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破匈奴之戰是怎麼回事?這是李牧的封神之作

趙破匈奴之戰是怎麼回事?這是李牧的封神之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國時期有許多名將,比如白起、王翦、孫臏、廉頗、龐涓等人,無不是智謀高絕。

卻很少有人像李牧那樣,在大廈將傾之時臨危不亂,頻頻擊退強敵,在他的守護下,趙國孱弱的防線固若金湯。

李牧的人生相當傳奇,從其軌跡來看,可以分爲上下兩部分,上部分防禦匈奴南侵,下部分抵禦秦軍東進。

《史記》有記載,“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

雖然一生戰功赫赫,但是封神之作來自於趙破匈奴之戰,用15萬步兵圍殲10萬匈奴騎兵。

趙破匈奴之戰是怎麼回事?這是李牧的封神之作

李牧的生年不可考,早在趙惠文王時期就是一名優秀的年輕將領。

當時趙國北方常常受到匈奴的侵擾,趙奢、廉頗等名將的重心在中原,駐守代郡防禦匈奴的差事就落到李牧的頭上。

李牧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軍心,方法很簡單,一是每天殺幾頭牛羊犒勞有功的將士,二是親自傳授將士騎射之術。

《史記》有記載,“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

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趙軍兵營就營造出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

要長期維持這種現狀,需要充足的軍費保障,恰好趙惠文王給予了李牧特權。

《史記》有記載,“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爲士卒費。”

李牧不僅可以自行設置官員,代郡賦稅也不需要上繳,條件只有一個,保證北方安定,不讓匈奴打進來。

李牧知道,僅靠這些完全不夠,還需要強大的情報網和防禦體系。

《史記》有記載,“謹烽火,多間諜。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

因此,一方面修繕數量衆多的烽火臺,只要發現敵軍就會報警;

另一方面和邊境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來襲,則全部堅壁清野,讓匈奴搶不到任何物質。

趙破匈奴之戰是怎麼回事?這是李牧的封神之作 第2張

李牧的辦法很有效果,匈奴每次南下,烽火臺總會及時報警,邊境軍民帶着包裹進入城池。

不論匈奴如何罵陣,趙軍就是不出戰,多年下來,匈奴耗費人力物力,卻沒有得到半點收穫。

可是時間長了,這種方法也有副作用,將士們不懂李牧的用心,認爲他膽小怯戰,心中生出憤憤不平之感。

《史記》有記載,“然匈奴以李牧爲怯,雖趙邊兵亦以爲吾將怯。”

就連遠在邯鄲,剛即位不久的趙孝成王也認爲李牧磨滅了邊境將士的士氣。

於是數次來信責備,要求他出動迎戰,可是李牧依然不爲所動。

趙孝成王非常生氣,一紙詔令把李牧調回邯鄲,派另一位將領代替李牧。

《史記》有記載,“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這位將領吸取李牧的教訓,積極迎戰來犯的匈奴,結果敗多贏少,幾次下來,趙軍不僅損失慘重,連物質也搶奪了不少。

這時候趙孝成王纔想起李牧的好,如今趙國的重心在中原,只要北方安定就可以。

於是又調李牧駐守代郡,並承諾不再幹預軍政之事。

李牧回來之後,一切又恢復原樣,匈奴雖然一無所獲,卻對他生出了輕敵之心。

《史記》有記載,“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爲怯。”

趙破匈奴之戰是怎麼回事?這是李牧的封神之作 第3張

其實在李牧心中,早已有了一個計謀,他與幾個心腹將領商定,設置一個埋伏圈,引匈奴進套。

爲了確保勝利,李牧準備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5萬步兵和10萬弓箭手,進行多兵種聯合操練,使得士氣大增。

終於,決戰的一天來臨了,當烽火臺發現來襲的匈奴騎兵,李牧這一次沒有退守,而是主動出擊,結果趙軍一戰就敗,棄甲而逃。

多少年來,匈奴好不容易等到這個機會,因此不作細想,頭腦發熱地下令追擊,結果等來的是趙軍事先設置好的包圍圈。

最後,10萬匈奴騎兵幾乎被全殲,只有單于帶着少量親兵突圍而逃,而趙軍僅僅傷亡4萬。

經此一戰,李牧聲名大噪,成爲趙國繼趙奢、廉頗之後的又一位名將,十年內,趙國北方再無外敵敢來侵擾。

《史記》有記載,“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衛青和霍去病以征討匈奴而出名,卻從沒有這麼大的戰果,數次下來殺敵人數才超過10萬,而李牧也憑這一戰而封神。