神,頭部被砍,但他以胸部做雙眼,再次與狂戰作戰,變成勇敢頑強的戰神;蛋尤本就擅於戰鬥,首先製做銅武器,屢敗炎帝部族,佔領諸多諸侯,儘管最終在涿鹿之野被黃帝和炎帝部族協同擊敗,可是黃帝這一場仗打得很艱難,在消耗了大批量的財力物力以後才湊合擊殺蛋尤,最終將其頭砍下來,身首分葬在壽張和鉅野,蛋尤身雖死,但震撼力依然強勁,黃帝最終或是憑着繪製的蛋尤品牌形象鎮服天地諸侯,西漢也將其做爲戰神祭拜,蛋尤是實至名歸的戰神。

2、不同時代的需要

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同朝代的統治者爲了讓自己的江山穩固、統治穩定。由於關羽在歷史上作戰表現的勇猛和神武,加之其對劉備和蜀國的忠誠,歷來爲人稱道,這也是他被各代統治者利用和宣傳的基點。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各地軍鎮節度使割據一方不聽中央號令,他們各自爲政,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國歷史是一片黑暗。關羽一直以英勇而出名,唐朝建立武成王廟後,爲了更好地鼓勵忠勇,在德宗階段政府部門採取顏真卿提議,將關羽納入武成王廟做爲從祀。到宋元時期中華民族抗爭愈來愈猛烈,“與士人共治天地”的北宋王朝抵擋不住北方地區遊牧民族的明顯衝擊性,兩宋王朝處於常常處於北方地區少數名族政黨的武力威脅下,內部也出現了各種各樣農戶起兵,從而對關羽的價值觀念從尊崇英勇善戰到對忠義勇猛並舉,她們期待靠關羽來鼓勵忠義以擊退北方地區遊牧民族和抑制中國農民戰爭。在宋朝鄉紳鄭鹹書中的關羽抗強扶弱、不戀榮華富貴,由於在他在我心中是劉備乃漢室擒雄所屬。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第4張

三、關羽帶來的中國歷史文化

1、“無兵”文化

關羽作爲一箇中古武將,擁有戰國時期的俠士之風,武能刺顏良、水淹七軍,文也讀《春秋》識大義,所以後來也被當作聖人,成爲山西關夫子。中國自秦漢之後是一種無兵的文化,不像春秋時期的兵那樣能文能武,春秋的兵是貴族中的士階層,有“士”的義務和權利,國人皆以當兵爲榮,這類兵是既能文也能武的,可謂是文武兼才;與“士”人相對的便是“庶”人,庶人想當兵還當不得。戰國時期士雖分文武,既有張儀蘇秦等一樣的謀士,又有荊輛之類的俠士武士等。

人民需要培養陽剛勇武的人格,倫理道德型文化需要復壯劑,以此來解救“無兵文化”,而對戰神關羽的崇拜在歷史上確實起到過糾偏的作用和影響。以此激勵戰士門抗擊倭寇,爲了民族危亡敢於向帝國主義列強鬥爭關羽。作爲一個忠義勇武的戰神,影響這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使中國文化中缺失的勇武這一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糾偏。關羽因此成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之一。

2、民間祕密社會

宋元明時期,民間反抗封建統治者的活動大多依靠祕密會社,在清朝統治穩定以後,公開的武裝鬥爭減少,祕密結社活動不得不轉移到地下。明清以來,《三國演義》等與關公相關的文學作品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於關羽的武力的神化和忠義的崇拜,使得民間祕密結社得到發展。在南方對關羽的信仰,爲天地會等幫會提供了精神偶像和組織形式。他們利用關羽桃園結義的故事來團結教衆。天地會入會有個“見門詩”,內容爲“一進洪門結義兄,當天盟誓表真情,長沙彎口連天近,渡過烏龍見太平”,詩中的“長沙”即暗指關羽。又有詩云“桃園結義天下聞,莫作奸心反骨人,你敬肉來我敬骨,勝過同胞骨肉親。”天地會內還有關帝廟和忠義堂,廟中央是“救封真武關帝聖君”,“兩側是關平聖子”和“周倉將軍”。還有關帝廟詩“歷朝義氣關雲長,洪家子弟做忠良,丹心等候明天子,特來結拜共拈香。”入會的必要儀式便是在關帝廟的忠義堂前盟誓。

關羽去世後,劉禪爲什麼給他“壯繆”的諡號? 第5張

結語:在當今社會,關羽形象之所以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變化、發展,主要得益於人們在生活中對“忠義”品質的渴望。特別是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有些人重利益、輕道德。他們爲了追求個人的眼前利益,失去了最寶貴的“忠義”品質。關公文化可以在精神上敦促人們學習關羽的優秀品質,遵守社會公德,實現人生價值。關羽死後得到“壯繆”的諡號恰恰是最客觀的評價了關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